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吃药吃得很勤,但空腹血糖常常在7以上;有人餐后血糖还飙到11、12 mmol/L,心里满是疑惑。
“医生,我每天都在吃二甲双胍,血糖还是降不下来,这是怎么回事?”
生活中,这样的糖友太多了。
有人吃药吃得很勤,但空腹血糖常常在7以上;有人餐后血糖还飙到11、12 mmol/L,心里满是疑惑。
其实,问题不在药没用,而在用得不对。
二甲双胍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基础药”,也是被国际公认的首选一线降糖药。但它并不是“万能药”,错误的服药方式、不恰当的搭配,都会让药效大打折扣。
今天我们就来说清楚:吃二甲双胍血糖还高,到底可能是哪里出错了?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它主要通过三条途径降糖:
1️⃣ 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减少肝糖输出);
2️⃣ 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血糖更容易被肌肉利用);
3️⃣ 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数据显示:单用二甲双胍可使HbA1c下降 1.0%~1.5%(Diabetes Care, 2024)。
它的优点是:
不会引起低血糖;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对心血管、肾脏有保护作用;价格便宜、长期安全性好。但,前提是——你得吃对。
错误①:空腹吃药——时间不对,药效打折
很多人图方便,早上起床就吞一片二甲双胍,其实这是最常见的错误。
正确做法:二甲双胍必须在饭后服用,最好是饭中或饭后15分钟内。
因为饭后服药,药物能减少肠胃刺激、同时配合食物吸收,降糖效果更稳定。
空腹吃药不仅会导致胃部不适(恶心、腹胀、腹泻),还可能让药效提前消耗,无法覆盖餐后血糖上升的时间点。
✅ 小贴士:
普通二甲双胍:每天2~3次,随餐服用;缓释片(如格华止XR):每天1次,晚餐后服用。错误②:剂量太小,起不到治疗作用
很多糖友刚开始吃药,医生给的剂量比较保守,比如500mg/天。可问题是,这个剂量往往只够“试探”耐受性,不够降糖。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二甲双胍的有效维持剂量一般为 1500~2000 mg/天,最大剂量可达 2500 mg/天(需医生评估肾功能后调整)。
也就是说,如果你一直只吃500mg或1000mg/天,血糖控制不好是很正常的。
✅ 建议:由医生指导下逐步加量——通常每1~2周增加500mg,直到达到目标或最大耐受剂量。
错误③:肾功能下降还在照吃
二甲双胍降糖虽好,但有个前提:肾功能必须正常。
如果肾功能受损(eGFR
虽然这种副作用罕见(发生率约为0.03/1000人年),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医生一般会根据eGFR调整剂量:
eGFR (mL/min/1.73m²)建议做法≥60可正常使用45–59减量使用(最多1000mg/天)建议停用或更换药物✅ 建议:糖友每年查1次肾功能(肌酐、eGFR),老年人或有慢性肾病者建议每3–6个月查一次。
错误④:二甲双胍“单打独斗”,而血糖早已超标
有些糖友误以为“只要吃上二甲双胍就够了”,可实际上,随着病程进展,胰岛功能逐年下降,仅靠二甲双胍已不足以维持血糖稳定。
研究显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仅靠二甲双胍达标率降至约40%(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也就是说:
如果你二甲双胍吃了3个月以上、依从性良好,但空腹血糖仍>7.0 mmol/L、餐后>10 mmol/L、HbA1c>7%,就要考虑联合用药了。
常见搭配方案包括:
二甲双胍 +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二甲双胍 +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二甲双胍 + 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二甲双胍 + 磺脲类(如格列齐特)✅ 医生会根据血糖曲线、体重、并发症风险选择联合方案。不要自己叠药,否则容易低血糖或药物冲突。
错误⑤:生活方式配合差,药再好也白搭
很多糖友嘴上说“我饮食很注意”,可实际餐后血糖常飙高,晚上又爱宵夜、零食不断。久而久之,药力再强也抵不住“吃出来的血糖波动”。
要知道——二甲双胍的作用前提是基础胰岛素功能尚可。如果饮食失控、胰岛负担过大,药力就被“淹没”了。
✅ 控糖“三板斧”:
1️⃣ 控饮食:主食定量、少糖少油、优先粗粮+蛋白;
2️⃣ 动起来: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骑车、游泳);
3️⃣ 保睡眠、减压力:睡眠不足也会升糖。
《Diabetes Care 2017》研究指出:每周运动150分钟可降低HbA1c约0.6%,其效果可与低剂量二甲双胍相当。
错误⑥:随意停药或时吃时停
“我今天血糖低,就不吃了。”“血糖好了,就停药。”
这种做法,是糖尿病管理的大忌!
二甲双胍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才能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突然停药,血糖会迅速反弹,甚至引发酮症。
有的糖友在血糖达标后被医生建议“继续维持”,但自己误以为“好了就不用吃了”,结果半年后血糖飙回原点。
✅ 医生建议:
血糖稳定后,也要定期复查HbA1c(每3个月1次),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减量或调整方案,切勿擅自停药。
有的糖友空腹血糖还行,餐后血糖偏高;也有人空腹血糖高,但餐后不算太夸张。
这说明血糖异常的类型不同,二甲双胍主要改善“基础血糖”,若餐后血糖仍高,就要考虑联合短效降糖药或饮食调整。
很多老年糖友明明吃药规律,但降糖效果差,原因可能是胃肠吸收功能差或服药不规范。
举个例子:二甲双胍缓释片(XR)是整片吞服的,但有人嫌难咽,把药掰开或碾碎,这就会破坏缓释结构,药物一次性释放,既刺激胃,又让药效持续时间大大缩短。
✅ 记住:缓释片绝对不能掰开、咀嚼或碾碎!
当二甲双胍“失灵”,千万不要急着换药或停药。你需要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吃药时间对吗?
剂量够吗?
饭前饭后控制怎么样?
有没有肾功能问题?
有没有随意停药?
饮食和运动做得如何?
血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二甲双胍只是其中的一环。真正能稳住血糖的,是药物 + 生活方式 + 定期监测的组合。
只要对症调整,大多数糖友都能把血糖“稳下来”。
有研究显示(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80%以上的糖友通过正确服药+生活干预,
HbA1c可在3个月内下降0.8%~1.2%。
来源:健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