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医院为“月接诊量破万”拉横幅“为手术量创新高”而欢呼,当学校的光荣榜上只有分数,我们不得不警惕:当承载生命与希望的两大圣地,被异化为追逐数字与利益的机器,那将不再是守护与启迪,而是一个不寒而栗的腐烂社会。
当医院为“月接诊量破万”拉横幅“为手术量创新高”而欢呼,当学校的光荣榜上只有分数,我们不得不警惕:当承载生命与希望的两大圣地,被异化为追逐数字与利益的机器,那将不再是守护与启迪,而是一个不寒而栗的腐烂社会。
医院,是和死神赛跑、为生命续航的地方。使命是“救死扶伤”,是“医者仁心”。然而,当“业绩”取代了人性,当“小病大治”“过度医疗”成了创收的手段,当患者的呻吟都成了收入的筹码,医院就成了破坏健康的修罗场,杀人不见血的地狱。兰州某医院将接诊患者数视为“战果”拉横幅,搞活动庆贺,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对生命彻底的漠视。它所庆祝的不是治愈了多少人,而是“收割”了多少人。当病人成了业绩的增长点,人就成了商品,这是一个以病人为发财祭品的社会?
学校,是塑造灵魂、传播智慧的摇篮。它的使命是“教书育才”,“立德树人”。然而,如果教育的目标窄化到“唯成绩论”,然后凌驾于生而为人的德性,学校就不再是立德树人的园地,老师也不再是开智授业的园丁,而成了制造焦虑的工厂。当育人的宗旨被扭曲,当师道在成绩为王面前一文不值,我们培养的是一群“高分机器”,但却是道德的残次品、精神荒芜的“空心人”。当教育不再关心“人”如何成为“人”,而只关心“人”如何成为赚取利益的“工具”,这是一个以未来为代价的嗜血社会?
医院和学校,一个维护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一个维护生命的深度和方向。一旦两个都失守,任由资本和功利的龌龊之水玷污,“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的良知将死无葬身之地,社会礼仪廉耻的价值观将随之崩塌。没有人再相信仁心和良知,取而代之的是对金钱与效率的膜拜。人与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交易关系。
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守护好医院与学校的纯粹性。让医生回归悬壶济世的本分,让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需要制度的纠偏,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取代唯数据论,让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KPI”;这需要监管的加持,切断伸向医疗和教育的不当利益链条;更需要整个社会的觉醒——不容忍生命和未来被明码标价。
人生在世,所赖者,医以续其命,师以明其道。今观二域失序,仁心蒙尘,良知委地!
不念“性命相托”之重,反以病为利薮,视人如货殖;彼执经讲学者,不思“化民成俗”之本,但以分为功令,驱子若转毂。此非病在腠理,实乃膏肓之疾!
昔扁鹊望色而知安危,孔子设教而育君子。今若纵此流弊,使仁术沦为商贾之业,庠序化作功名之市,则人将不人,国将不国。纵有高楼万丈、金玉满堂,亦不过墟墓而已!
故:守医者之仁,斯有生民之命;存师道之尊,而后见文明之光。愿天地正气复归其位,使杏坛春暖,橘井泉香;书声琅琅,德泽泱泱。则吾土虽历劫波,终不至沉沦也已!
来源:学海无涯苦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