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八点,骆岗公园梦想大草坪上的露珠还未完全消散,江挺踩着晨露走过草坪,目光缓缓掠过远处一望无际的绿地。“五年前站在这片土地上,脚下还是原机场坚硬的跑道,哪敢想如今能变成市民躺卧嬉戏的‘城市绿毯’。”他感叹。
早上八点,骆岗公园梦想大草坪上的露珠还未完全消散,江挺踩着晨露走过草坪,目光缓缓掠过远处一望无际的绿地。“五年前站在这片土地上,脚下还是原机场坚硬的跑道,哪敢想如今能变成市民躺卧嬉戏的‘城市绿毯’。”他感叹。
作为合肥市园林绿化监管中心坚守一线十一年的“老园林”,江挺在“十四五”规划这五年里,正是在这片核心绿地的蜕变与全市绿化版图的扩张中度过,从公园建设的攻坚现场到街头游园的巡检日常,他的脚步丈量着合肥超27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的延展,也见证着这座城市从“园在城中”到“城在园中”的生态蝶变。
宏观扩容:从“园在城中”到“城在园中”的绿地答卷
“2021年‘十四五’开局时,我记下全年新增绿地400万平方米的目标,那时总觉得是个‘大工程’。”江挺感慨。
五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合肥的大小公园绿地,从最初的重点片区绿地,到后来的街头口袋公园,再到城郊的生态湿地公园,他逛过的园子越来越多,巡检次数早已无从统计。
这份高频次的工作巡检,甚至让他一度对陪家人逛公园有些“抵触”:“工作时时刻刻在逛绿地和公园,实在是逛遍了。”他如是说。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建提升绿地面积2753.38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223个,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4平方米/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51%。曾经“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民生承诺,如今已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在江挺的记忆库里,骆岗公园的蜕变是五年间最震撼的“城市手笔”。
“第一次去原机场跑道勘察时,感觉这里是灰色的。”他回忆。如今的骆岗公园,大片绿地连绵起伏,景观林带错落有致。每到周末,公园里随处可见野餐的家庭、追逐的孩子。“这片万亩公园不仅是城市的‘绿肺’,更让‘城在园中’的理念从蓝图真正变成了现实。”谈到此处,江挺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比起大型公园的“华丽转身”,街头巷尾的“微更新”更让江挺感受到绿化与民生的紧密相连。“长江路沿线有块几十平方米的闲置地,以前堆满建筑垃圾和杂物,而附近居民又多次反映想有个散步的地方。”江挺介绍,接到诉求后,相关部门开展“微改造”,清理杂物后平整土地,种上紫薇、麦冬等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还添置了休闲座椅。如今这里已然成为附近居民遛弯、锻炼的好去处。
五年间,这样的“口袋公园”在合肥遍地开花。在老城区,利用闲置地打造的“街角绿景”让居民推窗见绿;在新城区,结合道路改造建设的“带状公园”成为市民通勤途中的风景线。
微观提质:从“粗放养护”到“精雕细琢”的匠心坚守
“以前这里的月季花期短,花量少。”江挺指着望江西路两侧盛放的月季花丛介绍,2021年,高新区专门成立了由高级工程师和资深养护工组成的月季专班,从土壤改良开始下“绣花功夫”。
“光是土壤改良就做了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配比,既能保水又不烂根。”江挺分享,花期调控更是精细,春季控制光照时长促进花芽分化,夏季搭遮阳网防止灼伤,秋季增施磷钾肥延长花期。如今,高新区的望江西路的月季一年能开2-3季,花期几乎从4月持续到10月,每到周末都有市民专程来拍照打卡,成为合肥有名的“月季景观大道”。
色彩的丰富化是五年间绿化品质提升的另一大亮点。“以前城市绿化就是‘一片绿’,香樟、广玉兰占了大半,虽然常绿但缺乏变化。”江挺说,现在合肥的绿化讲究“四季有花”,通过科学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
比如在骆岗公园,每年10月,大片粉黛乱子草随风摇曳,粉色花穗在阳光下如梦似幻,成为市民必去的“网红打卡点”;在四季花海公园,通过播撒波斯菊、百日草、硫华菊等混播花种,实现了从春到秋的持续开花,解决了单一花卉花期短的问题。
“当前正值栾树最佳观赏期,不少外地朋友看到合肥栾树的视频后会转发给我,并感叹合肥的秋景格外美。”江挺分享,每逢这个时候,他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智慧赋能:从“人工步巡”到“智能管控”的效率革命
“以前巡检靠脚走、靠眼瞅,遇到大面积绿地,隐蔽角落的问题根本发现不了。”江挺在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的智慧管理中心,指着大屏幕上的无人机实时画面介绍,现在用无人机巡检,不一会儿就能覆盖整个公园,高清摄像头能清晰拍到枯枝、垃圾等问题,系统还能直接派单给片区养护员,整改后实时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管理层面,更延伸到具体的养护作业环节。在四里河滨水公园的开阔草坪上,一台外形类似家用扫地机器人的无人割草机正在有序作业,它按照预设路线行进,所经之处留下整齐划一的草痕,遇到障碍物还能自动避让。以前割这片草坪需要两个工人干一天,现在这台无人割草机四个小时就能完成,不仅效率高,修剪得更整齐,还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
对此,江挺感叹:“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管理手段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潮流。”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江挺的身上,也为身后的绿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他沿着骆岗公园的步道慢慢走着,不时弯腰捡起游客掉落的垃圾,遇到养护人员还会停下来叮嘱几句修剪要点。“虽然现在有了智慧设备,但人工步巡还是不能少,很多细节问题只有走近了才能发现。”他说。
这五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肥的“含绿量”持续攀升,不仅绿意更浓、品质更精,也愈发贴心便民。如今,看着市民们在公园里开怀畅笑,在绿荫下嬉戏玩乐,江挺由衷感慨:“所有的蹲点监测、熬夜规划都值了。”对于未来,他期待更多乡土植物在城市扎根生长,期待更多市民参与到绿化养护中来,让“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在庐州大地上不断延展。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文 李康佳/图 实习生 周璇 杜宏磊
来源:新乡身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