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六代机研发不慢,中国歼-36“纸老虎”,距量产还很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7:51 1

摘要:近日美国军事媒体《战区》发文称,中美目前正在开展激烈的军备竞赛,力争率先研发并部署“第六代”战斗机,而中国已占据领先地位。其中成飞的六代机歼-36近期被曝二号原型机,战机发动机喷嘴、进气口和起落架,与早期原型机相比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近日美国军事媒体《战区》发文称,中美目前正在开展激烈的军备竞赛,力争率先研发并部署“第六代”战斗机,而中国已占据领先地位。其中成飞的六代机歼-36近期被曝二号原型机,战机发动机喷嘴、进气口和起落架,与早期原型机相比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从首架原型机亮相,到第二架原型机试飞出现,仅过去10个月,中国先进战机迭代速度在世界军用航空研发史上罕见。

根据美媒的说法,歼-36的二号原型机有三大明显的升级变化。

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对战机尾部的发动机排气喷嘴进行了改进。 从之前网上曝出的首架原型机照片不难看出,歼-36最初采用的后掠嘉莱特进气道,但二号原型机的进气系统被换成了更加熟悉的前掠DSI进气道设计。

后掠嘉莱特进气道通过整个侧悬于机身的设计,减小战机迎风阻力,能让战机保持超音速巡航,但是嘉莱特进气道的附面层隔道会引发雷达散射现象,隐身性能有所不足。而DSI进气道没有可动部件,通过鼓包设计压缩空气,简化结构的同时能有效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中国的歼-10C、歼-20战机都是采用DSI进气道设计,技术成熟度较高。

歼-36二号原型机把机身两侧的后掠加莱特进气道换成了前掠 DSI 进气道,这可不是简单的小修小补,而是一次 “大刀阔斧” 的变革,设计团队很可能放弃了对高空超音速巡航的过度追求,将全向隐身放在了更优先的位置。

其次,第一架歼-36采用YF-23原型机类似的槽状喷管,更隐蔽的混合式排气设计,能有效抑制侧向红外特征,这可是提升全面隐身性能的关键一环;但是二号原型机似乎换装了类似美国F-22的二元矢量喷管,虽然二元矢量推力不如三元矢量灵活,但其矩形结构更易于与机身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战机的强大机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歼-36的发动机配置并未发生变化。这样一来,DSI进气口设计配合三台发动机的配置,让歼-36在最优的隐身巡航速度下,同时拥有了超机动能力的基础。

最后,二号原型机起落架也有调整,将原来的串联轮胎改为并联轮胎,能进一步减少起落架收放所需的空间,多余的空间能用来扩大内置武器舱或增大油箱获得更远作战航程,这一优化可能使歼-36的作战半径突破3000公里。

美媒在报道中表示,歼-36前后两架原型机的大幅设计调整,表明歼-36仍处于原型验证阶段,最终定型版本并没有确定。

虽然中国研发和测试多种先进系统的能力令人惊叹,但是美国在六代机的研发速度也并不弱,而且美国对其航空项目的保密程度要高得多,并不像中国这样故意“秀肌肉”。

这背后已经暴露出美国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军工强悍的升级迭代能力,又不愿意承认美国已经在先进战斗机领域统治力不足的矛盾心理。

中国在无人机、航天等领域一直采用“小步快跑”的办法。工程师会快速制造出原型机,然后进行试飞验证,根据试飞情况修改设计,再进行试飞,这样不断循环。通过这种方式,工程师能根据实际试飞数据,高效地验证不同技术方案是否可行。第二架原型机的出现,说明歼 - 36项目已经从最初的概念验证阶段,进入到深入优化的阶段了。

对比美军六代机项目,美国2014年启动空军NGAD项目,但在10年后因技术瓶颈宣布暂停研发,直到2025年3月才由波音公司拿下合同,定名为F-47。 根据已公开参数,不管是作战半径、最大速度约2马赫,均低于中国六代机。 如今F-47项目研发资金都被挪去付美国军人工资了,F-47计划在2028年实现首飞的目标,又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而从歼-36两架原型机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对于未来空战作战需求或许又有了新方向,通过平衡隐身、机动、航程等关键指标,设计师试图将J-36打造为一款集多种先进性能于一身的 “全能王牌” 战机,以其卓越的综合作战能力,在未来空战中占据优势地位,对敌方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无论最终走向哪种发展路径,J-36 都无疑将成为改变未来空战格局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拭目以待。J-36的研发进程展现了惊人的效率和务实精神,这款“过于先进”的战机,正以更清晰的姿态,飞向未来空战的最前沿。

来源:奇圆科普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