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话说,雨淋棺材能出大官,雨淋新坟能辈辈富,这说法你信吗?出殡、下葬碰上雨,到底是倒霉,还是福气?
老话说,雨淋棺材能出大官,雨淋新坟能辈辈富,这说法你信吗?出殡、下葬碰上雨,到底是倒霉,还是福气?
有人说这是天意,也有人说是巧合,但这背后的讲究和传说,可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
雨水落下,是凶是吉,到底有科学解释,还是另有玄机?
说起这个俗语,得先聊聊古人怎么看水。那时候种地全靠天吃饭,雨水多了庄稼长得好,收成就好,家里自然就有余粮。
水多了就能换钱,时间长了,大家伙儿就觉得水跟财是一回事。
所以出殡的时候下雨,雨水淋到棺材上,老人家就说这是天上往下送财气呢。
还有一种说法更玄乎。人们觉得下雨是老天爷在哭,为啥哭?因为这个人生前积了德,做了好事,老天爷舍不得他走,所以流眼泪送他。
这种人死后能上天当神仙,自然会保佑子孙后代。
所以雨淋棺材不是坏事,反而意味着家里要出贵人,子孙里头会有人当大官。
至于新坟被雨淋的说法也差不多。
刚埋下去的坟头,要是赶上下雨,雨水把土浇透了,就像给庄稼浇水一样,寓意着家族会越来越兴旺,代代都富裕。
这些说法听起来挺美好,其实都是古人把对好日子的盼头寄托在自然现象上罢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俗语的意思在不同朝代完全不一样。
更早以前,上古那会儿,下葬碰上下雨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那时候的人觉得这是凶兆,说明死者走得不安生,或者家里要出事。
到了战国之后,风向就变了。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礼制开始讲究排场,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慢慢就把下雨这事儿往好处想了。
唐朝的时候还废除了一些老规矩,宋朝葬礼更是花样百出,民间的说法也就跟着改了。
地域上也有差异,南方雨水多,人们对雨的感受更深刻,所以南方这类说法流传得更广。
不过即便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是把下雨当成不祥的信号。
他们认为这说明死者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或者灵魂不愿意离开人间,在人世间游荡。
这种地方差异说明一个道理,民间俗语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都是各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理解出来的。
抛开那些神神叨叨的说法,咱们说点实在的。出殡这事儿本来就够麻烦了,要是再赶上下雨,那真是雪上加霜。
古时候的葬礼讲究多,什么点鸡冠血在棺材上,抬棺材的人数必须是单数还是双数,打碗撒纸钱,每一样都马虎不得。
下雨一来,路上全是泥,抬棺材的人走路打滑,一个不小心棺材掉地上,那可是大忌讳,对死者不敬。
而且雨天视线不好,队伍容易乱,原本安排好的流程也容易出岔子。
所以虽然嘴上说雨淋棺材是吉兆,实际操作起来大家还是希望天气好一点。
虽然老话说得好听,但真到了现场,谁也不想冒着风险在雨里折腾。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说归说,做归做。
回过头来看,这些俗语能流传下来,跟古代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
那时候没有科学解释,看不懂的自然现象就往命运上靠,觉得天气变化跟人的祸福有关联。
信息又不流通,张家村这么说,李家村也跟着说,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
再说了,农业社会最需要什么?雨水。没有雨庄稼活不了,有了雨才有收成。所以雨在人们心里就是好东西,是上天的恩赐。
把这种好的寓意放到葬礼上,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不希望家里兴旺,子孙有出息?
丧葬仪式本身就是给活着的人一个情感出口。亲人去世了,心里难受,需要通过各种仪式来表达哀思,也需要找点安慰。
这时候要是下雨了,解读成老天爷在哭,或者说是死者显灵保佑,心理上会好受一些。
所以这些说法不光是迷信,也是情感需求的反映。
说到底,下雨就是普通的天气现象。云层里的水汽凝结了,重量超过空气能承载的程度,就落下来了。
这跟谁家办丧事,谁家盖房子,完全没关系。
天气预报能提前几天告诉你会不会下雨,这都是根据气象数据算出来的,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作祟。
从实际角度说,新坟淋雨倒确实有点好处。雨水能让坟头的土变得结实,不容易被风吹散,也能防止小动物来刨。
坟体稳固了,保存的时间就长。但这纯粹是物理作用,跟家族运势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想啊,全国每天有多少人下葬,下雨的日子也不少,要是真能因为淋雨就发财当官,那这世界早就遍地富豪和官员了。
人的命运靠什么?靠自己努力。读书考试靠的是平时积累和临场发挥,做生意赚钱靠的是眼光和勤奋,当官靠的是能力和机遇。
这些都跟下不下雨没关系。
把希望寄托在天气上,那是古人没办法的办法,咱们现在有科学知识,就不能再这么糊涂了。
传统习俗可以尊重,毕竟那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也承载着长辈们的情感。但尊重不等于盲从。
知道这些说法的来历和背后的道理,再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这才是对传统文化正确的打开方式。
雨淋棺材出大官,雨淋新坟辈辈富,其实是老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实中下雨给出殡添麻烦是真的,至于能不能因此升官发财,那纯属想多了。
咱们既要理解老话背后的文化心理,也要明白那是时代局限造成的。活在当下,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打拼,而不是指望天上掉馅饼。
信息来源:
中国民俗学会:提供民间习俗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解读;
中国气象局:关于降雨形成和天气预报的科学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研究资料;
各地方志办公室:地方民俗习惯和历史演变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知识和破除迷信的宣传教育。
来源:在雨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