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人才中风!医生揭露:冬天这5件事,正在偷走你的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4:1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0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7岁的大姐王梅(化名),平时身体挺硬朗,没三高,也不抽烟喝酒,只是有点怕冷。

那天早上气温骤降,她照例洗完澡后站在露台上“透透气”,结果突感头晕、说话含糊,几分钟后倒地不起——送医抢救无效,脑卒中。

医生叹息:“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冬天,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在冬季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

很多人以为“中风”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它早已盯上了中年人,特别是那些忽视生活细节、低估寒冷威力的人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希望你在这个冬天,能避开那5个最容易“惹祸上身”的坏习惯。

很多人冬天洗完热水澡,喜欢站外面“凉快凉快”,觉得能“提神”。但这个动作,真的很危险。

洗澡时,热水会导致血管扩张,忽然接触冷空气,血管迅速收缩,血压波动剧烈,容易引发脑血管痉挛,甚至血管破裂。就像一个充满热气的水瓶,突然灌入冷水,容易炸裂。

特别是高血压人群,这种冷热刺激更容易触发卒中。

建议:

洗澡水温控制在38℃左右

洗完后在室内穿好衣服再出门

洗澡前后不宜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天一冷,很多人喜欢在暖被窝里赖床,闹钟响了好几遍才惊坐起,匆匆忙忙穿衣出门。殊不知,这个动作已经悄悄“炸伤”了血管。

人体清晨血压本就处于高峰,而从温暖的被窝猛然起身,会让血压瞬间飙升。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这就是隐形炸弹。

2019年《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指出,清晨6-10点是脑卒中高发时段

建议:

起床前在床上活动2-3分钟

慢慢坐起,等身体适应后再下床

起床后先喝一杯温水,帮助血液流动

有些人觉得穿秋裤很“老土”,或者“我不怕冷”,就硬抗着。但血管可没你想得那么坚强。

寒冷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正是脑血栓、脑出血的温床。

尤其是腿部、腰腹受凉,更加剧了血液循环障碍。年轻时“扛得住”,不代表中年后还能“笑得出”。

建议:

气温低于10℃以下,建议穿秋裤

重点保暖部位:头部、手脚、腰腹

可佩戴帽子、围巾、厚袜子

早晨寒风刺骨,很多人还坚持空腹到户外跑步、打拳,觉得“清肺润肺”。但其实,空腹+寒冷+运动是心脑血管的“死亡三连”。

空腹时,血糖低,容易导致脑供能不足;加之寒冷刺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2022年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冬季运动猝死事件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建议:

不宜空腹运动,可先吃点热流质食物

运动前做足热身,选择室内为佳

运动时间建议在阳光较好的上午9点后或下午

寒冬里,喝上一杯白酒或黄酒,瞬间从头暖到脚。很多人误以为“酒能御寒”,但这只是错觉。

酒精扩张皮肤血管,会让你暂时觉得暖和,但体温却在悄悄流失。而且,饮酒会加速血管硬化、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

特别是中老年人,酒后容易跌倒或夜间呕吐,导致窒息、误吸、中风发作无人知晓

建议:

冬天御寒靠衣服,不靠酒

若饮酒,必须适量,并避免空腹饮酒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史者应避免饮酒

除了以上5个“作死式”习惯,很多人对脑卒中的早期信号也缺乏了解。

学会一个口诀:“BE FAST”

B(Balance):身体平衡突然失调

E(Eyes):视力模糊、双重影像

F(Face):一侧脸部下垂

A(Arms):手臂无力、抬不起来

S(Speech):说话含糊、词不达意

T(Time):出现以上症状要马上拨打120

脑卒中抢救黄金时间只有4.5小时,越早治疗,存活率越高、后遗症越小。

王梅大姐的离世,不是因为她有什么“恶习”,而是因为她忽视了很多“无所谓”的细节

冬天,不是“冻一下没关系”,而是“冻一下可能没命”。我们不能控制寒潮,但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硬扛、不冒险、不大意,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划重点总结:冬天别做这5件事

洗完澡后吹冷风

睡醒猛起床

天冷硬扛不穿秋裤

空腹清晨运动

酒精“暖身”取暖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2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清散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