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茅台联合发起的首届赤水河论坛在茅台召开。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首届赤水河论坛主论坛分享了其对白酒产业调整的思考与洞察。
编辑丨椰子 编审丨云顶
10月2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茅台联合发起的首届赤水河论坛在茅台召开。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首届赤水河论坛主论坛分享了其对白酒产业调整的思考与洞察。
“这一轮周期白酒产量的收缩非常明显。”作为长期研究宏观经济的专家,李迅雷对白酒当前的现状有清晰的感知。“目前白酒行业还处在调整中,白酒产量在过去十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萎缩,2015年白酒产量有1300多万吨,但今年上半年白酒产量只有不到200万吨。”
在李迅雷看来,白酒产业调整受房地产下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高端白酒尤其是酱酒跟房地产周期有高度相关性。2021年是中国房地产上升周期的顶点,2021年后房地产开始下行,同时酱酒的销售收入在2021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房地产行业可能还会面临比较长时间的调整阶段。但是当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楼市、稳股市,把稳楼市放在第一位,如果楼市能稳,对酒业的发展也会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而从宏观经济到酒业,李迅雷则建议提振酒业消费。“从目前我国经济数据看,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了5.2%,这在全球来讲也是屈指可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保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来之不易,但这一增速更多是靠出口和投资拉动。9月份餐饮业的消费增长只有0.9%,落后于GDP增速,酒是餐饮很好的佐料。所以我觉得在大力促消费的同时,应该提振白酒或者其他酒类的消费量、消费规模。”
李迅雷表示,当前以旧换新的促消费举措效果明显。“今年我国整体消费增长速度不错,主要得益于国家采取了以旧换新的促消费举措,比如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总体补贴规模去年是1500亿元,今年3000亿元,规模翻番。但服务消费的补贴似乎还没有,我觉得2026年可以考虑在促消费方面对服务消费进行国家补贴,这样对提振餐饮消费、服务消费是有好处的。”
对比全球市场,西方发达国家中服务消费在整体消费领域的占比超过50%,其中美国的占比是达到2/3,而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占比在50%左右,仍有很大提振空间。
据此,李迅雷表示,促进服务消费,尤其是餐饮消费较为低迷的情况下,建议可以放松在喝酒方面的范围(限制)。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我国在服务消费、餐饮消费、酒类消费层面,应该与生活水平相匹配,要进一步加大促消费的力度,同时大大提振酒业的发展。
而从经济的维度看待未来酒业发展趋势,李迅雷认为存在三大趋势。
第一,少喝酒、喝好酒。从上半年酒类企业上市公司数据来看,高端白酒的利润增长仍有亮点,说明现在少喝酒、喝好酒的趋势明显,酒的质量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现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高质量发展,白酒行业也不例外。
第二,要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从营销模式讲,行业重心由经销商层面向消费层面转变,酒企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消费者的群体比较复杂,比如年轻人对低度酒的偏好可能更大,酒企要怎么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另外,中国在过去五年(2020-2025)当中,30-55岁的白酒主力消费人群减少了2800万。随着接下来人口老龄化加速,白酒主力消费人群可能还会再进一步减少,酒类企业要怎么转型?怎么能够吸引年轻的消费群体?这方面就属于是量增到质增的改变。
第三,建议白酒产业链的利润要向下游共享。因为随着当前白酒的市场价格下跌,经销商的毛利率在明显下降,酒类拥有较长的产业链,当整个产业遇到困难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要共生长。
同时,李迅雷还对白酒的价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年来,酒的市场价格明显回落,我们是被动守住还是主动出击?可以开发新的产品、新的品种,让价格更贴近市场、贴近年轻人,以更好的口味和更有性价比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使白酒销量能够进一步回升。”
此外,李迅雷还建议国内酒企要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很多国外酒企的国际化程度要比中国同行早很多,大部分国际知名酒企都拥有海外市场,国内白酒企业的整个海外的销售规模目前较少。我觉得国内酒类企业还是要积极出海。出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酒类产品更多地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收购海外的酒类企业。”
来源:人物志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