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拒买美国大豆那叫“有备而来”,就像打游戏攒够了备胎再开团,2024年中国买了1.03亿吨大豆,美国只占三成,巴西那边早就备好了70%的量,价格还更便宜。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最近刷到个韩国智库的暴论,差点把我刚喝的水喷出来——“中国能拒买美国大豆,韩国也能不买中国大白菜”。
我当时脑子里直接循环播放:这哥俩怕不是喝了假的红薯真露?这逻辑比用泡菜配豆浆还离谱,确定是智库不是“喜剧创作室”?
先不说这言论多脱离现实,咱得先拆解下这波迷惑操作的底层逻辑。
中国拒买美国大豆那叫“有备而来”,就像打游戏攒够了备胎再开团,2024年中国买了1.03亿吨大豆,美国只占三成,巴西那边早就备好了70%的量,价格还更便宜。
这波操作是“你敢涨价我就换家”,美国农场主疼得直跺脚,但中国餐桌一点不慌。
可韩国这波“学废了”的操作,纯属给自己上难度,咱先搞懂泡菜在韩国的地位:那可不是小菜,是“舌尖上的国家认同”,没泡菜的餐桌堪比没辣椒的川菜,根本不算吃饭。
每年要造200万吨大白菜,自己产的根本不够,十年里年均进口20多万吨,99%全来自中国——等于十坛泡菜里至少一坛是“中国原料加持”。
更绝的是,韩国40%的泡菜直接进口,这些进口泡菜里99%还是中国产的,有人说“韩国自己种啊”?快别为难人家了。
韩国耕地不到国土六分之一,农民平均年龄超65岁,年轻人宁愿送快递也不种地,属于“老龄化+没人干”双重Buff叠满。
而且白菜这东西“笨重又不赚钱”,农民早转去种高附加值作物了,种植规模连中国一个县都比不上。
政府那点储备也就2.3万吨,塞牙缝都不够,去年泡菜季还得每周从中国拉200吨救急。
更致命的是“性价比碾压”,山东大白菜地头价不到韩国的三分之一,加上离得近、运得快,简直是韩国泡菜厂的“本命原料”。
反观韩国,气候跟开盲盒似的,2020年一场寒潮让白菜减产四成,首尔一棵白菜卖188元,便利店都得限购;2024年更狠,一颗白菜飙到35700韩元,比一斤猪肉还贵,网友都喊“泡菜王国要破产了”。
这种“靠天吃饭”的命,还想耍“抵制”的脾气?
真要禁中国白菜,那画面简直不敢想:首先是韩国家庭钱包遭重,白菜价格能翻好几倍,腌泡菜得算着日子吃。
然后是泡菜厂集体“躺平”,90%的企业靠中国白菜活命,原料断了要么破产要么涨价;最后连“泡菜宗主国”的面子都得丢。
2017年泡菜贸易逆差4728万美元,进口是出口的5倍,韩联社都直呼“耻辱”,想找替代?日本越南产量不够,运输保鲜成本能把利润吃光,纯属“花钱买罪受”。
最讽刺的是贸易依存度的“倒挂”,中国从韩国买的半导体能找替代品,但韩国从中国买的不光是白菜,还有工业原材料。
真要打“白菜战”,中国农业不痛不痒,韩国制造业先扛不住供应链断裂,这哪是反制,分明是“自残式操作”,相当于亲手给自家泡菜坛子掐断氧气。
说白了,韩国智库这波言论就是“没看清局势瞎咋呼”,中国拒买大豆是“有备胎的底气”,韩国拒买白菜是“没后路的冲动”。
与其搞这种情绪化对抗,不如想想怎么解决65岁老农种地、耕地不够用的现实问题,不然下次泡菜危机,可能真得让民众抱着空坛子怀念中国白菜的味道了。
这波暴论就像用泡菜配红酒——看着唬人,实则全是违和感。
毕竟能让188元的白菜变回“家常菜”的,从来不是嘴硬,而是认清现实的理智。
来源:昕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