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问黄渤能不能接替葛优的位置,黄渤没有直接回答可以或是不可以,他说自己和同行们都在走前辈铺好的道路,这话让人听着顺耳,谁都不会觉得黄渤在抢谁的风头,他把“取代”这个词悄悄换成了“接力”,问题虽然没有被正面回应,但大家都心里清楚,黄渤并没有踩着别人往上爬的意思
有人问黄渤能不能接替葛优的位置,黄渤没有直接回答可以或是不可以,他说自己和同行们都在走前辈铺好的道路,这话让人听着顺耳,谁都不会觉得黄渤在抢谁的风头,他把“取代”这个词悄悄换成了“接力”,问题虽然没有被正面回应,但大家都心里清楚,黄渤并没有踩着别人往上爬的意思。
有人拿演员的外形开玩笑,问他怎么靠脸吃饭,他没有嘲笑自己也没有直接反驳,反而把问题推给这个时代,说观众审美有了进步,代表大家的眼光提升了,这话一说出来,原本带刺的问题变成了对社会发展的称赞,演员自己没有显得低人一等,倒是让提问的人显得有些落伍了。
那次金马奖颁奖礼,黄渤穿着睡衣登台,有人批评他不够正式,黄渤没有解释什么,也没有道歉,反而转头拿蔡康永的斑马造型开玩笑,说“只见过人骑马,没见过马骑人”,一句轻松调侃就把紧张气氛化解了,话题从他是不是失礼转到他说话风趣这件事上,观众反而觉得黄渤这个人挺有意思。
周星驰称赞这位演员是喜剧之王中的王者,这位演员笑着回应说“你是在说我像火腿肠吗”,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自我调侃,实际上是把过高的评价轻轻放下来,既没有拒绝周星驰的好意,也没有把自己放在太高的位置,这种回答显得平和得体,连周星驰听了也不会觉得被冒犯。
刘德华处理这件事更显高明,向太指责周星驰期间,记者不断追问刘德华支持哪一方,刘德华没有选择立场,只说向先生永远是他的朋友,把私人矛盾说成是误会,刘德华不否认讲过彼此不是朋友,但马上转回朋友这个说法,既没有说谎也没有表态,等于悄悄化解了这场风波。
有人问周星驰和这位演员谁更厉害,他低下头摸了摸头发,说自己没染过发,这话表面上在谈头发颜色,实际上说的是年龄、状态和经历,他没有直接比较谁强谁弱,只是用一个生活里的细节把话题转开,观众听了不会觉得他在回避问题,反而认为他很清醒。
有人问撒贝宁,为什么别人被称为星爷,刘德华却只被叫作华仔,撒贝宁回答说自己没染过头发,这个回答好像离题,其实很聪明,撒贝宁不去争夺名号,也不贬低周星驰,而是用一个具体事实把抽象比较拉回现实,别人想找毛病,结果发现撒贝宁根本没留下任何把柄。
他们两个人都不爱跟别人争论,碰上不好回答的问题时,不会直接回应,而是换个方式表达,黄渤把别人说他“长得不好看”说成是“时代在往前走”,刘德华则把“称呼不一样”解释成“头发颜色不同”,他们不去争谁对谁错,反而让对方觉得没必要继续这个话题。
他们从不制造敌人,无论面对什么人,回应时总带着“我们都在努力”“我们都爱电影”的意思,即使对方曾经得罪过他们,他们也先顾全别人的面子,这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他们懂得长期相处比争一时输赢更重要。
现在很多人说话总爱争个高下,话说得越狠,吸引的注意就越多,明星形象崩塌往往是因为非要跟人辩出个胜负,黄渤和刘德华这些人就不一样,他们不去争论,也不刻意回避,只是轻轻一拨,就让对方的攻击落了空,这种应对方式在当下特别少见,也格外有用。
他们的风格就像老辈人常说的守中致和,不争夺也不强求,但该有的东西一样不少,他们沉默的时候反而显得更有分量,这种处世态度最近几年又被人们重新提起,这不是偶然现象,是因为大家感到疲惫了,想要寻找一种更轻松的活法。
现在大家都这样处理问题,面对带刺的提问时,普通人可以学着不直接回答,而是换个方式回应,比如有人挑衅你染发的事,你可以说“我头发没染过”,这比强调自己低调更有用,遇到别人用道德来压你的时候,别急着说“我没错”,换成“我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标准”更合适,留一些余地,反而显得你有底气。
来源:娱乐领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