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房间简单,窗外能看见一排老杨树,叶子拍窗,像在打招呼。
从杭州出发,去大同的车票买得挺顺利。
一路北上,天慢慢开阔,山像一层一层的旧书页。
到站那刻,心里就想,网上说大同一般般,这回看看到底啥样。
第一口风是凉的,鼻子里是那种干净的土腥味。
抬头看天,蓝得很直,很像刚洗过的玻璃。
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房间简单,窗外能看见一排老杨树,叶子拍窗,像在打招呼。
出门先奔云冈石窟。
买票排队人不多,风吹过来,衣角一直抖。
走进石窟那一瞬,心就定了。
大佛脸很沉,眼神像看过很多事。
石壁上的褶皱像老人的手背,一道一道的。
旁边小龛里的飞天,线条细,腰很软,像要飘起来。
讲解说,云冈是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昙曜五窟最早,代表皇家样式,佛脸宽,鼻梁直,受西域风。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样式慢慢变,脸从方到圆,披帛从厚到轻,雕刀从硬到细。
石窟像一本翻旧了的史书,页码在墙上,故事在灰里。
脚下的台阶有缺口,石粉落在鞋面,一层薄灰,轻轻一拍就散了。
进到第六窟,天井开口往上,光直直跳下来,佛像肩膀被光点到,像有人拍了一下,说醒醒。
耳边能听见一点回声,像石头在小声说话。
外面商铺卖石头佛头、小木珠,摊主把绳子递过来,说随便摸摸,不买也行。
拎着一串便宜的木珠出了门,香味淡,手上多了一点温度。
回城路上看见大同新修的路宽,公交站牌清楚,站台玻璃干净。
公交车两块钱,投币就走,司机一句话不多说,车稳稳的。
住在鼓楼附近,晚上灯一亮,整条街像刚醒。
鼓楼是明代重修,城楼颜色正,楼檐往外挑,像一只鸟的翅。
城墙在灯下发暖,石缝里长了点草,风一吹就点头。
北魏时候的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是首都,骑兵在这里起步,胡汉在这里交错。
这城的骨头硬,壳厚,里头却热。
走到华严寺,门前香火一直往上。
寺分上下两院,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是辽代遗存,木头黑得亮,梁上云纹像水在动。
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里放着大佛,底下的莲座像一个大船,转一圈能看见不同的佛面,眼神都不一样。
辽金时候这寺最盛,后来战火烧过几次,能留下现在这样,算命大。
殿门槛被踩得很圆,脚背跨过去,能感觉到那种木头里的温。
香灰厚厚一层,风吹一口,就像灰雪。
从寺里出门,肚子已经在叫。
找了家老炖菜馆,黑陶大碗,冒着热。
点了黄焖牛腩,烧茄子,莜面栲栳栳,外加一个羊杂汤。
牛腩软,却不散,汤汁粘嘴。
烧茄子一筷子下去,油亮亮,咸香直撞鼻子。
栲栳栳用蒸笼蒸成一圈一圈的卷子,蘸蒜泥、芝麻酱、醋,入口带点筋道,越嚼越香。
羊杂汤一碗下去,身上立马热,耳朵根都开始发汗。
店里播着本地台,隔壁桌聊煤矿,聊今年风沙少了点,声音不高,像说自家事。
第二天骑共享单车去九龙壁。
车道平,风直往脸上打,太阳不毒,晒得舒服。
九龙壁是明代建的,朱元璋的十三子代王朱桂在这儿建藩时修的,整面壁砖像瓷缸一样滑。
九条龙各有姿态,有的翻身,有的探头,有的甩尾。
龙鳞一片片扣起来,阳光打上去,有青有黄,有绿有蓝,像鱼在水里翻。
边上的海水纹把龙托起来,整个墙像一面会动的画。
墙前的石板路被鞋底磨得发亮,一脚一步都能听见轻响。
旁边小摊卖糖人,师傅手一捏一扯,龙头就出来了,孩子围一圈,眼睛亮亮的。
再往前是善化寺,唐代开元寺旧址,辽金重修,元明清补过。
天王殿里四大天王站着,脸不凶,像在盯作业。
三圣殿主像稳,后面壁画淡淡的,色不艳,轮廓还在,能看出衣褶转折。
木梁上有那些小兽,走到檐下仰头,就看见它们排队站着,感觉像在看你走路。
寺里桂花树不多,但香味躲在廊子角落里,一拐弯就撞一下。
出寺门右转是小吃街,早点店蒸汽像云。
大同的早点爱面,刀削面一刀一片,落进汤里像扑通扑通跳水。
浇头有西红柿鸡蛋,也有牛肉臊子,勺子一浇,红黄一片,香味直扑脸。
莜面窝窝手一挤一个,蒸好拿出来,热汽往上冒,蘸料摆四碟,蒜泥、香醋、黄瓜丁、酱。
手一蘸一送,嘴里全是地气。
烧麦皮薄,边角像小花瓣,馅是羊肉,咬开汁能喷出来,筷子要稳,不然就流手上。
到了恒山,风更硬。
恒山是北岳,春秋时候就有名,汉武帝封过,北魏在山下建过寺,唐宋的文人也来写过字。
山势起得急,像一根撑天的杵。
悬空寺就挂在山腰,木头搭的,明眼望过去像插在石缝里。
走吊脚楼时,脚底下是空的,木板窄,手扶着栏杆,心里咚咚跳。
寺里供佛、道、儒三家,三教同殿,这个在别处少见。
传说李克用捐过木料,明清两朝修过几次,寺里梁柱上还留着修缮的年代刻字。
寺下的小卖部卖姜糖,手一把一把抓,嘴里甜得直冒汗。
回城时太阳落得快,风像把刷子,从脸上刷过去。
晚上去了大同古城墙边的夜市。
烤土豆切开撒孜然,油灯底下飘着香。
羊肉串火一蹿,油花噼里啪啦,肉拿在手里,热气直冲眉毛。
凉粉一碗,醋一泼,蒜一兜,嘴边都是料。
摊主手很快,收钱、找零、翻串,一套动作像练过。
城墙那边有人在唱小曲,二胡拉起来,声音细,夜风一吹,飘远了。
第三天想看煤的故事,去了煤炭博物馆。
展厅里放着老矿车,铁皮有锈,轮子歪着。
墙上照片是黑白的,矿工的眼睛亮,脸上是一道一道煤印。
讲解说,大同曾是全国能源大基地,煤从地下出来,城市就热,日子就转。
也说了转型,风电、光伏、文旅,一点点往前挪。
馆里最有意思是那个模拟巷道,头盔戴上,一步一步往里,灯忽明忽暗,脚下吱呀响,心里就知道这活不轻松。
出来天更亮,心里更稳。
交通这几天用法简单。
城里公交两块,站点密,扫一下码就走。
打车起步价合理,司机不绕远,问好吃的会给你指家小店。
共享单车多,路平,骑着不累,风吹在袖子上,凉丝丝。
去恒山和悬空寺,建议包车或自驾,山路拐多,公共车班次少,错过一班要等很久。
自驾要早,山口容易堵,九点前上山,三点前下山,安全也轻松。
住宿分两种。
古城里有老宅改的客栈,木门一推会吱呀,院子小,但有味道,晚上安静。
新城里有连锁酒店,卫生稳,热水足,窗户大,看起来敞亮。
旺季周末价会高一点,工作日更划算,提前订,别到店现找。
吃饭别只盯着网红,拐进巷子找老店,看本地人多的就坐。
灌肠、羊肉锅贴、凉拌莜面、酱肘子,份量实在,价格不虚。
酱肘子皮糯,切开抖一抖,香味往外走,配点小蒜,舒服。
街角的小摊也能碰到惊喜。
一个爷爷推小车卖油糕,炸到浅金色,咬开流糖,牙齿上黏一会儿,甜是甜,心上也暖。
鼓楼下仰拍,楼檐线条一层一层,云从后面走,像在吃楼。
云冈的第20窟大佛,下午三点光最柔,脸上是金边一样的光。
城墙夜景七点半开灯,走上去拍角楼,灯影在砖缝里,一格一格都清楚。
悬空寺远观比近看更震撼,停车场上坡往右边走五分钟,有个角度能把山、寺、天空放在一张图里。
花钱有几个省法。
景点联票对多点串游的人划算,云冈+博物馆组合时不时有优惠。
公交优先,短途打车,山线包车,钱花在刀刃上。
早饭在菜市场解决,酱肉、烧饼、豆腐脑,价格低,味道正。
水和零食在超市买,景区门口的价格会高一点。
避坑也要说。
悬空寺不让穿高跟鞋,木板路窄,老老实实穿运动鞋。
云冈很多石窟不能摸,手上的汗会伤石,远远看,拍照别开闪光。
夜市烤串别一上来点一大把,先尝两串,合口味再加,省钱又不浪费。
古城马车有几辆,拍照可以,真要坐前先讲好价,绕行一圈多少,停在哪儿,心里有数。
行程这样走更舒服。
第一天云冈半天,下午古城墙和华严寺,晚上夜市。
第二天恒山+悬空寺一整天,回城吃热汤面,早点睡。
第三天九龙壁+善化寺+煤博,下午找个咖啡店歇脚,傍晚去鼓楼看日落。
带孩子的家庭,云冈先走大窟,再进博物馆互动区,别全程硬扛。
老人腿不利索,悬空寺远观就行,在山脚茶摊坐着看风也好。
情侣来拍照,古城小巷子很多好角度,门环、影墙、砖缝,随手就是片子。
最佳时间在春秋两季。
春天风大一点,但天清,拍照干净。
秋天香,日落早,光好。
夏天太阳直,帽子、防晒领起来,水多带。
冬天冷,云冈石窟里温差小,反而舒服,雪后的城墙特别美,脚下要防滑。
大同这座城,有旧有新。
旧在石窟里,在寺里,在墙缝里那点草。
新在路上,在灯里,在小店的招牌上。
有句话说得直,天大地大,肚子最大。
在这儿,吃好,走稳,看清,心就不慌。
网上说它一般,脚下却觉得扎实。
风吹在脸上,人就醒了。
回杭州的车上,看窗外,一块块黄土像在招手。
脑子里又想起那个石佛的脸,像在笑,也像在想事。
这趟大同,算是值了。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