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亦称“粉红丝带关爱月”。作为全球性的乳腺癌防治象征,“粉红丝带”承载着倡导“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理念。历经百年探索,乳腺癌的治疗已从昔日的束手无策演进至如今的精准分型施治,人类迎来了乳腺癌“治愈”的可能性。为铭记这段曲折
编者按: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亦称“粉红丝带关爱月”。作为全球性的乳腺癌防治象征,“粉红丝带”承载着倡导“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理念。历经百年探索,乳腺癌的治疗已从昔日的束手无策演进至如今的精准分型施治,人类迎来了乳腺癌“治愈”的可能性。为铭记这段曲折而辉煌的历程,《肿瘤瞭望》精心策划了“乳腺癌编年史”专题系列活动,诚邀权威专家共溯历史长河中的关键时刻。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携手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将象征希望的粉红丝带系于DB系列研究的里程碑之上;我们特别邀请两位专家深入剖析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T-DXd的临床获益,共同展望为患者开启生存新篇章的美好愿景。
01
从后线到一线,T-DXd不断革新HER2阳性治疗格局
后线治疗
DESTINY-Breast 01(DB-01)Ⅱ期研究评估了曾接受过T-DM1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1],T-DXd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0.9%,疾病控制率(DCR)为97.3%,临床获益率为76.1%,中位至缓解时间为1.6个月,充分证明了在既往T-DM1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T-DXd具有显著疗效。
二线治疗
DB-03研究堪称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该研究首次将T-DXd与T-DM1进行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2,3],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T-DXd可使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至28.8个月,远超T-DM1组的6.8个月(PT-DXd组12个月PFS率为75.8%,T-DM1组为34.1%。T-DXd组12个月OS率为94.1%,T-DM1组为85.9%。该研究的相关数据一经公布,全球多项指南迅速更新,确立了T-DXd作为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案。
图1. DB-03研究的PFS分析
一线治疗
DB-09研究无疑是又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作为首个直接挑战传统THP一线标准疗法、将T-DXd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Ⅲ期多中心临床试验,其在今年ASCO大会上揭晓了总人群数据[4]:相较于THP方案,采用T-DXd联合方案可使BICR评估的mPFS从26.9个月大幅提升至40.7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达44%(HR 0.56,P<0.00001,图2),且各亚组获益趋势一致。两组ORR为85.1% vs 78.6%,完全缓解率(CR)为15.1% vs 8.5%。此后,在CSCO大会上进一步披露的中国人群数据显示[5],T-DXd+P方案相较于THP,BICR评估的mPFS尚未达到终点,而对照组为27.4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9%(HR 0.51,P=0.00786,图3),其改善幅度较全球整体人群(HR=0.56)展现出更优的趋势。
图2. DB-09研究的PFS分析
图3. DB-09研究的中国患者PFS分析(BICR评估)
DB-09研究的卓越成果,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长无进展生存期、更高的完全缓解率以及初步显现的OS获益迹象,成功撼动了延续十余年的THP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的地位,标志着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向“治愈”目标迈进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02
从HER2阳性到HER2低表达,不断拓展获益人群
T-DXd的另外一项创新,是改变了HER2低表达(IHC 评分为1+或2+/ISH不扩增)人群的治疗格局。DB-04研究是一项聚焦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组标准涵盖了既往接受过1至2线化疗、无论激素受体状态如何、且HER2 IHC 1+或IHC 2+/ISH-的患者群体。研究结果显示[6],在总体人群中,接受T-DXd治疗的患者mPFS较单纯化疗组显著延长(9.9个月 vs 5.1个月,P,图4),同时mOS也表现出明显优势(23.4个月 vs 16.8个月,P=0.001,图5)。
图4. DB-04研究的PFS分析
图5. DB-04研究的OS分析
这项研究首次在HER2低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证实了靶向HER2的ADC能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确立了T-DXd作为HER2低表达患者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
闫敏 教授:十月,粉红丝带随风飘舞,既承载着对过往的铭记,也勾勒出当下的行动蓝图,让关爱如影随形,使防治举措有章可循。在乳腺癌众多亚型中,HER2阳性乳腺癌尤为关键,约占所有病例的20%~30%,其特点在于恶性程度较高、预后欠佳,且发生脑部转移。
回溯至1987年,HER2基因与乳腺癌预后关联性的发现堪称里程碑式的突破。正是这一重大发现,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铺就了一条通往更好生存结局的道路。自此,一系列针对性药物相继问世——从早期的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再到如今的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T-DXd等。这些药物的研发均根植于HER2基因的发现,它们如同层层递进的阶梯,不断推动着治疗效果的提升,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显著的生存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陈占红 教授:纵观乳腺癌治疗的发展史,过去的治疗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基于分类风险的精准施策,多数患者主要依赖化疗。随着医学进步,我们迈入了靶向治疗与个体化分型治疗的新纪元: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采用内分泌联合靶向疗法;对于HER2阳性患者,则有了更为高效的抗HER2治疗方案。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DB-04临床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为HER2低表达这一特定人群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提供了卓越的抗肿瘤治疗选择,为她们点燃了新的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 Modi S,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Feb 13;382(7):610-621.
[2]. Cortés J, et al N Engl J Med. 2022 Mar 24;386(12):1143-1154.
[3]. Sara A, et al. Lancet, 2022, 401: 0.
[4]. Sara M. Tolaney et al, 2025 ASCO Abs LBA1008.
[5]. 江泽飞.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 2025.09.12.
[6]. Modi S, et al. N Engl J Med. 2022 Jul 7;387(1):9-20.
闫敏 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河南省乳腺病诊疗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肿瘤临床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占红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检测专家委员会乳腺癌组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BC指南编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肿瘤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生殖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