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糯玉米作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的核心品类,凭借其软糯口感与丰富的营养价值,在粮食供给、食品加工及乡村产业振兴中占据重要地位。2025年,我国糯玉米育种领域持续突破,通过国家及地方审定的品种在产量潜力、品质特性、抗性表现等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本文基于2025年农业主
糯玉米作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的核心品类,凭借其软糯口感与丰富的营养价值,在粮食供给、食品加工及乡村产业振兴中占据重要地位。2025年,我国糯玉米育种领域持续突破,通过国家及地方审定的品种在产量潜力、品质特性、抗性表现等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本文基于2025年农业主管部门公告、产业大会评审结果及区域种植实践,系统梳理当年审定糯玉米品种的整体特征,并对代表性品种进行详细解析。
一、2025年糯玉米品种审定整体特征
2025年我国糯玉米品种审定工作呈现"数量稳步增长、质量迭代升级、特色更加鲜明"的显著特点。从审定规模看,全年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的糯玉米品种数量较上年增长12%,其中在2025年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上,仅征集到的糯玉米及甜加糯玉米品种就达443个,涵盖全国118家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彰显出育种主体的多元化格局。
在品种品质方面,审定标准进一步强化"口感与产量协同提升"原则,通过审定的品种普遍实现支链淀粉含量达99%以上,部分优质品种达到100%纯糯质标准,同时鲜穗产量较传统品种平均增幅超过25%。抗性育种取得重要进展,针对大斑病、丝黑穗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品种占比提升至68%,抗倒伏能力与环境适应性显著增强,有效降低了产区种植风险。
品种多元化发展趋势尤为突出,除传统白糯、黄糯品种外,黄白双色、高叶酸等特色品种成为审定新热点。如农业农村部2025年主导品种农科糯336,鲜籽粒叶酸含量达300pg/100g以上,实现了营养功能的突破性提升。区域适配性进一步优化,北方积温带早熟品种、南方多湿地区抗病品种等针对性类型不断丰富,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产区的品种布局体系。
二、2025年国家级审定代表性糯玉米品种
国家级审定品种需通过多区域试验验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稳定的生产性能,是2025年糯玉米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以下为当年通过国家审定的重点品种解析:
(一)万糯2013
该品种由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43488,是2025年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评选的糯玉米组优秀品种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三高一稳":一是产量高,在华北地区春播鲜穗产量可达1900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增产32%;二是品质高,籽粒白色饱满,蒸煮后口感黏软细腻,支链淀粉含量达99.8%;三是商品性高,果穗呈圆筒型,穗长21-23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率低于3%;四是抗性稳,经多年试验验证,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我国华北、黄淮及西南部分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上,该品种适宜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春播建议5月上旬播种,公顷保苗5.3万株左右,需与普通玉米保持200-400米隔离种植,防止花粉直感影响品质。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225公斤/公顷,可显著提升果穗均匀度。
(二)农科糯336
由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农科糯336,虽于此前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33419),但凭借优异表现入选2025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成为15个玉米主导品种中唯一的鲜食玉米品种。该品种创新性在于营养强化与品质兼顾,鲜籽粒叶酸含量突破300pg/100g,远超普通糯玉米品种,为特色营养玉米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科糯336在华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约85天,株高245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果穗圆锥型,穗行数16-18行,鲜穗产量稳定在18000公斤/公顷左右。抗性方面,中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发病率低于12%,适宜在我国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鲜食种植。栽培中需注意,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酸二铵225公斤/公顷,授粉后25-28天为最佳采收期。
该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80355,2025年在鲜食玉米市场持续表现突出,尤其在华东地区推广面积较上年增长45%。其突出特点是熟性早、适应性广,春季种植出苗至采收期仅77天,秋季种植68天即可采收,可实现一年两熟或多茬种植,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率。
农艺性状上,京科糯609株型平展,株高192厘米,穗位高66厘米,抗倒伏能力较强;果穗筒型,籽粒白色,百粒重39.6克,出籽率86.2%,口感鲜甜软糯,兼具甜玉米的清爽与糯玉米的黏腻。适宜在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区种植,种植密度建议4.5-5.0万株/公顷,需特别注意预防倒伏,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三、2025年地方审定特色糯玉米品种
地方审定品种针对特定生态区域特点选育,更能满足局部产区的个性化需求,是完善糯玉米品种布局的重要补充。2025年各省份审定品种中,以下品种表现尤为突出:
(一)津糯106
由天津中天润农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津糯106,审定编号为京审玉20250001,入选2025年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糯玉米组优秀品种。该品种专为华北地区设施栽培与露地种植设计,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200℃,适合北京、天津及河北东部地区种植。
津糯106株高23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6片,果穗圆筒型,穗轴白色,穗长20.5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8行。品质分析显示,其直链淀粉占比低于0.5%,蒸煮后口感黏韧,风味浓郁。产量表现稳定,露地种植鲜穗产量达17500公斤/公顷,设施栽培可提升至19500公斤/公顷。抗性方面,中抗小斑病、纹枯病,栽培中需注意与普通玉米隔离300米以上,5月中旬播种最佳,公顷保苗5.0万株。
(二)锐福22
锐福22由北京耕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为桂审玉2023072号,是适应我国南方湿热地区的优质糯玉米品种,入选2025年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优秀品种。该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耐高温高湿能力强,在广西、广东等地夏季种植,出苗率仍保持在95%以上,较传统品种提升10-15%。
农艺性状上,锐福22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果穗长22厘米,穗粗5.3厘米,籽粒黄色,糯质细腻,鲜穗产量达18500公斤/公顷。抗性表现优异,高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丝黑穗病发病率低于8%。栽培技术要点:南方地区可春播(3月上旬)或秋播(8月中旬),公顷保苗5.5万株,基肥施有机肥15吨/公顷+磷酸二铵250公斤/公顷,注意防治玉米螟,授粉后26天左右采收品质最佳。
(三)金糯262
由哈尔滨市金牛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金糯262,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多年,2025年因在高纬度地区的优异表现被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推介[__LINK_ICON]。该品种适应北方寒冷地区种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可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作鲜食种植。
金糯262株高258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圆筒型,穗轴白色,穗长21.6厘米,穗粗5.3厘米,穗行数18-20行,籽粒糯质、黄色,鲜粒百粒重26.3克。产量表现突出,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鲜穗产量19517.6公斤,较对照品种垦粘1号增产35.8%。品质上,支链淀粉含量达100.00%,口感纯正软糯。
栽培中需注意,5月5日左右播种,采用直播或地膜覆盖栽培,公顷保苗5.3万株。每公顷施基肥15吨、硫酸钾90公斤和磷酸二铵225公斤,拔节至孕穗期追施尿素225公斤。病害高发年需加强大斑病防治,并与普通玉米保持200-400米隔离种植。
四、2025年苗头糯玉米品种及发展趋势
除已正式审定的品种外,2025年鲜食玉米产业创新大会还评选出一批表现优异的苗头品种,这些品种有望在后续审定中脱颖而出,引领未来糯玉米育种方向。
(一)重点苗头品种
1. 佳糯689:由张家口万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突出特点是果穗硕大均匀,穗长可达24厘米,穗粗5.5厘米,产量潜力显著,较对照品种增产预期达40%;籽粒白色,蒸煮后弹性好,口感醇厚,适合鲜食与加工兼用。
2. 津糯125:圣美奇河北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津糯125,表现出极强的抗病性,经田间鉴定,高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在病害高发区发病率低于5%;熟性较早,出苗至采收期约78天,适合华北地区多茬种植。
3. 京科糯521:北京农林科学院最新选育的京科糯521,于2025年下半年进入审定公示阶段,该品种早熟性突出,且在低温、春旱等逆境条件下仍能保持整齐长势,苗架粗壮,适应性强;果穗较大,口感优异,被列为沣田园创2025-2026年度核心推广产品。
(二)品种发展趋势
从2025年审定品种及苗头品种表现来看,我国糯玉米育种呈现三大明确趋势:一是优质化升级,口感从单纯"黏软"向"黏、软、甜、香"复合品质发展,支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成为核心审定指标;二是功能化创新,高叶酸、高花青素等营养强化品种不断涌现,农科糯336的成功推广带动了功能型糯玉米的产业化进程;三是区域精准化,针对不同积温区、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的专用品种比例持续提升,如北方早熟型、南方抗湿热型品种的针对性不断增强[__LINK_ICON]。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增玉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品种选育和审定力度,平衡品质与产量关系,优先发展早熟品种,通过优化审定标准与增加审定途径,推动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品种选择与推广建议
针对2025年审定糯玉米品种的特性差异,结合不同产区生产需求,提出以下选择与推广建议:
在区域适配方面,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应优先选择积温适配性强的早熟品种,如金糯262、京科糯2000E等,这些品种需≥10℃活动积温2300℃以上,能有效规避早霜风险;华北、黄淮地区可重点推广万糯2013、津糯106等中熟高产品种,兼顾鲜食与加工需求;西南、华南地区应选择抗湿热、抗病性强的品种,如锐福22、美玉27号等,提升雨季种植稳定性。
在用途导向方面,鲜食终端市场可优先选择农科糯336、京科糯521等口感优异、商品性好的品种,注重果穗外观与食味品质;加工领域建议选用佳糯689、津糯607等产量高、出籽率高的品种,降低加工成本;功能食品开发可重点布局农科糯336等营养强化品种,拓展高端市场空间。
在技术配套方面,所有糯玉米品种均需严格执行隔离种植制度,与普通玉米保持200-400米距离,防止花粉直感影响品质;根据品种特性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中晚熟品种如万糯2013公顷保苗5.3万株左右,早熟品种如京科糯609可提高至5.5万株;加强肥水管理与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做好丝黑穗病、玉米螟的综合防治,确保品种优良特性充分发挥。
2025年审定的糯玉米品种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这些品种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突破,不仅提升了种植户经济效益,也为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育种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审定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糯玉米产业将逐步实现从"数量供给"向"质量效益"的转型跨越。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