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刷短视频,英雄被调侃,历史被解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1:47 1

摘要:1991年12月25日那天,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说他不干了,这件事看起来突然,其实早有迹象,十年之间,思想阵地慢慢被掏空,雅科夫列夫这个人,早年在美国读书时和中央情报局有过接触,后来回到苏联推行“公开性”,表面上是开放,实际上把教育、

1991年12月25日那天,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上说他不干了,这件事看起来突然,其实早有迹象,十年之间,思想阵地慢慢被掏空,雅科夫列夫这个人,早年在美国读书时和中央情报局有过接触,后来回到苏联推行“公开性”,表面上是开放,实际上把教育、媒体和文化领域全都搞乱了,英雄故事没人相信了,社会制度也被说成落后,不是枪炮打垮苏联,是人们的信念先垮掉了。

苏联那个时期经济状况确实不好,但更严重的是人心已经涣散,课本里总是描写西方世界多么自由,苏联社会多么压抑,电影和电视上不断播放美国生活多美好,俄罗斯日子多艰难,孩子们看迪士尼动画,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文化,年轻人经过列宁雕像,会忍不住笑出来,知识分子一听到计划经济这个词,就直接摇头,这其实不是普通的言论自由,而是有人悄悄在背后改变大家的观念,开放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毫无底线地放开,等于是把大门拆掉任由外人随意进出。

现在咱们这里也有相似迹象,只是藏得比较深,2022年教育部曾经通报过教材插图的问题,这不是外边的人搞破坏,而是内部审核走了形式,把教育人的作用丢掉了,再看流行文化里,穿汉服出门会被说土气,过万圣节反而人人都扮成鬼怪,国产科幻片被批评制作粗糙,国外拍的烂片却被捧成了艺术品,这根本不是审美上的差别,是慢慢让人形成一种“外国的东西就是更好”的想法,网上还有人拿董存瑞和黄继光的事迹编成段子,表面说是为了搞笑,其实是在一点点消解英雄人物的精神价值,这类事情看着不大,传起来却很快,伤害也特别深。

中国这些年行动速度很快,比苏联时期快得多,网信办、教育部和文旅部共同管理内容安全,从2023年开始清除"贬低英雄"或"美化殖民"的用语,删除数量比上一年减少将近一半,《觉醒年代》《长津湖》这些影视作品能够走红,是官方主动争取年轻人关注的结果,B站和抖音平台上有大量讲述红色历史的创作者,他们的粉丝数量常常超过百万,这表明年轻人并非对严肃内容不感兴趣,关键在于讲述方式是否生动,教育系统也做出调整,新课程标准加入红色文化必修部分,高校开设"国家意识与文化安全"课程,这种举措不是等到问题发生才处理,而是提前消除隐患。

真正的较量不在战场上发生,也不在银行账户里进行,而是在手机屏幕上展开。一个年轻人刷完三百条视频之后,仍然觉得自己的历史值得尊重,脚下的土地值得守护,这才是关键所在。很多人觉得自己在做自由选择,其实他们的喜好和厌恶早就被设定好了。温水煮青蛙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等到人们察觉不对劲的时候,骨头都已经软掉了。

许多家长常常说起孩子只喜欢看外国动画,却不愿意翻开历史书,实际上并不是孩子发生变化,而是周围环境变得不同,大家总是觉得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但媒体、电视和网络平台同样在影响孩子的想法,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没有人想到最早改变的是教材和电视剧的内容,现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行动也跟得上,但还是要继续留心,不能等到孩子拿着课本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生活,才想起应该教给孩子一些东西。

有些事情,看着不大,就像插图画得奇怪,视频里讲个笑话,但积累起来,就能改变一代人的想法,我们不需要关紧窗户,而是应该安上纱窗,让新鲜空气流进来,把蚊子挡在外面,这件事做起来不容易,但如果不去做,以后连谁是真正的英雄都分辨不清了。

来源:新奇娱乐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