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定为一种疾病,而不仅是症状。若疼痛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能转化为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后果。
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定为一种疾病,而不仅是症状。若疼痛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能转化为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后果。
现在,一种药物走天下的时代已经落幕,多模式镇痛在疼痛管理领域已是主流。它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方法和药物,实现了镇痛效应的协同作用,同时显著减少了单一药物长期、大剂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无法忽视的NSAIDs弊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治疗炎症、发热、疼痛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据统计,全球NSAIDs每天的使用人数超过3000万[1]。然而,NSAIDs的临床应用却面临诸多挑战。
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困扰。通常患者可表现出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项纳入4622名实验者的研究表明,NSAIDs使用者中有36.5%的人报告了消化不良,较非使用者,消化不良的患病率明显更高[2]。
Graham等人报道,服用NSAIDs超过3个月的关节炎患者中有71%出现了小肠损伤,而对照组仅有10%[3]。
其次就是心血管风险。由于NSAIDs抑制了环氧合酶(COX)从而对心血管系统,如血小板活化、脂质氧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都有影响,因此其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4]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由于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增多,使用NSAIDs的风险显著增加。
多模式镇痛的理论基础
多模式镇痛指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技术,以获得协同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相关不良反应。
疼痛的产生首先是需要外界刺激,然后这些刺激通过一系列传导通路抵达大脑,从而产生“痛”的感受,镇痛药通常是通过阻断疼痛的传导信号来止疼。
疼痛的传导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环节[6]:第一步:感觉疼(外周)
伤害性刺激会让皮肤里的“疼痛传感器”(神经末梢)收到信号,然后把这个信号变成“电信号”。
第二步:传递疼(中枢)
电信号顺着神经,经过脊髓中枢,传到大脑里专门处理感觉的区域。
第三步:觉得疼并做出反应(高级中枢)
大脑收到信号后,会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让我们做出反应。
而我们常吃的NSAIDs类止痛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主要是在第一步就起作用。
它通过抑制COX,从而减少前列腺素(PGs) 的合成。
因为它是直接在疼痛刚开始的地方阻止疼痛信号产生,而不是在大脑里起作用,所以叫做外周性镇痛药。
这种机制在以往技术有限的时代已属先进,但随着医学日益发达,我们对疼痛机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于是我们不禁思考:能否同时作用于外周和中枢等多条通路,以增强镇痛效果?
再加上疼痛的成因往往并不单一。临床上许多疼痛都涉及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以腰肌劳损为例,既有组织间炎症的存在,也常伴随肌肉过度紧张。此时若仅进行消炎治疗,效果往往有限;而如果能在消炎的同时帮助肌肉放松,治疗效果将显著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单一药物常常难以覆盖所有疼痛环节。多模式镇痛通过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针对疼痛产生的不同路径与表现进行干预,从而在提升镇痛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盐酸替扎尼定片的药理作用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ɑ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属于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与传统NSAIDs的作用机制截然不同。
盐酸替扎尼定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ɑ2肾上腺素能受体,其核心作用机制可分为两部分:
01
镇痛路径:从中枢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①通过激活脊髓背角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减少伤害性刺激信号传导[7]。
②激活传入神经突触前和背根神经节的α2受体,抑制P物质、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抑制疼痛信号传导[8,9]。
02
肌松路径:从源头解除肌肉痉挛
②作用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的α2受体,产生超极化作用,阻断肌肉的异常紧张指令,阻止肌肉收缩①它能直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阻断疼痛与痉挛之间的恶性循环[14],能为伴随肌肉紧张的疼痛提供更直接的止痛通路;②它与NSAIDs联用可从不同的通路协同镇痛,从外周和中枢双管齐下,提高止痛效果;
③它能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15],不管是单用还是和其他伤胃的药物联用,都能起到一定的胃保护作用。NSAIDs与盐酸替扎尼定片的联用优势
临床实践表明,NSAIDs与盐酸替扎尼定片联合使用具有多重优势:
01
协同增强镇痛效果
当与非甾体抗炎药等传统止痛药物联合使用时,盐酸替扎尼定片不仅能增强止痛效果[16],还能弥补传统止痛药无法改善肌肉痉挛的缺陷。02
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研究表明,盐酸替扎尼定片与NSAIDs联用能有效降低胃肠道损伤风险,减少胃肠副作用[17]。这对需要长期镇痛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安全性。
一篇替扎尼定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急性痉挛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证实:联用组的总有效率为 7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单用双氯芬酸钠组的总有效率为56%,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2%。因此,替扎尼定和非甾体类药物联用具有更好的疗效以及药物耐受性[18]。
临床应用与展望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NSAIDs与盐酸替扎尼定片的联合使用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盐酸替扎尼定片在使用过程中需遵循个体化原则。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哺乳期用药需谨慎。
未来,随着混合性疼痛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多模式镇痛方案将更加精准化和个体化。基于不同疼痛机制选择药物组合,将成为疼痛管理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 Singh, G. and Triadafilopoulos, G. (1999) Epidemiology of NSAID 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Supplement, 56, 18-24.
[2] Ford, A.C., Marwaha, A., Sood, R. and Moayyedi, P. (2014) Glob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Uninvestigated Dyspepsia: A Meta-Analysis. Gut, 64, 1049-1057. 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14-307843
[3] Graham, D.Y., Opekun, A.R., Willingham, F.F. and Qureshi, W.A. (2005) Visible Small-Intestinal Mucosal Injury in Chronic NSAID User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3, 55-59. https://doi.org/10.1016/s1542-3565(04)00603-2
[4]Mendell, Lorne M.. Construct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gate theory of pain. Pain, 2013, 155(2):210-216.
[5]Arfè A, Scotti L, Varas-Lorenzo C, et 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risk of heart failure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BMJ 2016;354:i4857.
[6]Baron, Ralf., Binder, Andreas., Wasner, Gunnar.. Neuropathic pain: diagnosis,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0, 9(8).
[7]章建新,郑建平,谢伟,李正富等.替扎尼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08):970-973.
[8]Yoshimura M, et al. J Pharmacol Sci. 2006; 101(2): 107-117.
[9]J.E. Donello,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1; 114(6): 1403-1416.
[10]D.R. Curtis, et al. 1983; 79(1): 9-11.
[11]J. Davies, et al. Br J Pharmacol. 1983; 78: 2.
[12]Fuchigami T, et al. Neuroscience. 2011; 194:160-169.
[13]Tanabe M, et al. Jpn J Pharmacol. 1990; 54(1): 69-77.
[14]康鹏德,黄泽宇,李庭,罗芳,鲍红光,许鹏,陈继营,林进,田华,杨静,周勇刚,陈绍辉,韩永台,何农,金群华,廉永云,林鹏,吕松岑,马远征,孙天胜,吴新宝,邱贵兴,裴福兴.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13(1):8-16
[15]Hwang Y, Chang AR, Brotman D, inker LA, Grams ME, Shin 1l. Baclofen and the risk of fall and fracture in older adults: a rea-world cohortstudy,J Am Geriatr Soc,2024:72(1):91-101. doi:10.1111/igs.18665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中国慢性腰背痛指南[J].中华疼痛学杂志,2024,20(1):4-22.
[17]MURAT,E.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 1998, 59(1):2-12.
[18]丰干钧,刘浩,赵献峰,等. 替扎尼定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治疗急性痉挛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 华西医学,2008,23(1):23-24.
[19]申凯元,陈日高.双氯芬酸钠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23, 21(23):100-102.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巴哥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