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麻疹,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曾与天花齐名,传染性极强,其传播能力远超流感、新冠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疫苗尚未普及的时代,几乎所有人在成年前都难逃被感染的命运。
麻疹,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曾与天花齐名,传染性极强,其传播能力远超流感、新冠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疫苗尚未普及的时代,几乎所有人在成年前都难逃被感染的命运。
认清麻疹:
典型症状与潜在风险
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传染期从皮疹出现前5天持续到皮疹发生后5天。其典型症状为:首先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伴随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及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2~5天后出现玫瑰色丘疹,皮疹先从耳后、发际、前额、面部及颈部开始,再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终波及手掌和足底。待皮疹出齐后,会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消退过程中皮疹颜色会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整个消退过程约2~3周。
更需警惕的是,麻疹并非“轻症”,常引发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也成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防核心: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手段
面对麻疹的威胁,预防是关键。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目前公认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方式。目前我国常规使用的含麻疹成分疫苗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MMR)疫苗。可同时抵御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MMR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需在8月龄和18月龄时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若儿童未按程序完成接种,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前往就近的预防接种门诊补种,只有按时规范接种,才能让宝宝获得最佳的免疫保护。
科学依据:
了解为什么非要扎这两针
国家规定8月龄、18月龄各打1剂,可不是随便定的!8月龄打第一针,是趁宝宝从妈妈获得的抗体消失前“补位”;18月龄打第二针,是因为约5%~10%的娃第一针后抗体不足,第二针能“查漏补缺”。“VACCINE”文献结果显示,完成两针的孩子的麻疹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只接种一剂的孩子,麻疹感染率显著降低!
破除误区:
“苗王”传言与疫苗安全性
一直以来,关于麻腮风疫苗的传言从未间断,这让不少家长心生顾虑,称其为“苗王”,甚至拒绝为孩子接种。这一传言的起源,是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接种麻腮风疫苗后,少数宝宝会出现发热、皮疹等反应,便担心疫苗的安全性。
事实上,这类反应是疫苗接种后的正常现象,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个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正常应答,二是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如减毒活疫苗引发的轻微免疫反应)。这类反应多为一过性,不仅麻腮风疫苗,接种其他疫苗也可能出现,且通常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不会对宝宝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多措并举:其他实用预防措施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措施,也能进一步降低麻疹感染风险。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原则,一旦发现麻疹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定期晾晒被褥衣物、常晒太阳,同时坚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
麻腮风疫苗的“苗王”称号,不是因为它可怕,而是因为它重要!每一剂疫苗背后,是全程监控的冷链系统,是“三查七对一验证”的医生护士,更是国家免疫规划为孩子们筑起的免疫长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