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厅的灯光打在老电视机的银幕上,熟悉的枪炮声还没响起,我脑子里已经自动回放那句硬气的话:“枪炮上一响,全团都得听我的”
《亮剑》里“王有胜”曹启峰2018年因肾衰逝世、“彭老总”宗利群2023年因脑梗离去,消息在2025年再度引发集体惋惜
客厅的灯光打在老电视机的银幕上,熟悉的枪炮声还没响起,我脑子里已经自动回放那句硬气的话:“枪炮上一响,全团都得听我的”
说白了,《亮剑》这种冲击力,是靠一个个鲜活角色撑起来的,不只是李云龙和赵刚
很多人以为他们只是悄悄退休、安心过日子,直到分别的消息再次被提起,才忽然意识到人走得太早
这部剧常年被称作军旅题材的“封神之作”,不是没有道理
无论多少新剧轮番上阵,《亮剑》的热度一直沉在观众心里不退
在一些平台上,它的评分仍在9.5附近,说明口碑真的经得住反复检验
换句话说,角色的余温一直在,演员的名字却逐渐淡出,这是最让人心里一紧的地方
先说曹启峰
很多人对他的记忆来自一个极短的镜头:缴获的皮大衣披在身上,他把手塞进袖子里暖着,站在堆满物资的院子口,眼睛一笑,像刚捡到一件小宝贝
李云龙走过来,抬手在他后脑勺轻轻一拍,那一下既像训话又像宠溺
没有台词,镜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但你就是会记住这个小战士的得意和憨劲
他那张被网友昵称为“王有胜阅兵”的表情包,后来火遍网络,成为不少人聊天时的“快乐素材”
更扎心的是,素材的背后是一个努力追戏的普通人
曹启峰1973年出生,不是科班,入行后常年跑龙套,剧组有戏就上,没戏就做零工补贴生活
有人说他“脸熟但叫不出名字”,这几乎是许多小角色演员的真实处境
有熟悉他的人提到,曹启峰生前经济并不宽裕,更多时候是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来回奔跑
他靠着《亮剑》里的那几秒,被更多人看见,按理说应该会有更多机会
可人生的变故来得毫无预告
2018年,曹启峰因肾功能衰竭去世,年仅46岁
说到这儿,不免心里一颤:如果他活在今天的短视频时代,可能一张表情包就能带来热度和工作,但命运不和任何人讲条件
再看宗利群,这是另一种成就的路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自带一股硬气
宗利群是国家一级演员、军人出身
他的入行经历颇有戏剧性
1988年,剧组为《女教官的报告》找一个既懂军事又有军人气质的人,迟迟不满意,恰好宗利群当时为八一厂执行运输保障任务,被导演一眼相中,试镜、定角,一脚踏进影视圈
换句话说,生活把他推到镜头前,而他没辜负那次推搡
真正让他被全国观众牢牢记住的,是1990年的《大决战》
导演在多位已经演过“彭老总”的演员之间犹豫,直到有人推荐宗利群,镜头一开,他的稳、正、硬,立住了
在那之后,他先后在60多部影视作品中饰演“彭老总”,被许多观众认可为最贴近人物气质的特型演员
《亮剑》《建国大业》《浴血太行》《太行山上》《肖劲光大将》……片名一串下来,像一条坚实的履历线
每次他出场,场子就稳了
2023年4月14日,宗利群因脑梗离世,享年74岁
对于一个在角色里走得很深的人,这样的结尾让人唏嘘,但更多的是敬意
这两位演员,一个“小透明”,一个“特型标杆”,轨迹不同,却都把《亮剑》里的角色活成了“有人味”
他们不在了,但他们留在屏幕里的眼神、站姿、那一声“报告”,都还在,像光影里的钉子,牢牢钉住一代人的记忆
更扎心的是,等到消息在2025年3月再度集中传播,很多人才知道这两个名字已经定格在过去
2025年3月,两人的离世消息再次在网络集中传播,引发更多观众的追忆与讨论
有人在评论区里写:“原来我们以为的‘隐退’,其实是告别”
这句话看着平淡,却一下子戳到心口
说回行业
优秀演员的命运不总被流量宠着,作品才是真正的靠山
拿《士兵突击》的伍六一来说,邢佳栋那股硬朗劲儿让很多人记住他,之后他的选择并不追着商业热度跑,而是安安静静地拍戏磨角色
再看《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段奕宏,他把龙文章演得血肉丰满,后来也没急着去变成“广告面孔”,仍然把更多时间花在角色的厚度上
这些案例说明,真正的好演员未必总在聚光灯正中央,但他们在每个角色里都站得稳
换句话说,台前的亮度不代表台下的厚度,很多时候,一部作品的底气来自于这些“把戏当事”的人
我总会想起一个细节
老剧重播时,亲戚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副旧军功章,金属表面有点氧化,光线斜过来,泛着不均匀的亮点
电视里宗利群做出一个倾听的动作,眼睛略微下收,像在衡量一句话的重量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观众说他“贴近”
他演的不是一个称号,而是一种气质——刚正、不阿、心里装着人
有业内人士提到,特型演员难的不是“像”,是“魂”
宗利群显然做到了,他让角色有骨和肉
而曹启峰则让我想起另一句话:小角色不小
一个短镜头能被记住,说明他把生活的火气带进了戏里
也许是袖子里的手暖得踏实,也许是笑里有点抑不住的傻气,这些都很具体,很生活
更重要的是他“在场”的能力,哪怕只有几秒,也不虚不浮
观众为什么会把他的笑截成表情包?
因为那是一种自然的高兴,是一线士兵在苦日子里捞到一件好东西的那点小得意
这样的瞬间,抚平剧情里的锋芒,像一口热茶,让人记住“人”的部分
现在这个话题被重新提起,我更在意的是该怎么更温柔地记住他们
或许我们每次重温经典,都可以把字幕里的名字念一念,别让那些“跑过场”的人,真的只“跑过场”
说到底,影视作品是集体劳动,主角是旗,配角是阵,旗要飘得起来,阵要站得整齐
没有人是在旁边的
观众的惋惜是真切的,但也许更需要变成行动:再看一遍,认真看;
说一句好;
把角色和演员的名字说全
这不是仪式,是礼数
它能让后来者知道,认真演戏的人,有人在看、有人在记
夜深一点,电视里的枪声渐收,李云龙的嚷嚷也安静下来
我把音量调轻,屏幕里的人还在走动
他们走了,角色还在,亮起的剑也还在
等你下一次再看到“王有胜”那个得意的小笑,不妨心里轻轻说一声:谢谢,记得你
来源:兮兮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