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8岁,不算老,还正值壮年。他说自己身体一直挺结实,平时也不抽烟、不喝酒,顶多就是加班熬夜多点。可谁能想到,一次嗓子有点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居然查出了口咽癌。听到这仨字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愣了。
48岁,不算老,还正值壮年。他说自己身体一直挺结实,平时也不抽烟、不喝酒,顶多就是加班熬夜多点。可谁能想到,一次嗓子有点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居然查出了口咽癌。听到这仨字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愣了。
医生跟他说,跟HPV感染有关。他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不是女生才会得这病毒吗?医生摇了摇头,说男人也会,而且比你想的还要常见。
这时候他才慢慢说了实话,说原因有点尴尬,也不好跟家里人细说。但说到底,也就是年轻的时候不太懂事,私生活有点乱,以为没啥大不了,结果现在出了事。
口咽癌,其实就是咽喉后面那一块出了问题,平时我们吞口水、说话、打哈欠那块区域。这个部位要是长了癌,吃饭、讲话、呼吸都会被影响,甚至有的人晚期连张嘴都疼。
以前大家都觉得这病多半跟烟酒有关,确实,烟酒是风险因素。但现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HPV感染正在成为年轻人群中口咽癌的一个重要“幕后推手”。这个病毒不只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它在头颈部也能搅出大事。
HPV有很多种型别,其中16型最容易引发口咽癌。它不是空气传播,也不是握个手就会传染,主要还是通过口-生殖器接触,也就是口交,传染的几率特别高。这个话题很多人羞于启齿,但现实就是这么直接。
他后来也说,年轻的时候没注意,觉得避孕套不戴也没事,甚至觉得“口”这一块更安全。可事实上,口腔和咽喉的黏膜组织在面对HPV时,几乎没有任何防备能力。一旦感染,又没有症状,就像悄无声息地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更麻烦的是,HPV感染后有的人能自己“清除”,但有的人病毒就一直赖在体内,慢慢诱发细胞变异,最后变成癌。特别是免疫力差、熬夜多、压力大的人,病毒更容易得逞。
而且,HPV引起的口咽癌有个很“狡猾”的地方——它不怎么疼,不怎么肿,就悄悄长着。等你觉得喉咙不舒服、老是有异物感、说话声音变了,已经不是早期了。
他去检查时,已经是中期,淋巴结也有点问题,医生建议手术加放疗。整个治疗过程非常折磨:嗓子肿痛、吃不下饭、说不出话,甚至连喝水都困难。治疗期间体重掉了十几斤,人一下就老了十岁。
但更让他难受的不是这些,而是回家后面对家人那种“你怎么得的?”的眼神。他说他宁愿别人觉得是因为抽烟喝酒,也不敢提跟HPV有关。可他后来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因为他不想再有人像他一样误以为这病离自己很远。
说到底,HPV这个病毒,在男性身上也不“温柔”——不仅能引发口咽癌,还可能导致肛门癌、生殖器癌,只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而更可怕的是,这种病毒可以多年潜伏,等你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已经晚了。
其实预防它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打疫苗。现在国内已经批准男性接种HPV疫苗,特别是9到26岁的男生,越早接种效果越好。可惜很多人把这个疫苗当成“女生专属”,甚至还有人笑话男生去打。这就是认知的短板,导致了防护的缺口。
他后来也说,如果当年知道可以打疫苗,他肯定会去打。现在回头看,那个选择值不值得,答案显而易见。还有一点,他特别后悔:年轻时候的“潇洒”,到头来成了现在的“代价”。
HPV不是洪水猛兽,但它难缠、隐蔽,尤其在我们对它不够了解的时候,它会悄悄钻空子。不是说所有感染HPV的人都会得癌,但得癌的大多数人都和它有关。这就是风险。
他现在恢复得还算不错,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医生说他算是发现得不算晚,治疗也配合得好,预后还可以。但他知道,从此以后,他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心理状态都得换一套“操作系统”。
最讽刺的是,他以前从没关心过HPV,甚至连缩写都不认识。现在却对它的分型、传播方式、疫苗适应症如数家珍。他说这是“被教育了”,但代价太大。
很多人听到HPV只想到宫颈癌,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口咽癌、阴茎癌、肛门癌……它在男性身上的“战场”一样不容小觑。只是因为大家不说、媒体不报,所以它就像个“隐形杀手”。
他希望这事能让更多人警醒,尤其是男性,别再觉得这只是“女人的病”。身体是自己的,健康也是自己的责任,别拿“面子”换“命”。
医生最后跟他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你不是倒霉,是信息太少。”这话他记了一辈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王建六, 吴一龙.《头颈部肿瘤学》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年:第321-335页.
2.赵晓东, 等. 基于中国多中心研究的HPV相关口咽癌流行病学分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 57(4): 289-294.
来源:熊医生健康科普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