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段时间,国际金价的波动让无数投资者揪心——从前期的高位震荡到近期的持续回调,不少人抱着“抄底”的心态观望,盼着金价能再降一波入手。但结合历史走势规律、当前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分析,金价大概率将重演过去的大跌行情,所谓的“抄底窗口”或许并不存在,甚至可能越等越被
近段时间,国际金价的波动让无数投资者揪心——从前期的高位震荡到近期的持续回调,不少人抱着“抄底”的心态观望,盼着金价能再降一波入手。但结合历史走势规律、当前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分析,金价大概率将重演过去的大跌行情,所谓的“抄底窗口”或许并不存在,甚至可能越等越被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认清金价的下跌逻辑和目标区间,比盲目等待更有意义。
一、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惊人相似:金价大跌的共性规律
回顾过去20年国际金价的走势,共出现过4次较为显著的大跌行情,分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2012-2013年、2015年以及2020年疫情后的阶段性回调。这几次大跌虽触发因素不同,但背后都存在共性规律,而这些规律在当前市场中再次显现。
首先,大跌前均经历了长期上涨,估值严重偏离合理区间。前四次大跌前,金价都有1-3年的持续上涨周期,累计涨幅普遍超过50%,市场充斥着“金价只涨不跌”的乐观情绪,投机性买盘大量涌入推高估值。当前金价自2020年低点上涨至今,累计涨幅已接近60%,期间虽有波动但整体上行趋势未改,估值泡沫逐渐积累,为大跌埋下隐患。
其次,触发因素均与全球流动性收紧相关。无论是2013年美联储启动QE退出,还是2015年开启加息周期,抑或是2022年的激进加息,每次流动性收紧都会导致黄金的“无风险收益替代效应”增强——黄金本身不产生利息,当美元存款、国债等固收产品收益率上升时,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资金会从黄金市场流出,推动金价下跌。而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正朝着收紧方向靠拢。
最后,大跌均呈现“先急跌后慢跌”的节奏,下跌幅度超预期。前四次大跌中,初期都出现单日或单周的大幅跳水,短期跌幅达10%-15%,随后进入数月的慢跌行情,整体跌幅普遍在25%-35%之间。这种“急跌+慢跌”的组合,往往让等待抄底的投资者一次次踏空,甚至在半山腰入场被套。
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金价已完成初期的急跌阶段,近期的回调正是慢跌行情的开始,与历史大跌的节奏高度吻合。这意味着,金价重演历史大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规律共振的结果。
二、当前市场触发因素:四大压力下,金价难挡下跌趋势
如果说历史规律是“伏笔”,那么当前市场的四大核心压力,则是推动金价重演大跌的直接动力,且这些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强压制金价
黄金以美元计价,美元强弱与金价呈反向关系,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影响美元走势的核心。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5年开启降息周期,但最新的美国经济数据打破了这一预期——GDP增速超预期、通胀水平虽有回落但仍高于2%的目标、失业率维持低位,这些数据让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时间超出市场预期,甚至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随着加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不断刷新年内高点。美元的强势让黄金对于非美货币持有者来说变得更贵,需求被抑制;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5%关口,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显著上升,机构投资者纷纷减持黄金ETF,进一步加剧金价下跌压力。
(二)全球避险情绪降温,黄金的避险需求萎缩
黄金的核心属性之一是避险,但避险需求的爆发往往与突发风险事件相关。2022年俄乌冲突、2023年银行业危机等事件,都曾推动金价短期快速上涨。而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相对缓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平稳,没有大规模的风险事件爆发,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更倾向于流入股市、基金等收益更高的资产,黄金的避险需求持续萎缩。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明朗,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信心增强,“现金为王”的理念被淡化,黄金作为“安全资产”的吸引力下降,这与历史上几次大跌前的市场环境高度一致。
(三)黄金供需格局变化,供给增加进一步施压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黄金矿产产量稳步增长。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4年全球黄金矿产产量同比增长2.3%,2025年预计将继续增长1.8%,主要产金国如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的产能持续释放。同时,各国央行的黄金抛售行为也增加了市场供给——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为稳定本币汇率,开始减持黄金储备,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供给压力。
从需求端来看,全球黄金消费需求疲软。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中国和印度的黄金进口量、首饰消费量均出现同比下滑。受经济复苏节奏放缓、居民消费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首饰消费、工业用金需求不足,难以支撑金价上涨,供需失衡的格局为金价下跌提供了基础。
(四)投机资金撤离,市场情绪转向悲观
黄金市场的波动离不开投机资金的推动。在金价上涨周期中,对冲基金、量化资金等投机力量大量涌入,通过杠杆交易放大涨幅;而当市场转向时,这些资金的撤离会加速金价下跌。
从持仓数据来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黄金非商业净多头持仓持续下降,已降至近一年来的低位,表明投机资金对黄金的看涨情绪大幅降温。同时,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的持仓量连续多月减持,累计减持规模超100吨,机构资金的撤离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形成“下跌-减持-再下跌”的恶性循环。
三、下跌目标已清晰:不同场景下的金价预判
结合历史跌幅、当前估值水平以及市场压力,金价的下跌目标已逐渐清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预判基于当前市场环境,若出现突发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衰退等黑天鹅事件,可能会改变金价走势,但在无重大意外的情况下,下跌趋势将延续。
从历史跌幅来看,前四次大跌的整体跌幅在25%-35%之间。以此次金价高位(按国际现货黄金2100美元/盎司计算)为起点,若按25%的跌幅计算,金价将跌至1575美元/盎司左右;若按35%的跌幅计算,下跌目标将低至1365美元/盎司。
从估值角度分析,黄金的合理估值区间可通过与美国实际利率的对比测算。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在2.5%左右,对应的黄金合理估值约为1600-1700美元/盎司,这意味着当前金价仍有15%-20%的下跌空间。
从短期走势来看,金价在跌破1900美元/盎司的关键支撑位后,下一个支撑位将是1800美元/盎司,若该支撑位失守,将进一步向1700美元/盎司靠近。对于国内投资者关注的沪金价格,对应的下跌目标约为400-420元/克区间,较当前价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金价的下跌不会一蹴而就,期间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反弹,但反弹力度往往有限,属于“下跌途中的调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切勿将反弹误认为是反转,盲目入场抄底可能面临被套风险。
四、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避开误区,理性决策
面对金价可能重演的历史大跌,普通投资者无需恐慌,更不能盲目跟风操作,关键是避开误区、理性应对,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一)放弃“抄底”幻想,不盲目入场
很多投资者都有“抄底”心态,希望在金价最低位买入获利,但实际上,准确预判底部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上几次金价大跌中,不少投资者在下跌10%后就急于入场,结果遭遇后续的慢跌行情,被套数月甚至数年。当前金价的下跌趋势尚未结束,盲目抄底风险较高,建议投资者放弃幻想,等待趋势明确后再作决策。
(二)区分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区别对待
对于黄金消费需求(如购买首饰、婚庆用金等),无需过度纠结短期价格波动,因为消费需求的核心是使用价值,而非投资收益。若确实有刚需,可选择在阶段性反弹乏力时分批购买,避免一次性在高位入场;对于投资需求,建议暂时观望,或减少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将资金转向更稳健的资产。
(三)远离杠杆交易,控制风险
黄金期货、黄金TD等杠杆类交易产品波动极大,在金价下跌趋势中,杠杆交易的风险被放大,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遭受重大损失。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建议远离杠杆交易,若要投资黄金,可选择实物黄金、低费率黄金ETF等稳健品种,且投入资金不宜超过个人总资产的10%。
(四)关注政策与市场信号,灵活调整策略
投资者需持续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经济数据等关键信号。若美联储释放明确的降息信号、全球出现重大风险事件,或金价跌至合理估值区间且出现企稳迹象,可适当增加黄金配置;反之,若市场压力持续加大,需继续保持观望,避免被动套牢。
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在资产配置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抵御所有市场风险。当前市场环境下,金价重演历史大跌的概率较高,下跌目标也已清晰,普通投资者需保持理性,不被市场情绪左右,才能在波动中保护好自己的资产。
你是否持有黄金资产?对于金价后续走势,你认为会重演历史大跌吗?你心中的抄底价位是多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投资计划,也可以提出疑问与大家交流探讨,让更多人在黄金投资中少走弯路!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