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10月底各大银行的三季报扎堆出炉,中国银行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却远比表面数字来得精彩。它不仅仅是一份业绩公告,更像一扇窗口,让我们清晰看到国家的钱正流向哪里,未来的机遇又藏在何方。
银行财报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而是洞察国家经济脉搏和个人财富机遇的藏宝图。
当10月底各大银行的三季报扎堆出炉,中国银行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却远比表面数字来得精彩。它不仅仅是一份业绩公告,更像一扇窗口,让我们清晰看到国家的钱正流向哪里,未来的机遇又藏在何方。
先来看一组硬核数据,心里有个底:
营业收入:4,921亿元税后利润:约1,900亿元总资产规模:37.55万亿元这份“家底”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赚钱能力稳,底盘足够厚。唯有如此,中行才有十足的底气去支持国家大事,服务民生小事,在经济浪潮中扮演“压舱石”的角色。
中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中行的报表里,不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和真金白银。
1. 科技金融:4.7万亿猛攻“卡脖子”难题
企业搞研发,最怕的就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中行的对策是——全力“输血”。
一个真实的案例:武汉一家人工智能数字传播公司,其算力支出占研发成本高达三分之一。今年7月,公司仅凭一纸50万元的算力租赁合同,就向中行湖北省分行申请了“算力贷”。结果仅用两周,4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利率还有优惠。
这只是一个缩影。大到芯片研发、高端制造,小到一个算法的优化,背后都有中行的支持。截至三季度末,中行科技贷款余额已高达4.7万亿元,服务的企业超过16万户。这无疑是给中国科技创新引擎加注了最强劲的燃料。
2. 绿色金融:4.66万亿奔赴“双碳”战场
我们的“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同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
中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4.66万亿元。无论是茫茫戈壁上的太阳能电站,还是各地拔地而起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其背后往往都有中行绿色信贷的身影。这笔钱,正是在为我们的未来投资。
3. 普惠金融:2.7万亿托举179万小微梦想
别以为银行只服务大企业。中行的数据显示,普惠金融同样是大手笔。
截至三季度末,中行已为超过 5万户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超 7,300亿元 授信。更值得一提的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近20%,稳稳地托住了 179万家 小微企业的生意与梦想。
除了“五篇大文章”,中行在稳定楼市和资本市场方面的动作,同样与普通人息息相关。
稳楼市:前三季度,中行投放 个人住房贷款超过4,000亿元。这不仅是在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更是在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信心。稳股市:中行服务了 100多家 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增持计划,相关签约金额超过 1,000亿元。这并非简单的借贷,而是通过专业操作,帮助上市公司稳定市值,给广大投资者吃下“定心丸”。作为百年老店,中行的全球化基因是其独特优势,它的三季报也是一张精准的外贸晴雨表。
结算量霸榜:前三季度,中行境内机构办理的国际结算量超过3.3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3.2万亿元,增速均超17%,市场份额稳居中国银行业第一。赋能跨境电商:中行服务的跨境电商客户增长了近14%,通过搭建全链条服务,结算规模冲到8,500亿元,暴涨47%,成为中小外贸企业出海的有力推手。
人民币更“好用”:在全球35家人民币清算行中,中行独占16席。如今,在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扫码支付、清关缴税都能用人民币。人民币的“朋友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这背后,中行建立的金融桥梁功不可没。通览中国银行的三季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主线:从支持科技自强的“大国重器”,到润泽小微企业的“烟火日常”,再到布局全球的“经贸脉络”,中行的金融活水,始终精准地流向国家与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这种既守得住稳健经营的根基,又顶得起服务国计民生的担当,正是国有大行在新时代下的最好诠释。它传递出的,不仅仅是一家银行的业绩向好,更是中国经济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回升向好的坚实底气。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读懂这些趋势,或许就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更清晰地看见属于自己的那份机遇。
来源:翼峰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