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常在路上,才是丰富卓越的人生场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带领我们用矫健的步伐穿越历史烟云,走过岁月沧桑,于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中,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命运。
在《文化苦旅》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游历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遥拜了无数历史深处的高贵灵魂。
书的厚度关乎人的高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常在路上,才是丰富卓越的人生场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带领我们用矫健的步伐穿越历史烟云,走过岁月沧桑,于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中,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命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走过秦汉隋唐,穿越宋元明清,迈入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时代,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域风情,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烟雨江南,作者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促膝交流,巡抚千年的中华文脉。一处道院、一片废墟、一抔热土,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一段段经典传奇,勾勒出士人的风骨神韵,墨客的精神家园。
杭州西湖,攒集了极其宏大而富丽的中国文化人格的渊薮。无论精忠爱国戎马一生的名将岳飞,还是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的苏轼和白居易,或是远离尘世喧嚣的林和靖,亦或名妓苏小小,都彰显着不同类型的文化人格。
“还我河山”,岳武穆提枪跃马,气吞山河,每至民族危亡之际,他便会携铁血铸就的“满江红”,王者归来。桃红柳绿的白堤和苏堤,是两位大诗人心系民生,修筑堤坝的历史见证,他们褪去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以水利学家和城建专家的姿态躬身土木,用泥土和石头掩埋水深火热;他们对西湖进行的颇具前瞻性的保护和开发,赋予了自然山水瑰丽的人文色彩。这两条长堤物化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西湖边悠然走过林和靖,他远离官场与市嚣,寄意于山水田园;“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梅妻鹤子,在天地间自得其乐,凡夫的寂寞,乃是高士的逍遥。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老庄哲学虚静恬淡出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东方人不幸而降生末世时特有的出世智慧与狡黠,这和孔孟以天下为己任的哲学思想共同构成中国人的文化人格。进,挺身庙堂,济世安民;退,隐身山林,独善其身。进退不失其时,不失其据。
西子湖潋滟的波光里,另一抹人格光辉也在落霞的艳影中闪烁。一代名妓苏小小,这个梦幻般的倩影留给后人无尽的绮思,面对未能如愿的情感报偿,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让美色与才情一并绽放。苏小小除了凄凉的爱情、艺妓的身份之外,还有对底层穷苦人的无私接济,不洁之身与高洁的灵魂,这种茶花女式悖逆与反差,共同书写了“小小”传奇。
宁古塔是古代流放文化的集散地。在株连之风盛行的时代,失意不失志的儒者,竟把苦寒的流放之地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写出一部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著作。他们暂时忘却了严酷陌生的环境和不幸遭遇,转而踏勘调研当地的风土人情,成为本土文化的开拓者,从精神层面完成了身份的华丽蜕变。这是一种即便身陷囹圄却依然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身丰厚的学识素养,点燃文明灯火的不屈型人格。“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放下去,对这个家族来说是莫大的悲哀,但他们对东北的开发事业却进行了一代接一代的连续性攻坚”,一代又一代的流放者在穷山恶水中依然不忘初心,结交贤能,或高歌低吟,或深耕于学术沃土,谱写了文学史、学术史上令人惊艳的篇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他们在与暗黑困厄鏖战中奏响的时代壮歌,这些响亮的文化人格至今依然值得我们祭奠和继承。
时光如水,月色如墨。在《文化苦旅》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游历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眼前景物和历史时空遥相辉映,遥拜了无数历史深处的高贵灵魂。我们游历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湖光山色,更多的是人文山水。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我们应该以入世的精神创业创新,而当遭遇人生暗夜时,宁古塔的灯光,将播下希望的火种,以无为养心,以有为强心,建立和谐强健的文化人格,使我们的精神自出于泥淖,灵魂翱翔于天宇。
作者简介
奚慧敏,文学爱好者,曾在《芦柴花》《扬州文学》、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水韵江苏平台等发表多篇文章。
来源:江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