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届大会中,中国学者共有23项研究入选“突破性摘要”(LBA),其中3项进入最高学术级别的“主席论坛”进行口头报告,创下历史新高。
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突破。
本届大会中,中国学者共有23项研究入选“突破性摘要”(LBA),其中3项进入最高学术级别的“主席论坛”进行口头报告,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亮眼表现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企正加速从全球研发的“跟随者”向“引领者”角色转变。
本次ESMO大会呈现出多元化、前沿化的研发趋势,涵盖超过50个创新靶点,主要集中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O)、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多特异性抗体、放射配体疗法和细胞治疗五大技术路径。
其中,“ADC+免疫治疗”与“双抗/多抗”成为联合治疗的核心主线,预示着新一代IO疗法与ADC有望共同构成未来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案。
在多抗领域,中国企业的临床数据展现出泛癌种的突破潜力。
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AK112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mPFS风险比(HR)达0.6,尤其在PD-L1阴性患者中获益显著。
其另一款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在胃癌一线治疗中显著降低死亡风险39%(OS HR=0.61)。
三生制药的SSGJ-707(PD-1/VEGF双抗)在结直肠癌多线治疗中,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8.66%,疾病控制率(DCR)接近99%。
石药集团与康宁杰瑞合作的HER2双抗KN026在胃癌二线治疗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HR值分别低至0.25和0.29。
基石药业更是公布了全球首个同时靶向PD-1、VEGF和CTLA-4的三特异性抗体CS2009的I期人体数据,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为下一代IO疗法开辟了新方向。
ADC领域同样是中国创新的主战场。
恒瑞医药的HER2 ADC SHR-A1811在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中,PFS达到惊人的30.6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78%。
科伦博泰的TROP2 ADC sac-TMT在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中,对比化疗显著延长mPFS至8.3个月(HR=0.49),并已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等多癌种中展现联合治疗优势。
百利天恒的EGFR×HER3双抗ADC iza-bren在鼻咽癌III期研究中,将cORR从27.0%提升至54.6%,mPFS翻倍至8.38个月。
此外,SKB315(CLDN18.2 ADC)和BL-M07D1(HER2 ADC)也分别在胃癌和乳腺癌中取得积极数据。
西岭源药业的SMP-656更是在多重HER2-ADC耐药患者中实现肿瘤全部缩小,展示了克服耐药的巨大潜力。
小分子靶向药方面,临床数据密集兑现,疗效持续突破。
恒瑞医药的KRAS G12C抑制剂HRS-7058在初治NSCLC患者中ORR达48.4%。
中国生物制药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在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PFS显著获益,ORR高达59.3%。
劲方生物的KRAS G12D抑制剂GFH375在胰腺癌中显示出色疗效,ORR为41%,DCR达97%。
奥赛康的ASKC202在c-Met异常的非小细胞肺癌中,ORR达到68.8%,伴脑转移患者ORR高达87.5%。
在联合疗法与新兴机制方面,创新不断涌现。
恒瑞医药的“双艾”组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在肝癌辅助治疗中EFS突破42个月,为患者带来新曙光。
百济神州的百泽安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再次证实长期生存获益。
特瑞普利单抗的三联新辅助方案助力高危肝内胆管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改善。
远大医药引进的放射偶联药物ITM-11在神经内分泌瘤中,相比依维莫司显著延长mPFS至23.9个月,并大幅提高ORR。
投资建议方面,报告看好由ADC、IO多抗、小分子靶向药等驱动的创新药行业新周期。
重点推荐A股企业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新诺威、泽璟制药,以及H股公司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科伦博泰、再鼎医药、映恩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等。
当然,行业仍面临审评不及预期、政策变动、研发失败、销售不达预期及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但总体而言,2025 ESMO大会充分证明了中国创新药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实力,从“跟随”迈向“引领”的步伐正在加快,未来可期。
本文由【报告派】研读,输出观点仅作为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5年
报告出品方:中信建投
以上截图为原文节选内容,输出观点仅作为行业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精品报告来源:报告派
来源:健康科学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