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4岁,年纪不算大,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拼事业顾家庭的关键阶段。他却突然查出口咽癌,而且医生一开口就问他有没有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男人脸一红,低头说了句:“可能有吧……原因有点难以启齿。”这事传出去,亲戚朋友都炸了锅,大家惊讶地不是他得癌,而是——口咽癌
44岁,年纪不算大,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拼事业顾家庭的关键阶段。他却突然查出口咽癌,而且医生一开口就问他有没有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男人脸一红,低头说了句:“可能有吧……原因有点难以启齿。”这事传出去,亲戚朋友都炸了锅,大家惊讶地不是他得癌,而是——口咽癌怎么跟“那个”病毒扯上关系了?
一个通常和“宫颈癌”捆绑出现的病毒,怎么会跑到一个中年男人的咽喉里作祟?这个问题,不只是他自己想知道,很多人都没搞明白。
其实现在,口咽癌不再只是抽烟喝酒的“专属病”,它的“新搭档”叫HPV。尤其是HPV16型,它已经悄悄把“战场”从女性宫颈转移到了男性的口腔和咽喉。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
我们以前总以为HPV是女人的事,男人顶多是“携带者”。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男性口咽癌患者中,有超过七成与HPV感染有关。这可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病例数据。
尤其是口咽部的鳞状细胞,也就是扁扁的、排列紧密的那种细胞,特别容易被HPV盯上。这个区域藏在舌根、扁桃体附近,平时刷牙也刷不到,长了东西自己都不一定知道,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晚了。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HPV导致的口咽癌,常常没有疼痛、没有明显肿块,只是觉得嗓子不舒服、吞咽困难,一开始还以为是感冒或咽炎。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那这个HPV到底是怎么感染的?说句实话,确实有点难以启齿——主要传播方式是性接触。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生殖器接触,口腔接触也是高风险方式之一。
这也是为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男性口咽癌和口腔行为之间的潜在联系。有些人觉得这是“私事”,不好说。但健康这事,跟脸面没关系。
之前有个患者,40多岁,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也不吃槟榔,生活习惯好得让人挑不出毛病。但就是嗓子老觉得卡住,吃饭吞咽像有东西堵着,一开始以为是慢性炎症,吃了好几个月药都没好。
后来一查,居然是HPV阳性的口咽癌。他自己也是一脸懵,后来才回忆起,几年前有过一些“隐私行为”,也没当回事,谁能想到后面种下病根。
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吓人,而是提醒大家,癌症有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忽略了什么。过去我们把口咽癌的高危因素归结为抽烟、喝酒、空气污染、慢性炎症、遗传因素。但现在必须加上一项: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
而和宫颈癌不同的是,男性目前还没有常规的HPV筛查机制。女性可以做TCT、HPV检测,但男性?几乎只能靠“自觉”。
更麻烦的是,口腔和咽部感染HPV后,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症状,就像隐形炸弹,安静地躲在角落里,等着爆发那一刻。
那是不是感染了HPV就一定得癌?当然不是。80%以上的HPV感染会在两年内被身体清除,尤其是免疫力好的时候。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如果病毒“赖着不走”,长期搅扰局部粘膜细胞,就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癌变。
而HPV16型,就是那个最“不走寻常路”的病毒,它特别擅长“潜伏+变异”,一旦感染,它会干扰细胞的基因表达,让本该正常凋亡的细胞继续分裂下去,结果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车,直冲悬崖。
更扎心的是,HPV阳性的口咽癌,虽然一开始不容易发现,但一旦确诊,治疗反而会比传统的烟酒相关癌症效果更好。这是不是有点反常识?
是的,HPV相关口咽癌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度更高,有些患者预后甚至比普通口咽癌还好。这也说明,识别病因,靶向治疗,是未来癌症管理的方向。那怎么办?是不是只能听天由命?当然不是。
第一,疫苗接种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现在国家已经批准HPV疫苗用于9岁以上女性接种,但也有不少研究开始强调男性接种HPV疫苗的必要性。尤其是多性伴、口腔行为活跃的男性群体,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高危型病毒感染。
虽然目前男性接种还不是常规流程,但如果有条件,建议尽早打。
第二,保持稳定的性行为关系,减少高风险行为。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健康建议。越是混乱的行为模式,越容易增加感染几率。
第三,定期观察口腔和咽部健康。别小看每年一次的口腔检查,能早发现不少问题。尤其是出现长期嗓子卡顿、口腔溃疡不愈合、耳朵隐痛等症状时,别拖,早点就医。
还有一点很多人不知道,口腔黏膜也有“免疫系统”,如果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黏膜的防御力会下降,HPV更容易趁虚而入。
所以说,健康不只是吃得干净、住得整洁,还包括对身体“隐秘角落”的尊重与保护。可能你会觉得:“我又不乱来,HPV跟我没关系。”但现实是,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感染一次HPV,只不过大多数人自己不知道而已。病毒不问你有没有“乖”,它只看你身体是不是给它机会。
就像下雨天,谁都可能被淋湿,但有没有带伞,能不能躲得快,那是你能控制的。所以说,那个44岁的男人,其实不是个例。未来这样的病例只会越来越多。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打开话题,把“难以启齿”的话讲清楚,把“藏在角落”的风险摆上桌面。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年少轻狂还是中年稳重,都该知道——HPV不是某一类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健康课题。
说到底,我们不是要让大家怕癌症,而是要知道该怎么防。把健康这事,从“难以启齿”变成“张口就说”,从“忽略不计”变成“主动预防”。
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这条路上,不怕病毒狡猾,就怕你不够了解它。
参考文献:
[1]周文浩,王小波,刘志勇.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口咽癌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4,31(03):157-161.
[2]李慧,张晓东.男性HPV感染与口咽癌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30(10):743-746.
[3]陈建,苏怡文.口咽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J].中国肿瘤临床,2025,52(02):95-99.
来源:医生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