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提前返乡潮来袭!这3类人扎堆回村,原因和过年没关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5:39 1

摘要:刚进入11月,各大火车站的候车厅就多了不少拎着行囊的身影,裤脚沾着水泥印的工人、揣着创业计划书的年轻人、拎着工装的服务从业者,纷纷踏上返乡路。距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这股“提前返乡潮”为何突然来袭?其实背后藏着行业规律、政策红利和个人规划的多重考量,3类人的返乡

刚进入11月,各大火车站的候车厅就多了不少拎着行囊的身影,裤脚沾着水泥印的工人、揣着创业计划书的年轻人、拎着工装的服务从业者,纷纷踏上返乡路。距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这股“提前返乡潮”为何突然来袭?其实背后藏着行业规律、政策红利和个人规划的多重考量,3类人的返乡选择,正悄悄改写城乡流动的节奏。

一、工程建筑类打工人:冬歇期来临,错峰返乡更划算

北方的寒风一吹,建筑工地的铁架床就渐渐空了。每年11月中旬起,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的室外工程陆续进入“冬歇期”,住建部明确规定,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浇筑、外墙抹灰等作业必须停工,今年电子围栏监测系统全面启用,违规施工一抓一个准,工地清场比往年更及时。

对钢筋工、木工、外墙施工员来说,这不是“失业”,而是行业规律下的必然选择。人社部调研显示,近60%的工程类农民工会在工地停工后立刻返乡,不会硬等春节前的高峰。提前返乡的好处很实在:一是车票好买还便宜,春运前的火车票抢破头,11月的列车不仅宽松,票价还能省下200多元;二是能多帮家里干活,收冬菜、修农具、整理老房子,正好赶上农闲时节的家务刚需;三是工资有保障,政策要求停工1个月内全额发薪,超1个月的按当地低保标准发补助,比如沈阳的冬歇期补助就达到1480元/月,不用怕欠薪没法安心回家。

河北的建筑工人老李算了笔明白账:“提前一个月走,在城里租房、吃饭每天能省50块,加上车票差价,里外里多剩小一千,够给孙子买个平板电脑了。”对他们而言,这波返乡是顺应行业节奏的理性选择,既避开了春运奔波,又能稳妥衔接来年复工。

二、餐饮零售从业者:淡季“弹性放假”,返乡兼顾家事与机遇

双11的购物热潮刚过,春节的消费旺季还没到,餐饮零售行业就进入了“过渡淡季”。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12月全国餐饮门店的用工需求会下降15%-20%,不少老板干脆实行“弹性放假”,让员工早走早回,既节省人力成本,也给员工留出处理家事的时间。

服务员、收银员、导购员们趁机返乡,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能赶上老家“囤年”的关键节点,帮着腌腊肉、灌香肠、办年货,把年底的家庭琐事提前打理妥当;另一方面,也能避开春节前的运输高峰,省下来的路费能给老人孩子添件新衣服。更重要的是,不少人想趁着这段时间考察家乡的就业机会,四川、河南等地的人社部门会在12月举办“返乡人才对接会”,提前回去能先挑岗位,不用等到年后挤破头找工作。

在上海做了三年服务员的小周,11月初就回到了江苏无锡的老家。“店里12月生意清淡,老板给我们放了一个月假,正好回来看看老家的餐饮行情。”小周发现,县城里的民宿和特色餐馆越来越火,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学学经营技巧,“说不定明年就不用再去上海打工了,在家门口开个小餐馆也挺好”。对餐饮零售从业者来说,这波返乡既是淡季的休整,也是寻找新机遇的“窗口期”。

三、返乡创业者:踩着政策红利,提前布局乡村新赛道

与前两类人群不同,这波返乡潮中还有一群带着“野心”的创业者,他们不是为了歇脚,而是冲着家乡的发展机遇而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1593亿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电商、文旅、特色种养等新产业,各地的“归雁工程”也抛出了丰厚的创业福利,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家乡的潜力。

数字新农人:扎根田间的“直播淘金者”

95后女孩晚霞从上海虹桥机场离职后,回到贵州石阡县的老家当村干,每天在抖音上推广家乡的稻油轮作农产品,用镜头帮村民打开销路。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返乡创业的张忠山不仅养羊,还搞起了全产业链,通过电商把东乡羊卖到全国,带动70户社员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如今东乡羊的品牌价值已达63.02亿元。

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商务部正在培育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和10000名农村电商带头人,一根网线就能打通城乡市场,让乡村的“土特产”变成“网销爆品”。这些返乡创业者带着大城市的运营经验,利用数字技术激活乡村资源,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带动乡亲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政策红利下的产业开拓者

各地出台的创业支持政策,让返乡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陕西规定,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的返乡人员可享一次性创业补贴,招用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3年内可按每人每年7800元的标准扣减税费,创业担保贷款还能享受财政贴息。四川通过“归雁工程”回引了4.96万名农民工返乡,新增产值91.9亿元,还为他们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

在这些政策的吸引下,不少创业者提前返乡“占坑”。有的利用闲置厂房搞农产品加工,有的改造老屋经营民宿,有的投身智慧农业,用无人机播种、物联网监测墒情。对他们而言,11月的返乡不是结束,而是创业征程的开始,趁着农闲时节做好规划,来年就能快速启动项目。

四、提前返乡潮:给家乡带来的“甜”与“忧”

这股提前到来的返乡潮,不仅改变了打工人的行程,也给老家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既有甜头也有挑战。

带来的新活力

• 消费升温:返乡人员带动了乡镇超市、农资店、餐馆的生意,年货提前热销,给乡村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

• 人才回流:有经验的工人、懂技术的创业者带回了资金、技能和新理念,补上了本地的用工缺口,不少乡村企业就等着这批人回来干活;

• 产业升级:创业者带来的电商、文旅等新业态,推动乡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面临的小挑战

• 资源紧张:短时间内返乡人员增多,镇上的住宿、菜市场供应可能出现紧张,部分偏远乡村的物流压力也会增大;

• 适应难题:一些返乡创业者可能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融资难、技能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进一步支持;

• 岗位匹配:部分返乡人员的技能与本地岗位需求不匹配,需要通过培训提升适配度。

五、实用指南:提前返乡,这些事一定要做好

无论是返乡休整还是创业,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少走弯路,这几点建议请收好:

对返乡人员

1. 算清工资再动身:和老板核对好工资、加班费,确认冬歇期补助的到账时间,遇到欠薪直接打12333投诉,人社部门会介入督办;

2. 查好政策领福利:想创业的先了解当地补贴,比如返乡创业贴息贷款、场地租金减免等;想找工作的可在“人社服务平台”APP上填写求职意向,老家的招聘会信息会主动推送过来;

3. 做好健康防护: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返乡途中注意保暖,到家后做好健康监测,避免生病影响后续计划。

对家乡和家属

1. 提前做好接待准备:整理好家中住房,提前采购生活物资,让返乡人员能安心入住;

2. 用好人才资源:村两委可召开“乡情恳谈会”,了解返乡人员的创业想法,对接县里的乡村振兴项目库,把他们的资源引到村里来;

3. 提供贴心服务:在汽车站、乡镇集市设立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返乡人员快速适应家乡生活。

六、总结与思考:返乡,是休整更是新起点

11月的提前返乡潮,早已不是“被迫无奈”的选择,而是打工人和创业者跟着行业节奏、踩着政策红利的主动规划。工程类工人的冬歇返乡、餐饮零售从业者的淡季休整、创业者的提前布局,背后都藏着对生活的盘算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股“洄游”浪潮,让乡村迎来了人才、资金和活力的回流,也让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家乡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返乡发展。无论是短暂休整还是长期扎根,提前返乡都为他们提供了缓冲和机遇,让他们在城乡之间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你身边有提前返乡的人吗?他们是为了休整还是创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和看法!

我是快乐的海浪,我每天会分享关于社保和其它方面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快乐的海浪一点号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