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也塌了!央视曝光4大“假水果骗局”,过节送水果眼睛要擦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4:42 1

摘要:阳光玫瑰葡萄曾经一度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可是现如今它在国内的价格却是一路下跌,从曾经的一串难求到如今的“十元三斤”,这种“神坛跌落”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坐看云起时

编辑|坐看云起时

爆炸桃、金西梅、藏乌梨,

果农手里卖不出的“次货”,

经过商家各种精致的“包装”,

反倒是直接一夜身价暴涨?

央视曝光4大“假水果骗局”

很多甚至还对身体健康有害!

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被它们骗过?

阳光玫瑰葡萄曾经一度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可是现如今它在国内的价格却是一路下跌,从曾经的一串难求到如今的“十元三斤”,这种“神坛跌落”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回顾过去阳光玫瑰在2020至2022年期间,产地收购价曾经一度高达30元/斤,零售价甚至突破60元/斤,然而到了2025年情况却急转直下,大多批发市场批发价仅在3.5-4元/斤,品质好一些的能卖到6元/斤。

价格跳水的直接原因其实是种植面积的爆发式增长,2015年前后全国阳光玫瑰总种植面积还不足15万亩,可是后来短短十年间这个数字已超过150万亩,昔日“五亩换大奔”的暴利神话,吸引了大量农户和资本涌入,最终导致市场供过于求。

与此同时随着价格下跌,阳光玫瑰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也在下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

“现在虽然价格降下来了,但明显不如以前好吃了!那时候的阳光玫瑰有浓郁的果香,现在很多吃起来非常寡淡!”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不少种植户为追求产量、赚快钱,片面追求高产、大粒,有的为抢占早期市场,果实成熟度还不够就急着采摘,这就导致部分阳光玫瑰甜度不达标,风味寡淡,果粒过大出现空心,丧失了脆甜的口感。

阳光玫瑰的销售乱象也愈发明显,不少阳光玫瑰以日本“晴王”品牌名义销售,实际上据海关总署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日本目前仅有苹果和梨获准对华出口,所谓“进口晴王”根本就是纯属虚构!

有经销商坦言目前阳光玫瑰批发价是3-7元/斤,但是只要贴上“晴王”的标签或者用标注“晴王”的纸盒包装,销售单价甚至都可以高出两倍不止,这种现象催生出了专门售卖晴王标签、包装箱的“生意”,有店铺的700多张“晴王”贴纸仅售10元左右。

二、爆炸桃

最近逛超市或打开生鲜平台,你可能常看到一种名字很吸引人的桃子——“爆汁桃”“冰糖心桃”,还有名字更夸张的叫“爆炸桃”,光听名字就让人想象它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的那种甜美画面。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爆炸桃”到底是什么来头?商家常说它是“营养太足”才自然裂开的“高级品种”,可是现实情况真的就是这样吗?其实这种桃子在产地常被叫做“开口笑”或者“瑕疵桃”,说白了就是桃子生长过程中它外面的果皮裂开了。

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水分供应不稳定,比如久旱后突然降雨,果肉长得太快,果皮跟不上,所以也就撑裂了,在果农眼里它算不上什么“优秀品种”,反而是品相有缺陷的“次果”,平时在产地卖不上价,甚至很少有人专门收购。

如果丹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这种裂口的桃子与普通完好的桃子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至于甜度可能因品种和生长情况略有差异,但这也并不是裂口就代表更甜。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种原本被“剩下”的果子,后来一经包装换个吸引人的名字,再配上“甜到裂开”的炸裂宣传,最后一下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注意,价格同样也跟着涨了上去,甚至还要比普通桃子贵出一大截子!

消费者被高甜度、新奇口感,以及独特的名字吸引,愿意为它们买单,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其中有一点特别值得留意:那道裂口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沾染灰尘、滋生细菌,存储时间也会缩短。

一个原本在果农手中可能被淘汰的“次果”,靠着一个好听的故事转身变成“网红水果”,我们不能不说是营销带来的一种市场现象,然而说到底买桃子看的还是口感和品质,花里胡哨的名字只是表象,只有货真价实的真材实料才经得起回味。

三、野生猕猴桃

现在走在街上你总能看到一些水果摊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写着“野生猕猴桃”的几个大字,旁边甚至还会标着“十元四斤”,不少人一看到这样的宣传就很心动,毕竟野生听起来就更天然、更健康,价格还这么实惠。

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野生猕猴桃”,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深山野林里采来的,它们大多来自附近的的一些普通种植园,只是因为个头小、形状歪,所以没法当成正常商品果来卖。

比如当初授粉没授好,或者夏天太热长僵了,果农一看达不到收购标准,就以五六毛一斤的价格处理掉,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些小果子,到了商贩手里摇身一变,竟然就成了价格不菲的“野生猕猴桃”!

“野生”两个字就像是一层金粉,它既解释了为什么果子这么小,同时又悄悄暗示这可是纯天然的,营养价值会更好,很多人一听“野生”,脑海里就是无污染、无添加,自然就放下了戒心。

可实际上这些果子往往果肉干瘪,汁水也少,吃起来不是太酸就是淡而无味,有的甚至还特别硬,放几天都不软,果香味也几乎没有,有的商贩甚至还会忽悠你说:

“你看这果肉都露出来了,这叫天然爆浆!更甜!”

其实那多半是果皮破损,里面已经开始变质了,所以不少人尤其是喜欢尝鲜的年轻人,昨天才刚买回去可是第二天就会发现,那些果肉已经开始发黑,自己根本就来不及吃!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场针对“爱健康、图便宜”心理的营销,真正的野生猕猴桃数量很少,根本不可能成堆出现在路边摊,所以下次你再看到“十元四斤”的“野生猕猴桃”,不妨多想一想:你买到的,可能并不是想象中那个来自山野的自然滋味。

四、藏乌梨

现如今一种名为“藏乌梨”的黑皮水果迅速走红,它凭借“世界之巅珍品”、“西藏稀有特产”的招牌,成功将自己包装成一种拥有神秘外衣的高端水果,售价高达每斤7元至31元,远远超过那些普通梨子。

然而没想到这层华丽的外衣下,隐藏的却是一系列精心编织的谎言,首先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藏乌梨”这个品种,这个号称来自雪域高原的“珍稀品种”,其身份背景完全都是商家虚构出来的。

其次那身标志性的黑色外皮并非与生俱来,调查发现普通梨子经过高温加热,表皮氧化后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变黑,曾有专家通过实验复现了这一过程:将普通梨在滚烫的开水中反复浸烫,果皮就会转变为黑色,而内部的果肉则保持不变。

此外商家为其编造了“富硒”、“抗癌”等健康传说,但这些宣传均属虚构,毫无科学依据,可这个“冒牌货”却凭此身价一夜暴涨,所以专家对此特别提醒,水果能提供的主要是美味和一定的营养,并不能包治百病。

就这样靠着层层包装和编造的故事,藏乌梨的最终售价远高于普通梨,在批发市场一盒9颗的精品包装“藏乌梨”可以卖到95元,春节期间甚至还要一度高达195元,相比之下国产的雪花梨、皇冠梨价格通常仅在每斤3至5元。

以上4大“水果骗局”都在提醒我们:

当某种水果的故事比口感还要精彩时,

我们就得注意是不是掉进了消费陷阱。

毕竟我们购买的是那些实在的品质,

而不是商家吹嘘的所谓附加价值。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1.网易:水果也塌了!央视曝光4大“假水果骗局”,过节送水果眼睛要擦亮

2.搜狐网:水果也塌了!央视曝光4大“假水果骗局”,过节送水果眼睛要擦亮

来源:峰哥正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