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存储芯片市场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超级周期”。截至10月30日,A股存储器指数近三个月已暴涨59.42%,7只概念股股价实现翻倍。其中,江波龙市值突破1000亿元,累计涨幅高达210.89%;德明利上涨160.95%,香农芯创更是狂飙275%。
一条内存条的价格涨幅超过黄金,小米创始人雷军公开感叹“内存涨价实在太多”,A股存储概念正迎来史诗级行情。
今年以来,存储芯片市场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超级周期”。截至10月30日,A股存储器指数近三个月已暴涨59.42%,7只概念股股价实现翻倍。其中,江波龙市值突破1000亿元,累计涨幅高达210.89%;德明利上涨160.95%,香农芯创更是狂飙275%。
这场由AI革命驱动的存储芯片涨价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存储巨头计划在第四季度将DRAM和NAND闪存价格上调高达30%,远超此前市场预期。
01 价格狂飙,存储芯片迎来“超级周期”
存储芯片市场的火爆程度,可能远超普通人想象。
从9月开始,存储芯片价格便开始攀升,进入四季度后涨势进一步加速。市场上甚至传出消息,部分DRAM和Flash产品已停止报价,或者“一天一个价”。有业内人士直言,存储芯片的涨幅甚至超过了黄金。
全球存储巨头纷纷亮出涨价牌。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主要内存供应商将在第四季度继续上调报价,幅度上,包括DRAM和NAND在内的存储产品价格将上调高达30%。
这一涨幅明显高于市场预期——9月下旬,三星的计划还只是将部分DRAM价格上调15%至30%,NAND闪存价格上调5%至10%。
价格数据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景气度飙升。研究机构CFM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上半年,DRAM综合价格指数就大幅上涨了47.7%,NAND Flash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9.2%。进入10月份,512Gb Flash Wafer的价格累计涨幅超过了20%。
连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在10月24日发微博直言:“最近内存涨价实在太多”。这句感慨,道出了整个电子产业面临的压力与机遇。
02 七股翻倍,A股存储概念集体狂欢
存储芯片价格的暴涨,迅速传导至A股市场,引发了一场资本盛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近3个月存储器指数已上涨59.42%。在这场存储概念的狂欢中,七只个股表现尤为抢眼,实现了股价翻倍:
江波龙成为最大赢家,累计上涨210.89%,总市值达1186亿元,市盈率181倍。这家曾经的“存储一哥”发布了与HBM应用互补的创新内存SOCAMM2产品,能显著降低AI的推理延迟。
香农芯创涨幅惊人,达到275%,总市值596亿元。公司表示,作为分销商,上游采购价格上涨,分销给下游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存储的市场波动对其毛利变化影响不大。
德明利上涨160.95%,总市值513亿元;普冉股份和东芯股份均涨超110%,总市值分别为202亿元和428亿元。
此外,大为股份近期表现同样亮眼。自10月21日以来,6个交易日内已录得4个涨停板。从今年4月低点算起,其股价已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上涨161%。
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是业绩与估值双双提升。江波龙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7.95%,呈现出典型的“戴维斯双击”特征。
03 AI驱动,超级周期背后有深意
与以往不同,本轮存储芯片涨价潮被业内视为“超级周期”的启动,而非普通的周期性波动。
AI技术的爆发性增长是这一结构性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AI驱动下存储行业供需失衡加剧,预计将开启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该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有望向3000亿美元迈进。
AI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海量算力需求,这对存储芯片,特别是高性能的HBM(高带宽内存)提出了更高要求。HBM是AI芯片模块的主存储器,英伟达、亚马逊、谷歌和AMD这四家自主研发AI芯片的公司占据了HBM需求的95%。
美光公司首席商务官苏米特·萨达纳道出了关键:DRAM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供应紧张,而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HBM需求激增推动的,因为HBM消耗的晶圆容量是标准DRAM的三倍多。
与此同时,各大终端厂商在下半年集中推出手机、PC、AI眼镜等智能终端设备新品,进一步刺激了对大容量、高性能存储的需求。需求端的爆发,恰逢供给端的收缩——TechInsights的10月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DRAM平均库存降至8周,低于去年同期的10周与2023年初的31周,市场供应快速吃紧。
04 国产崛起,全球格局悄然生变
在这场由AI引发的存储“超级周期”中,中国存储企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国际存储巨头将主要产能和研发重心转向利润更丰厚的HBM等高端产品,并相继宣布减产,这为国内存储厂商腾出了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利基型产品端的国产替代。
中国存储企业的技术突破令人振奋。长鑫科技子公司长鑫存储近期宣布已量产高端移动存储芯片LPDDR5X产品,覆盖最高达10667Mbps速率,这一速率与SK海力士去年10月量产的同规格产品完全对标,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长江存储则计划重点推进3D NAND芯片产能爬坡,力争到2026年占据全球NAND闪存市场15%的份额。其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已实现232层以上堆叠3D NAND Flash量产,产能设备国产化率达45%。
资本市场也在为国产存储助力。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推出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存储芯片企业的跨境资金使用效率。在存储芯片进口替代加速的背景下,政策支持为国产化进程注入了强心剂。
一位关注存储芯片的行业分析师指出,尽管目前全球存储产能格局仍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但中长期看,随着国内存储企业的技术迭代,全球存储市场被巨头垄断的格局可能被打破,逐渐走向更加充分竞争的产业态势。
05 前景可期,超级周期还能持续多久?
面对如此火热的存储市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场“超级周期”还能持续多久?
行业内的头部玩家纷纷表示乐观。SK海力士CEO郭鲁正近日在一场活动上公开表示,“对明年存储器半导体市场持乐观态度”。
全球第二大存储模组厂商威刚董事长陈立白更为乐观,他认为“2025年第四季度才是起点,明年产业荣景可期”。
多名知名存储分析师也预测,DRAM和NAND Flash市场目前均出现缺货现象,预计今年四季度及2026年行业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公开信息显示,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原厂正计划将2025年第四季度DRAM的合约价格上调15%到30%。
从供需关系看,TrendForce预计,由于三大DRAM原厂持续优先分配先进制程产能给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同时受各终端产品需求分化影响,今年四季度旧制程DRAM价格涨幅将依旧可观,预计整体价格将环比增长8%~13%,HBM价格环比增长13%~18%。
国泰君安证券在10月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存储行业已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随着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内存容量的需求激增,HBM和DDR5内存的紧缺将进一步传导至整个存储产业链。
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不仅仅是价格的上涨,更是AI时代数据爆发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工智能从训练走向推理,从云端走向终端,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将从单纯的容量增长转向“容量+性能”的双重提升。
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中国存储企业凭借国产替代的东风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正迅速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从HBM到LPDDR5X,从长江存储到长鑫科技,中国存储芯片的自主可控之路越走越宽。
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或许才刚刚开始。
你对这轮存储芯片涨价潮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哪家中国存储企业最有潜力成为国际巨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岩间滴落的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