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跟你讲个不中听的大实话,一支军队到底能不能打硬仗,有时候不用去看它有多少新式飞机大炮,瞅一眼士兵饭碗里装的是啥,心里基本就有数了。
跟你讲个不中听的大实话,一支军队到底能不能打硬仗,有时候不用去看它有多少新式飞机大炮,瞅一眼士兵饭碗里装的是啥,心里基本就有数了。
打仗打的是后勤,这道理说了几千年,可总有人觉得,只要武器够先进,饿着肚子也能上战场。
当士兵的餐盘里只剩下变了味的口粮和看不出原材料的糊糊时,那股子精气神,早就被磨没了。
这可不是瞎说。
从东亚到欧洲,再到南亚次大陆,饭碗里的问题,正悄悄地在一些军队里头烂了根。
在日本,有种老规矩的拖累特别严重,混杂着所谓的等级观念和一种近乎自虐的纪律,直接投射到了陆上自卫队那小得可怜的餐盘上。
这毛病得从二战那会儿说起。
那时候的旧日军,后勤保障是分三六九等的。
最前面的精锐,或许能拿到足量的精米和肉罐头,毕竟得让他们有力气去冲锋。
可大部分普通士兵,能有俩硬邦邦的糙米饭团塞牙缝就不错了。
他们管这叫“武士道精神”,觉得吃苦、挨饿是锻炼意志,是光荣。
这套想法,就像老房子的地基,到现在还深深地埋在那儿。
你看今天日本陆上自卫队的饭桌,名义上是“四菜一汤”,听着挺像那么回事。
可你凑近了一看,一小碗飘着几片葱花的味增汤,一小碟咸菜,几片水煮得发白的萝卜,外加两条小得跟手指头似的秋刀鱼。
那分量,成年人估计得吃三份才能饱。
有士兵因为偷偷多盛了点米饭就被停职,或者私下买个面包充饥被抓去关禁闭,这种事听起来像是编的,但它就是那儿僵化管理的现实。
最有意思的是,同属自卫队,人家海上自卫队却过着完全不同的日子,每周五雷打不动的“咖喱日”,面包黄油咖啡一样不少。
这陆地和海洋的饭碗一对比,就不是军种之间谁穷谁富的事了,而是整个体系拧巴了。
再把眼光挪到旁边的韩国。
韩国军队的伙食,问题出在另一个极端。
一开饭,小碟子小碗铺满一桌,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什么高级馆子。
但你挨个把盖子掀开,好家伙,简直是泡菜开大会——腌白菜、腌萝卜、腌黄瓜,各种蔬菜殊途同归,全变成了红彤彤的腌制品。
这是他们的饮食文化,没错,但在军队这种封闭环境里,这种单一的饮食结构被放大了无数倍。
泡菜里头的亚硝酸盐含量高,这是常识。
天天这么吃,顿顿这么吃,对身体的损害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摆在那儿,韩国的胃癌发病率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
保家卫国的年轻人,还没上战场,就先在食堂里给自己的健康埋下了雷,这战斗力要怎么保证?
这不是说泡菜不好吃,而是当一种传统习惯和现代的健康科学打了架,管事的人却揣着明白装糊涂。
那一碟碟泡菜,就成了悬在韩国士兵头顶的健康警报。
如果说日本和韩国的问题,是传统和制度在作祟,那到了印度,军队的伙食问题,就是一面明晃晃的镜子,照出了系统性的腐败有多吓人。
2023年,印度的国防预算将近800亿美元,这数字念出来都得喘口气。
按理说,兜里这么有钱,士兵的伙食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可现实就是这么打脸。
这笔巨款,绝大部分都砸在了那些从外国买来的、死贵死贵的“万国牌”武器上了。
真正分到后勤,留给士兵填肚子的钱,本来就没多少。
这笔本就紧张的伙食费,一旦进入后勤采购系统,就像掉进了无底洞,一层一层地往下刮,每一层都得“拔点毛”。
等钱真的到了基层炊事班长手里,可能连买足量土豆都不够了。
那怎么办?
负责采购的官僚们就把主意打到了最便宜的东西上。
有印度士兵豁出去了,在网上发视频举报,说他们吃的咖喱糊糊里,竟然掺了猪饲料。
这事干得太缺德了,饲料里的激素让士兵们一个个吃得虚胖,看着块头挺大,真跑个五公里就上气不接下气。
这已经不光是饿肚子了,这是把人的尊严放在地上踩。
那个叫泰杰·巴哈杜尔·亚达夫的士兵,冒着上军事法庭的风险,手里举着像石头一样硬的面饼和清汤寡水的咖喱,对着镜头说:“我们每天在边境站岗十几个小时,就吃这些东西,怎么保卫国家?”
视频一出来,网上炸了锅。
但风头过后,一切又回归平静。
在那个盘根错节的利益网面前,一个大头兵的呐喊,连个水花都算不上。
当腐败能把手伸进士兵的饭碗里时,再多的军费,也填不上士气那个大窟窿。
在老牌的英国,问题又换了个花样,这叫“外包的陷阱”。
为了省钱,英国国防部把军队的餐饮服务整个打包,承包给了一家叫“索迪斯”的商业公司。
商人嘛,脑子里第一位的是利润,不是士兵的胃。
为了把成本降到最低,偷工减料就成了家常便饭。
快过期的蔬菜水果、不新鲜的鸡蛋,甚至发了霉长了绿毛的面包和烂得流汤的西红柿,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士兵的餐盘上。
2017年,一群英国士兵忍无可忍,集体在网上曝光了这些烂东西,舆论哗然。
可最后呢?
负责监管的政府部门和承包商互相踢皮球,事情不了了之。
当一个国家把士兵吃饭这种最基本的事都交给市场去办,就等于放弃了控制权,士兵的健康和士气,最后都变成了合同上可以被压缩的一个数字。
而在东南亚的泰国,伙食问题直接关系到兵役制度还能不能维持下去。
泰国年轻人对服兵役的恐惧,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每年征兵抽签的现场,抽中红色“入伍签”的年轻人当场吓晕过去是常事,甚至有人为了逃避兵役选择去做变性手术。
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军队里那堪称地狱级别的伙食。
据说,泰国士兵每天的伙食标准只有大约180泰铢,折合成人民币也就九块钱左右,这还没算路上被人层层“揩油”的部分。
最后到嘴里的,就是一碗颜色灰暗、没啥味道的米饭,配上几块跟瓶盖差不多大的饼干。
一服役就是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天天吃这个,谁受得了?
这不光是身体扛不住,更是把当兵的荣誉感给彻底摧毁了,动摇了整个国家的兵役根基。
那个名叫泰杰·巴哈杜尔·亚达夫的印度士兵,在发出那段揭露伙食问题的视频后,被部队以“散布虚假信息”为由开除。
他的抗议在网络上激起短暂的波澜,然后迅速消失在更迭的新闻里,他本人也从此销声匿迹。
参考资料:
Yadav, Tej Bahadur. (2017). Video posted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howing BSF food quality. (该事件为真实新闻事件,视频发布于2017年1月)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Cancer Today. (关于韩国胃癌发病率的相关数据)
UK Parliament. (2018). Armed Forces catering contract: Follow-up. Defence Committee report. (关于英军伙食外包问题的议会报告)
本文旨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
来源:史事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