摘要:2025年10月30日下午,由图书馆、闽南文化研究院、历史地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龙江讲坛系列讲座”第35期在博文楼104教室举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李国庆老师受邀作题为《漫谈海外中文古籍调查编目及闽籍藏书家》的讲座。
2025年10月30日下午,由图书馆、闽南文化研究院、历史地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龙江讲坛系列讲座”第35期在博文楼104教室举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李国庆老师受邀作题为《漫谈海外中文古籍调查编目及闽籍藏书家》的讲座。
本次讲座由图书馆馆长陈添源主持,相关学院、图书馆近百名师生参加。
海外中文古籍:被忽视的文化宝藏
李国庆教授回顾了清代以来的海外访书情况,介绍了海外尤其是北美地区汉籍的调查编目概况。他指出,北美约有近百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藏书机构藏有不同种类的中国古籍,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化工作为汉籍检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因为存在着馆藏反映不完整、著录格式未统一、版本信息不准确、联合目录不存在等问题,所以海外中文古籍留存的品种和存在状况至今尚无可靠的统计和全面的判断,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
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兴衰与古籍收藏
李国庆教授以美国为例,详细介绍了东亚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美国目前约有80所高校设有东亚图书馆,规模大小不一。它们大多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源于美国《国防教育法案》对“非西方区域研究”的支持。这一时期,许多华人学者(如柳亚子之子柳无忌、原北京图书馆馆长严文郁等)参与建馆,并从台湾、日本等地购入大量古籍。
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政策转向,特别是对“第六条”资金支持的终止,东亚研究与东亚图书馆面临严峻挑战。李国庆教授坦言:“如果东亚研究不能持续,东亚图书馆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海外古籍普查的成果与现状
尽管如此,在过去十年中,他参与主持,联合中华书局启动了“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已陆续出版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数十所机构的古籍目录。其中不乏特色收藏,如佛罗里达州“艾伦庄园”的唐代文学专藏、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易经》专题等。
目前,仍有不少重要机构如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尚未完成编目。而项目出版方也经历了从中华书局到“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的转变,后者资金雄厚,支持目录编纂、点校整理和数字化回归等诸多方向。
闽籍藏书家的印章与故事
李国庆教授特别分享了关于藏书印的研究心得。“这方寸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他指着幻灯片上一枚精美的印章说,“通过藏书印,我们可以追溯古籍的流传历程。”
他详细解析了几方闽籍藏书家的印章,其中一方“十岁好歌乐二十乐琴棋三十评书画四十品陶器五十考金石六十汇古泉”引起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李教授从印文内容、篆刻风格、钤印位置等方面,还原了这位福建藏书家的收藏面貌。
“藏书印是中国特有的藏书文化,它不仅标志着所有权,更体现了藏书家对典籍的珍爱之情。”李教授的话让人感受到这些小小印章背后的文化分量。
海外古籍工作的挑战与希望
讲座最后,李国庆教授表示,海外中文古籍编目是一项艰巨却富有意义的工作。它需要跨领域的知识——从古籍版本到书法篆刻,更需要持久的学术热情。随着“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的推进,希望更多年轻学者能够参与其中,让散佚海外的中华典籍重现光彩。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宏观背景分析,也有微观个案考证,为听众呈现了一幅海外中文古籍编目工作的全景画卷。在问答环节,李教授还与师生就古籍数字化、闽籍文献特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许宏蕾
文字/编辑:徐 俊
责编:江 亚
编审:蓝邱勇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