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声 | 邵阳如何借“侨”出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11:44 1

摘要:9月29日,“聚侨兴湘·侨汇邵阳”湘非经贸促进会在邵阳成功举办。来自非洲31个国家的60名侨领侨商、9名非洲国家在华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非经贸合作新机遇。

9月29日,“聚侨兴湘·侨汇邵阳”湘非经贸促进会在邵阳成功举办。来自非洲31个国家的60名侨领侨商、9名非洲国家在华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非经贸合作新机遇。

这场促进会是邵阳助力打造“聚侨兴湘”品牌、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又一务实举措。

5年时间,海外“朋友圈”从16个扩大到115个;一场活动,带动“邵阳红”农产品销售近5000万元……不沿边、不靠海的邵阳,如何用“侨”这把钥匙,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织好一张联络联谊的网

作为湖南侨务资源大市,邵阳现有海外华人华侨逾20万人,遍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但5年前,市侨联与海外侨团的密切联系仅停留在16家。海外联谊渠道有限,成为制约邵阳对外开放的瓶颈之一。

“那时候,我们的‘朋友圈’实在太小了。”一位侨联工作者回忆。

2019年以来,市侨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侨心向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活动,引领广大侨胞发扬优良传统,爱国爱乡,融通中外,服务地方发展,展现侨商侨企担当。

思想的引领凝聚起侨界共识,也为组织拓展奠定了基础。市侨联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确保每个县市区侨联至少有5个编制,并配齐一正两副领导岗位,县市区侨联组织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

侨胞在北塔侨胞之家参观

12个“省级侨胞之家”、7家“省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县市区建立起来,成为侨胞们在家乡的“精神栖息地”。其中,新宁崀山成功创建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北塔侨胞之家更是跻身全国“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

“很喜欢到这里坐坐,听听乡音,聊聊乡情。”在北塔侨胞之家,回乡探亲的老华侨陈先生笑着说,墙上挂满的活动照片,记录了许多温暖瞬间。

数字化转型让这张网织得更密。2023年,市侨联开展全市侨情调查,结合公务出访、侨胞接访、商务活动等工作,创新建成涵盖侨情分布、重点侨社区(商协会)、重点侨企、侨领及老归侨等信息的侨情“一图四库”,为侨务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邵阳组织申办“企业家接待日”侨企专场,围绕土地办证、金融扶持、降税减费等问题,精准为侨企纾难解困,并创新搭建涵盖“政务、法务、商务、事务、劳务”于一体的为侨服务“一站式平台”,满足侨界群众多元化需求。

下好一盘互利共赢的棋

2022年8月,一场别开生面的侨界助力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隆回县向家村举行。展销区内,“邵阳红”农产品琳琅满目,侨商与企业代表相谈甚欢。这场活动最终实现了近5000万元的销售额,创造了“一个活动带动一方产业”的佳话。

此外,邵阳还组织开展“千侨帮千村”活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推动了6家企业回乡开办加工车间、发展特色种植、投资乡村建设。

“侨企的帮扶让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向家村返乡就业大学生向坤如是说。过去,向家村是隆回县的一个特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2%。2014年,湖南省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响应号召,实行对口帮扶,陆续开发了15个旅游项目,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2024年的2.8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0万元。

向家村航拍全景

为更好地促进侨企集聚、侨智汇流,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资源,在建设东盟科技产业园、湖南(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的基础上,和省侨联共同建设“湖南省华侨同心产业园”。

2023年5月,“湖南省华侨同心产业园”正式落户邵阳。这是全省首家市州级层面的华侨同心产业园,园区不仅承接实体产业转移,更侧重于引导海外侨商资本回归,服务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创业。

“第一次了解到邵阳的轻工业是如此发达。”9月30日,在参观湖南省华侨同心产业园途中,尼日利亚湖南总商会副会长蒋东飞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们初步对接了一些企业的外贸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合作的可能,将邵阳优质产品引入非洲。”

同一天,在考察了幸福时代新能源后,常德市外经贸行业协会会长、非洲(上海)总商会副会长朱君与企业签订了批量购买意向合同和战略合作协议,并计划在湖南(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设立一家贸易公司,“邵阳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有产业园的加持,非常看好未来发展势头。”

侨领侨商在产业园内参观考察

独行快,众行远。在湖南(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负责人、逸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拥政看来,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差异、物流成本、政策壁垒、外汇波动等问题,单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应对,而产业园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钥匙”。

湘非经贸促进会上,谭拥政被聘为“海外招商大使”。他表示,“我们将组织更多非洲客商通过产业园对接湖南企业,依托逸谭国际20年的海外渠道与实战经验,为入驻企业提供‘精准对接需求、降低出海风险’的全流程服务。”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在海外侨社团的助推下,湘窖酒业在肯尼亚、泰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构建了海外营销平台,侨资企业湖南醇龙箱包与俄罗斯RELY有限公司签署了跨境经贸合作协议......“邵品出海”“邵企出境”的故事越来越精彩纷呈。

10月10日,湖南省发布了“侨助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其中,来自邵阳的两项案例——“乡见未来,‘侨’融新质——湖南向家村打造村企民共富振兴样本”与“跨非联湘,‘贸’启新程——中非经贸产业园构建合作示范新高地”成功入选,彰显了邵阳侨界在乡村振兴与对外开放领域的积极作为与创新成果。

架起一座文化互鉴的桥

“一起走过海角、走过天涯,远在异国他乡,彼此几多牵挂......”

2022年,由湖南省邵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出品的《侨·我这一家》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歌曲以朴实的歌词和走心的旋律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反哺情怀,在海外侨胞中引起广泛共鸣。

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心灵的对话。市侨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了解邵阳,更要在这个过程中,以文为媒、以情为桥,进一步增进理解、凝聚共识。”

秉承这样的思路,自2023年起,邵阳连续举办了3届“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湖南邵阳营活动,活动内容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游览,而是精心设计的文化体验。

通过探访文化古迹名胜,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开设书画、武术、国学等极具湖湘特色的文化课堂,邵阳在华裔青少年心中种下中华文明传承的火种,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以前只是听长辈提起湖南老家,这次终于亲眼看到了。”今年,来自加拿大的营员谢子舟感慨地说,“这里的山水、文化和人们的热情都让我印象深刻。”

华裔青少年在昭陵中学观看武术表演

除了开展青少年交流,邵阳还分别在2021年和2024年举办了两届海外华文媒体行活动,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代表深入邵阳采访报道,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向世界讲述邵阳故事,让更多的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了解到真实、立体的中国。

如今,邵阳侨界的文化交流,正在从传统的“引进来”向“双向互动”转变。2024年和2025年成功举办的“侨心杯”全国少年足球邀请赛,就是这种转变的生动体现。

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文化传播的创新平台。组委会巧妙地将邵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融入赛事各个环节,让参赛的青少年在竞技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邵阳魅力。

5年来,借助丰富的侨务资源,邵阳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朋友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邵阳的“侨”牌故事仍在继续书写,每一页,都将凝聚着游子对故乡的深情,见证着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决心。

来源:邵阳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