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师生以“青春力量”托举“银龄行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8:32 1

摘要: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的老年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老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重要民生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文件,大力建设“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的老年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老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重要民生问题。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文件,大力建设“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明理笃行 惟精惟一”校训,锚定“扎根京华大地 服务民生福祉”的办学定位,面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与首都“十五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劳职院紧密围绕“双高”“特高”建设目标,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劳职院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多措并举用心用情托起幸福“夕阳红”,在服务奉献中彰显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

服务暖基层

志愿行动传递专业温度

劳职院坚持“从课堂中来,到群众中去”,推动专业学习与思想道德建设深度融合。2025年年初至今,师生持续走进安贞、小关、安立军休所等多个街道与社区,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作为学院常态化服务基地,安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自3月开学以来,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暑期“志愿为老‘贞’行动”社会实践团集中服务期间,学生运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所学,开展智能设备辅导、认知训练等活动,切实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小关街道社区与安立干休所也持续迎来学院志愿者的温暖陪伴。“3·5雷锋日”,师生为约30位离退休老干部送去关爱;3月11日,团队深入小关街道,完成50户居家老人的上门探访,精准对接社区养老实际需求。

这些扎根社区的常态化服务,不仅让老人感受到社会温暖,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之中深刻理解“民生福祉”的专业内涵与社会责任,实现价值引领与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

校企协同育人才

实践教学赋能职业成长

劳职院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多方联动”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将课堂延伸至行业一线,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能、增强职业认同。与“大家的家”等养老品牌开展深度合作,学院师生多次参与其在朝阳诚信社区组织的活动。4月23日、9月24日及25日,团队先后组织并协助健康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开展户外春游、秋游;6月4日,为50位健康或半失能老人提供平衡能力测试,累计服务近百人次。学生在此过程中直接接触先进养老运营模式与服务理念,拓宽专业视野。

学院还组织师生走进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优必选(养老机器人公司)等单位,了解科技赋能养老的最新成果;与中华志愿者协会等国家级公益平台建立联系,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规范性与社会影响力;参与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参观实践,增强对区域养老服务顶层设计与运营机制的理解。

参与区级平台建设,服务区域养老发展。师生走进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通过参观实践,深入了解区级养老服务的顶层设计与运营机制,增强了对首都养老体系建设大局的理解。

通过与多元主体深度合作,学院有效打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壁垒,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坚实桥梁。

党建融合强引领

劳模精神厚植职业情怀

学院将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打造“劳模工匠进校园”品牌活动,劳职院聘请全国劳动模范刘更生、常洪霞等五位劳模工匠为首批“思政导师”,通过“匠心讲堂”与岗位实践,让学生在养老护理、急救技能等实训中体悟“三个精神”的深刻内涵。学院与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共同揭牌成立研究中心,推动“三种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打造产教融合型思政教育新模式。

为构建“党建+志愿服务”新模式,民生福祉学院党总支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开展党建共建,常态化推进师资培训、志愿服务等合作。近日,学院康养护理专业师生志愿者走进四季青敬老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手工唤醒银发活力,携手共绘非遗匠心”主题敬老志愿活动。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为纽带,有效拓展了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实现了基层党建与专业志愿服务、学生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

育人成效显著

“双高”建设品牌日益彰显

在“三心四爱”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院系列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赢得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赞誉,更在政府、行业与媒体层面引发广泛关注,育人实效与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政府与行业认可度持续增强。 北京市老龄协会副会长邵丽红对学院在推动青年投身养老事业方面的示范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指出“‘京彩时光’项目不仅为大学生搭建了实践育人的坚实平台,也为首都养老事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这一评价,体现了主管部门对学院“双高”建设路径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度认同。

媒体关注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学院志愿服务在“志愿北京”平台累计认证时长超过一万余小时,并在首都志愿服务大赛中荣获佳绩,展现了扎实的服务基础与专业的组织能力。社会口碑方面,育人工作深受学生家长及就业单位认可,陆续收到多面锦旗与感谢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馈闭环。在宣传影响力上,学院专业群特色育人项目等品牌活动,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广泛关注,累计被报道50余次;其中,学院开展的系列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获中国高校之窗等权威教育媒体深度报道,学院实践育人与社会服务的品牌形象得到全方位、多层次传播。

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通过扎根一线的助老志愿服务与实践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与专业实操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育人成果在各类竞赛中竞相绽放,多名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技能竞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现了劳职学子“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双优”的育人成效,彰显了“双高”建设背景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敬老助老正晚晴

遍赏金秋重阳景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同时进一步丰富退休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10月29日上午,学院离退休党总支组织部分退休教职工赴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开展2025年秋游暨“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

▲离退休党总支组织退休教职工开展2025年秋游暨主题党日活动

“一二九”运动纪念地坐落于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1985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而建。1935年,北平(现北京)爱国学生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呼吁团结救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纪念地由“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保卫华北”石刻、雕塑作品等组成,2012年9月被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同志们依次参观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纪念碑文、主题展览、“保卫华北”石刻等,通过各种图文资料,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彰显的巨大力量,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抚今追昔,老同志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在“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前合影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让退休教职工们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以实际行动庆祝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为推动首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从初春到金秋,劳职院的师生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传递温情。一系列的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是学院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逻辑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生动写照。通过将“立德树人”置于首位、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路径、借“校企合作”拓宽平台、用“社会服务”检验成效,学院正为首都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有情怀、懂技术、善实践的青年力量。在这条青春与银发交汇的道路上,劳职学子们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孝亲故事,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职教智慧与青年担当。

佳节又重阳 金秋十月爽

日月两重归 相映地久长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

劳职院祝您

万事顺意 幸福安康

年年逢重阳 岁岁皆平安

来源:高校之窗自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