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马喊累了,观众笑不动了,喜剧该歇会儿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5:27 1

摘要:《喜人奇妙夜》第四季播到第四集,观众对节目提不起劲了,那个“半人马”的梗和“没有啊”这句话,反复用了十二次以上,评论区里大家说“又来了”、“这梗早该收起来”,节目组好像没听到,还是靠这些老梗撑场面,笑点不够多,就用重复来凑。

《喜人奇妙夜》第四季播到第四集,观众对节目提不起劲了,那个“半人马”的梗和“没有啊”这句话,反复用了十二次以上,评论区里大家说“又来了”、“这梗早该收起来”,节目组好像没听到,还是靠这些老梗撑场面,笑点不够多,就用重复来凑。

回想前两年,2022年吕严演了《大巴车》,2023年蒋龙和张弛拍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那时候的小品真的让人笑出声,节奏明快,热闹但不硬凹感动,观众记得的是那些让人笑得肚子疼的情节,不是最后几秒强行煽情的镜头,那时期的喜剧不用反转,也不用刻意拔高主题,就是单纯让人开心。

到了2024年,小品的风格有了变化,每个小品都要安排一个大团圆结局,结尾必须配上音乐、拉成远景、让演员眼眶发红。有一期《四世同堂》做得挺好,前面让观众笑得开心,后面感情过渡得自然,观众能够接受。但最近几期就不太行,前八分钟全是老段子拼凑起来,突然主角来一句“妈妈,我考上大学了”,画面切换到泛黄照片,观众坐在那里发呆——根本没有感情铺垫,硬塞进来的感动,谁会相信呢?

问题不只是内容本身,助演嘉宾每场都有五六个,有的人只露个脸,连名字都没打出来,全凭观众眼熟混个存在感,观众看得糊涂,分不清谁是主演谁是跑龙套,也搞不清这到底是小品还是明星大杂烩,再看看庞博在2023年说的那段单口《十八岁的我》,从头到尾就他一个人,讲坐火车的经历、第一次进地铁、头一回搭飞机,最后轻轻带出一句“那是十八岁的我自己”,没有刻意煽情,也没安排反转,却让听的人心里一紧,情绪是自然涌上来的,不是被导演按着头去哭的。

更麻烦的是,现在很多喜剧喜欢讲道理谈人生,硬要上价值,但道理该让人笑着听进去,不是靠喊出来的,《喜人奇妙夜》已经形成固定套路,先逗观众笑两下,停顿几秒,慢镜头推上去,钢琴声响起来,演员开始抹眼泪,屏幕上跳出“爱是……”这种字,观众都能算准什么时候该哭了,连哭点出现的时间都数得出来,这种安排把喜剧的自然感全弄没了。

听说这个节目可能在2026年停办,这件事还没有官方消息确认,但观众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选择,观众不是不喜欢看这个节目,而是真的觉得看得有些疲惫,观众一边感到节目有它独特的味道,一边又感觉它越来越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要不要停办节目,观众心里其实都有答案,只是大家不愿意直接说出来,毕竟谁也不想看着自己曾经喜欢的东西,慢慢变成一个空壳。

来源:萌猫说剧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