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二号机亮相!三大关键部位升级,美媒惊呼迭代速度超预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09:35 1

摘要:时隔数月,中国第六代重型隐身战斗机歼-36再度成为全球焦点!第二架原型机的试飞影像在社交媒体曝光,进气道、起落架、尾喷管三大核心部位全部重新设计,颠覆性改动远超外界想象。从首飞至今不到一年,这款战机用“中国速度”刷新了六代机研发节奏,让美国NGAD项目相形见绌

时隔数月,中国第六代重型隐身战斗机歼-36再度成为全球焦点!第二架原型机的试飞影像在社交媒体曝光,进气道、起落架、尾喷管三大核心部位全部重新设计,颠覆性改动远超外界想象。从首飞至今不到一年,这款战机用“中国速度”刷新了六代机研发节奏,让美国NGAD项目相形见绌。

进气道:全DSI技术打通隐身与超音速任督二脉

歼-36二号机最直观的变化藏在腹部两侧。首架原型机采用的加莱特进气道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成飞招牌式的DSI进气道。这种鼓包结构设计看似简单,却能一举砍掉传统超音速进气道复杂的附面层吸除装置,不仅减重增稳,更让雷达反射截面大幅缩水。早年争议的“DSI进气道高速性能短板”已被中国军工彻底攻克,从歼-20到歼-36,这项技术成为国产战机的隐形铠甲。

更绝的是进气唇口的前倾设计,就像给战机戴上了“隐形面具”,在超音速巡航时既能保持气动效率,又不会暴露行踪。美军NGAD吹嘘的2.2马赫速度目标,至今还没解决隐身兼容问题,而歼-36的DSI进气道已经实现了隐身与速度的双重突破。

尾喷管:矢量推力破解无尾战机世纪难题

歼-36二号机的“尾巴”成了最大亮点。首架机借鉴YF-23的凹陷式喷管虽然隐身极致,却牺牲了机动性。新版直接换上三台棱角分明的二维矢量喷管,神似F-22的喷口设计,但技术内涵更超前。

无尾战机天生存在“高空失稳”的毛病,而矢量喷管能像空中陀螺仪一样精准调校飞行姿态。通过喷口差动转向,歼-36无需开启减速板就能实现灵活机动,真正实现“隐身状态下格斗”。这种改动绝非小修小补——发动机舱后移、机身结构重构,背后是成飞在隐身与机动性之间找到的精准平衡。

起落架:小轮子撬动重型机战略潜力

最不起眼的起落架暗藏玄机。一号机的串联双轮设计虽能承重,却占用大量机身空间,成为隐身短板。二号机改用并列双轮布局后,起落架舱门尺寸缩小,雷达反射风险骤降。更妙的是,这项改动为机身腾出宝贵空间,燃油与弹药装载量提升,让歼-36的作战半径有望突破3000公里,远超美军F-47公布的1850公里。

迭代速度背后是体系化领先

从2024年12月首飞到二号机亮相,歼-36的蜕变只用了不到一年。这种速度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全链条协同:数字化设计让原型机周期压缩至三个月内,三发布局为激光武器预留能源接口,AI空战系统支撑“有人机+忠诚僚机”集群作战。

对比陷入预算与技术泥潭的美国NGAD项目,歼-36的快速迭代印证了中国军工的务实策略——不追求参数虚荣,而是紧扣超远程打击、隐身突防等实战需求。当美军F-47还在为2028年首飞画饼时,歼-36已用二次原型机证明:未来空战的规则,正被中国重新定义。

来源:三金武器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