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劲儿地问:“医生,我吃什么能降尿酸?”但真要说起降尿酸这事,很多人以为多喝水就够了——其实那只是第五名,真正排在第一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想过,也很少愿意去做。
说实话,痛风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了。现在三十多岁、甚至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查出尿酸超标的太多了。有的还没结婚,就已经开始吃降尿酸的药了。
一个劲儿地问:“医生,我吃什么能降尿酸?”但真要说起降尿酸这事,很多人以为多喝水就够了——其实那只是第五名,真正排在第一的,大多数人根本没想过,也很少愿意去做。
很多人听说肥胖和尿酸高有关,就开始追求“快速瘦身”。但这事不是你体重秤上数字一降,尿酸就一起跟着降了。脂肪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尿酸,但它会影响身体代谢嘌呤的能力。尤其是内脏脂肪多,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这反过来又抑制尿酸的排泄。
更尴尬的是,有的人一心想减肥,结果节食太猛,让身体进入“饥饿状态”,反而触发分解代谢,尿酸不降反升。所以减重要慢慢来,每个月减1到2公斤比较合理。别想着一口气瘦10斤,那不是降尿酸,是找麻烦。
很多人知道海鲜、动物内脏是尿酸高的“元凶”,但其实最危险的是那些看起来无害、吃起来还上瘾的“隐形嘌呤炸弹”。比如火锅底料、浓肉汤、尤其是啤酒。这些东西含嘌呤高得吓人,但大家平时根本没当回事。
尤其是啤酒,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是双重打击。它本身含大量嘌呤,酒精又会刺激肝脏,抑制尿酸代谢。你喝一瓶啤酒,可能等于吃了几块牛肝。更别说那种“有点上头”的聚餐,一晚上几瓶下肚,隔天脚趾就肿了。
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就是加工食品。像香肠、罐头、速冻水饺这类,很多都加了高嘌呤的调味料。长年累月吃下去,尿酸怎么可能不上去?
很多人一听尿酸高,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多喝点水就好了吧?”确实,喝水有助于尿酸从尿液中排出去,每天保证2000毫升以上的水摄入,对于预防痛风发作确实有帮助。但这只能算是个“辅助招式”。
如果你前面吃得乱七八糟,喝水再多也无济于事。更何况很多人说自己“喝很多水”,其实一天也就三四杯。水没喝够,还老上厕所,搞得身体更疲惫,反而弄巧成拙。真正的喝水是要规律、分次、持续的,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说到降尿酸,很多人想到运动。规律锻炼可以改善代谢、帮助控制体重,这对尿酸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问题是,运动方式选错了,反而会让尿酸暴涨。
比如一些人上来就猛跑、举铁,或者做高强度间歇训练,让身体一下子进入剧烈代谢状态。结果是乳酸升高、肌肉分解,同时尿酸也跟着飙升。更危险的是,剧烈运动后不注意补水,肾脏功能负担更大,尿酸排不出去,全都堆在血液里。
其实更推荐的,是中等强度、稳定持续的运动方式,像快走、骑车、游泳。每周3到4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不求爆汗,只求坚持。这种温和锻炼,长期下来,比你一周猛冲三次更有效。
还有不少人问:“有没有什么药,吃了尿酸就下来了?”确实有,比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尿酸的生成。但问题是,这类药物大多需要长期服用,而且一旦停药,很可能反弹。
更关键的是,很多患者并没有搞清楚自己尿酸高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代谢问题,有的是肾脏排泄差,有的则是饮食问题。如果不找准方向,光靠药物压数值,就像往沙堆上盖水泥——看似稳,其实底子不牢。
而且药物也有副作用,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吃这些药更要小心。不要自己随便买药吃,得找专业医生评估,再决定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这个很多人想不到。睡眠质量不好、长期熬夜、情绪压抑或焦虑,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平衡。尤其是晚上11点以后身体进入“修复模式”,如果还不睡,激素水平紊乱、肾脏代谢功能下降,就容易让尿酸在血液里“赖着不走”。
有研究发现,慢性失眠和焦虑患者,尿酸水平普遍偏高。而且这些人通常白天也精神差、体力低,更容易放弃运动、饮食也不规律,形成恶性循环。别小看了睡觉这事,它可能是你降尿酸的意外“加分项”。
很多人把降尿酸当成一件“做一件事就能搞定”的任务。今天多喝水,明天不吃海鲜,后天跑步10公里……可真正有效的,是一个生活方式的系统调整。
那些愿意从饮食、运动、作息、情绪各方面一点点做起的人,才是远离高尿酸、远离痛风的主力军。
而那第一位的秘诀——远离高嘌呤饮食,尤其是隐形来源——虽然简单,却最难坚持。不是因为它难做到,而是因为它需要“自律”这两个字,而这,才是真正的稀缺品。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张秋霞.《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0,24(4):257-262.
2. 刘莹,孙志坚.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6):445-449.
3. 张莉,李宏.饮食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2):1021-1025.
来源:胡医师讲科普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