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不过的南河,忘不掉的板栗坡:那年,我们家承包了整个山头的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3:32 1

摘要:老家村南的河,源头是供招远人喝水的勾山水库,打咱村边过,大伙都叫它“南河”。

老家村南的河,源头是供招远人喝水的勾山水库,打咱村边过,大伙都叫它“南河”。

图1:南河

这水一路串着各村,最后融进大沽河,奔着胶州湾去,也算是给大沽河凑了份浩荡的劲儿。

早先河上是座青石桥,窄窄的,水流一急就没个准头。

图2:漫水桥

那年雨水太猛,桥竟被冲得没了影。后来村里把河床拓宽,两岸栽上白杨树,风一吹叶子哗啦啦响,倒也添了些生气。

原来石桥的地儿,索性修了座水泥漫水桥——河南岸的丘陵地都是咱村的,没桥,下地种庄稼可就难了。

图3:河北岸的耕地

这桥也机灵,雨大时河水直接漫过桥面,平日里就从桥下涵洞走,一桥两用,可懂庄稼人的心思。

我总爱来这桥边站站,全因河南岸那片小山坡。#晒图笔记大赛#

坡上长着老板栗树,还是生产队那会儿栽的,这么多年一直承包给村里人。

母亲在时,我们家恰巧包了这山头,每到秋天,我都要回来帮着捡栗子。

图4:河滩地

今儿来,远远就见河水漫过了桥面,鞋肯定是湿定了,过不了河。

隔着水望那片坡,早换了人家承包,可我眼里总晃着母亲和父亲的影子,每年板栗熟的一个多月里,他俩天天在山上转。

旁人收栗子,都是连那带刺的壳儿一起打下来,堆在阴凉处等它自己裂。

图5:村南的路

父亲母亲偏不,说这样的栗子不甜。他俩总等栗子在树上熟透了,自己“蹦”到草丛里,再弯腰去捡。

这样的栗子嚼着满是甘甜味,可费功夫,前前后后得忙上小一个月。

谁晓得捡栗子是桩“看着轻省实则磨人”的活计?

图6:暗流涌动

母亲总揉着腰跟我说,一天里就没直过身子,弯腰、起身,再弯腰、再起身,重复得像上了弦。

末了腰杆酸得发僵,连带着背都沉得抬不动。一天下来,酸得连坐着都想找个东西靠着。

头天傍晚把坡上捡干净,第二天一早去,草丛里又落得满地都是。

图7:村中的小巷

老辈人说“月亮地里爆栗子”,一点不假。记得有回月芽儿挂在树梢,我去喊父亲回家吃饭。

月光淌在板栗坡上,软得像一汪水。风停了,树静了,只听见“扑簌、扑簌”的轻响。

是熟透的栗子裹着夜露,从枝桠间坠进草丛里。这乡村的夜,连果实落地都带着诗意,是城里寻不到的温柔景象。

图8:柿子黄了

母亲走了好些年,我每次回村,都要到南河边站站。#我在头条晒家乡#

隔着缓缓流的河水望那片板栗坡,风里裹着河水的潮气,耳边似还能听见栗子落地的轻响,还有父母说话的声音。

图9:去南河的路

眼泪没等擦,就顺着脸颊往下淌,混着河风,凉丝丝的。#三农观察日记#

​​​

来源:家在南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