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伊春市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涵养乡村文明风尚的关键举措,统筹推进文化活动创新、文明实践深化、文明创建提质,充分挖掘并激活农村本土资源潜力,为全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
打造浸润人心文化阵地
擘画和美乡村崭新画卷
近年来,伊春市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涵养乡村文明风尚的关键举措,统筹推进文化活动创新、文明实践深化、文明创建提质,充分挖掘并激活农村本土资源潜力,为全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深耕传统文化传承,厚植乡村精神根基
红光乡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一主阵地,创新构建“文化传承+文明实践”双轮驱动模式,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新活力。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点,精心组织“扮靓我的村”民俗体验、烙画拓印非遗展示、剪纸技艺传承等特色活动76次,覆盖群众超3000人次,让村民在亲身体验中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为精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燎原村创新推行“你点单,我服务”精准服务机制,开展送文艺辅导、送电影下乡、送科技知识等行动,构建起多层次文化培育体系。通过“按需供给、精准服务”的模式,让文明实践贴近生活、温暖人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切实提升了大家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让传统文化传承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丰富文体活动供给,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燎原村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推行“四季文化套餐”,打造四季不断档的文化盛宴,让村民在不同季节都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春季举办“全民阅读月”,开展“冬日温情家庭共读”亲子阅读会、“女性力量文学之声”分享会、“红色经典”诵读会等活动9场次;夏季依托“文化演出月”,开展篝火晚会、二人转、魔术、杂技表演、秧歌串烧等演出32场次;秋季组织“农民丰收节”,举办各村农特产品展销会,趣味运动会等6场次;冬季举办“乡村村晚”,开展“扮靓我的村”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等大型文艺活动8场次,不断激发当地村民动起来、文化资源活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同时,红光乡充分发挥近郊的地域优势,持续承办“唱响燎原”文化演出月、“村BA”等大型品牌活动,创新“体育+”模式,串联“赛事、旅游、农业”三大资源,以赛事为契机完善补足乡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展现了新时代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精心策划“燎原大舞台有才你就来”K歌活动,将K歌对决与直播演绎结合,趣味横生的比拼吸引了120余位音乐爱好者到现场参与歌曲PK,各周边乡镇游客吞吐量达10000余人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体活动,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与日俱增,持续为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化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惠民服务质效
以文化惠民工程为引擎,以群众需求导向为标尺,采用“错时+加时”开放模式,免费为群众提供阅读、舞蹈、观影等文化阵地。升级改造中心书屋,藏书1500余册,设立“乡村振兴专架”和电子阅览区,年均接待村民读者600余人次;建成2000平方米百姓大舞台,配备专业音响设备,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打造民族文化长廊,展示满族、朝鲜族等民族民俗,让传统文化可看可感。结合“田间课堂”“书香润红光”等项目,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亲子阅读”等惠民活动,邀请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群众进行农技指导,召集乡土文化人才组建“蒲公英文艺小分队”,鼓励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满足群众观影、看戏、娱乐、学习等需求,构建起多层次文化培育体系,累计孵化百姓宣讲、农技知识下村、蒲公英小分队等群众文化团体11个,以高频次、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再升级。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