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幸福“旧”地升温 ——我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7:07 1

摘要:“我们新的停车场规划清晰,停车更方便了。”“加装了电梯,老年人出入更轻松。”“我们有居民议事厅,小区绿化是我们自己讨论决定的……”谈及所住小区改造的前后变化,云岩区盐务街街道金仓社区、吉祥社区的居民们连连称赞。

“我们新的停车场规划清晰,停车更方便了。”“加装了电梯,老年人出入更轻松。”“我们有居民议事厅,小区绿化是我们自己讨论决定的……”谈及所住小区改造的前后变化,云岩区盐务街街道金仓社区、吉祥社区的居民们连连称赞。

无独有偶,遵义市播州区桂花桥街道的佳苑小区,也在改造中实现了“华丽变身”。路面整洁、外墙美观、停车规范、便民利民设施齐备……映入眼帘的是整洁舒适的小区环境。

近年来,我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通过居民议事会、“坝坝会”等形式,征求居民意见,共同商讨改造方案、改造内容,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601个城镇老旧小区纳入中央补助支持改造计划,惠及居民90.14万户。

如何改?共商定,百姓是裁判

近日,走进铜仁市石阡县泉都街道大关社区碧波水岸小区,人行道新铺上石板,车行道铺设沥青,还增设了垃圾分类设施、规划停车位等,这个修建于2003年前后的老旧小区换了新面貌。

“以前地下污水管道堵塞、公共区域乱堆乱放、道路坑洼等糟心事层出不穷。”小区居民王树蓉告诉记者:“尤其是雨季,那可太糟糕啦,污水就会从井盖溢出来,臭气熏天。”

群众是否满意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动工作、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尺。改造中,每一人、每一户可能都有不同的困惑和诉求,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理应顺应民心、听取民意。

面对群众的期盼,碧波水岸小区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共同商议、征集意见提高大家的参与感。“改哪里?怎么改?社区居委会都会收集大家的想法。”居民廖龙艳说,社区梳理完问题后,施工单位按照问题清单推进改造工作。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省各地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贯穿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通过居民议事会、“坝坝会”等形式,征求居民意见,共同商讨改造方案、改造内容。

六盘水市钟山区红岩街道东风西路社区组织7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敲门行动”,累计走访1600余人次,收集停车、养老、设施维修等意见80余条,形成“需求清单”。

安顺市平坝区安平街道新城社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组织党员带头开展调研摸排,聚焦屋顶漏水、管道堵塞、楼道灯损坏等基础设施问题,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推动项目落地。

“走”出来的方案,既贴合实际,又直击痛点,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围绕“如何改”,各地党员干部走街入户,用脚板丈量民情,精准对接需求,让改造从“政府想做”变成“群众想要”。

如何建?作示范,党员带头干

雨季不再“看海”、夜晚出门有灯、买菜有了焕新的市场……望着“微改造”带来的变化,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贵安新区党武街道集镇城中村整治提升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石弘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过去的几个月里,为了这份“如常”的烟火气,他和同事们付出了无数心血。

“我们心里比谁都急,就一个念头,科学调度、全力加速,尽早还大家一个更方便、更舒适的环境。”现场负责人钟华彬回忆道。那时,每逢赶集日,他带着项目部的党员干部早早便来到现场,化身“临时交警”,分散在下坝路、思孟路等关键路口,疏导人流、劝导车辆,确保了施工与民生两不误。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机关党员“亮身份”,社区党员“作表率”,项目党员“当先锋”,我省各地党员干部时刻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

贵阳市南明区兴关路街道党工委为确保整改成效,街道依托社区党组织力量,组建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队长的“党员突击队”,科学划分11个党员责任区,实现改造社区全覆盖,推动党员下沉一线、靠前服务。

从老旧小区的“内外兼修”到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工作机制协商凝聚群众共识,让改造项目更加精准、更切合民意。

盘州市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开展“党员示范户”“党员先锋岗”等创建活动,鼓励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表率,带头参与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和矛盾协调工作,着力引导群众从“要我改”变“我要改”,营造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如何管?共治理,党群同心圆

近日,一面印有“热心服务 为民解忧”的锦旗被送到遵义路街道办事处。这面锦旗背后,是四通街8号院落的业主对社区工作的认可,更是遵义路街道推动老旧小区治理映射。

走进遵义路街道四通街8号院落,崭新的铁艺大门、整齐的休闲座椅、干净整洁的环境,处处彰显着小区的新气象。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因物业撤离陷入管理困境。

为做好老旧小区治理,社区党支部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党员志愿者带头宣传,引导居民达成成立自管会共识,最终推动8号院落于今年4月成立自管会。

自管会成立后,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8号院落从“无人管”到“共治理”的蝶变:建立规范管理制度,设立公示栏实现财务公开,安装智能门禁系统,配备24小时值班人员....“平常就坐在小区里晒晒太阳,住着舒心多了!”居民刘大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小区居住环境的长效维护,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式。如何将改造后的小区管理好、维护好、治理好,也是一大重点。贵州各地始终将老旧小区治理作为党建引领促民生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多措并举全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

黔西南州普安县盘水街道阳光新城小区组建“红色物业”党支部,构建起住建监管、街道统筹、社区落实、业委评议、物业执行的“五方共治”联管联治体系;铜仁市江口县双江街道双月社区星月设置公共显示屏,用于播放每周的重要事件以及呼吁小区居民共同维护公共卫生,让更多居民从“看着干”变成“主动干”;盐务街街道作为贵阳市老城区核心区的典型代表,直面治理难题,构建“党建引领+居民自管会”治理模式,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强引领、群众唱主角、治理见实效”的老旧小区蝶变之路。

从“坑洼路”到“幸福道”,从“老旧破”到“新绿美”,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改”出了城市的新面貌,更“改”出了居民的幸福新生活。我省各地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优先改造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补齐设施短板,创新治理模式,切实把党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全省改造供排水管网3133.36公里、供电管线1494.48公里、天然气管网352.37公里,道路355万平方米。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公共绿地等30.04万平方米,增设停车位6.3万个,新增服务设施2100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

编辑 华姝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