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0日的岩山科技把A股“利好反杀”的戏码演得淋漓尽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暴涨331.09%的成绩单刚披露,股价便用放量大跌回应,盘中最大跌幅超4%,最终收跌2.59%报7.89元,总市值缩水至441.94亿元。当日31.86亿元的成交额
10月30日的岩山科技把A股“利好反杀”的戏码演得淋漓尽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暴涨331.09%的成绩单刚披露,股价便用放量大跌回应,盘中最大跌幅超4%,最终收跌2.59%报7.89元,总市值缩水至441.94亿元。当日31.86亿元的成交额虽较前一交易日47.42亿元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近一个月高位。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已是其自9月16日触及8.82元阶段高点后,再度在关键利好节点出现资金出逃,31.86亿元成交额背后,主力借利好出货的信号愈发清晰。净利翻倍的“蜜糖”为何成了大跌的“毒药”?
一、盘面直击:31亿成交额下的资金出逃细节
10月30日的交易分时图,完整呈现了岩山科技“利好落地即砸盘”的全过程。早盘集合竞价阶段,受三季报净利大增消息刺激,股价以8.10元高开1.36%,但开盘后仅5分钟,多笔万手级卖单集中涌现,直接将股价砸至平盘线下方,15分钟内跌幅扩大至3%,半小时成交量突破12亿元,占当日总成交额的37.6%,短线抛压释放极为迅猛。
盘中虽有零散资金尝试承接,推动股价短暂回升至7.95元附近,但每次反弹都因缺乏主力资金配合而夭折。午后14点左右,伴随卖单持续增加,股价再度下探至7.85元,直至尾盘才略有企稳。从资金流向看,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59亿元,而中小单呈现明显净流入态势,形成鲜明的“主力出逃、散户接盘”格局。
拉长时间线可见,这种走势早有伏笔。9月16日岩山科技股价触及8.82元阶段高点时,单日成交额高达102.4亿元,显露获利了结迹象。此后股价开启震荡回落,此次三季报披露前3个交易日,股价异动上涨,10月29日成交额放大至47.42亿元,资金预热痕迹明显,如今利好落地后放量大跌,完美契合“预期炒作后出货”的典型特征。
二、业绩迷局:3倍增长的水分藏在哪里
岩山科技的三季报看似亮眼,实则暗藏营收与利润的反向背离,这正是资金不买账的核心原因。
盈利增长并非来自主业造血。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幅超3倍,但营业总收入仅4.66亿元,同比反而下降3.42%。这种“营收下滑、利润暴涨”的反常表现,根源在于盈利结构的特殊性:前三季度投资收益高达4.55亿元,同比激增828.17%,而这主要来自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并非互联网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核心业务的贡献。对比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还处于营业利润亏损5927.3万元的状态,如今单靠投资收益实现盈利,这种增长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问题突出。作为转型科技企业,岩山科技虽布局了AI大模型、智能驾驶、脑机接口等多个热门赛道,甚至宣称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超60%,但营收数据并未体现增长动能。2023年公司营收已降至5.7亿元,较2018年的37亿元巅峰大幅缩水,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继续下滑,说明转型至今尚未找到稳定的主业增长曲线。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25亿元,看似亮眼,实则与投资业务高度绑定,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仍未得到验证。
高估值泡沫加剧市场分歧。截至10月30日,其动态市盈率虽较前期回落,但仍达312.24倍 ,远超A股计算机应用行业平均45倍的估值水平。在当前市场资金更偏好“低估值+主业确定”标的的风格下,这种“概念驱动型高估值”本就面临回调压力,而含金量不足的利润增长,自然无法支撑估值,反而成为主力资金出货的契机。
三、出货信号:从历史到当下的三重印证
判断岩山科技此次大跌为“主力借利好出货”,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有历史轨迹、资金节奏与筹码结构的三重支撑。
历史炒作路径的复刻是重要线索。岩山科技的前身“二三四五”曾因炒作互联网概念,在2013年至2015年实现股价28倍暴涨,随后因业绩无法兑现,从14元跌至1.5元。更名转型后,公司又叠加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至少10个热门概念,股价从2元附近涨至8.82元,炒作路径与历史高度相似。如今利好落地后的大跌,正是“概念炒作-股价暴涨-业绩露馅-跌回原形”历史轨迹的再次上演。
资金进出节奏形成完整闭环。9月15日至16日股价冲高期间,主力资金虽有大额成交,但已开始显露撤离迹象;9月17日后,主力资金持续撤离,截至10月30日,阶段净流出规模显著。此次三季报披露前,资金短暂回流推升股价,10月29日股价涨至8.10元,成交额达47.42亿元,披露后立即放量出逃,形成清晰的“吸筹-拉升-出货”链条,10月30日的资金动向正是出货阶段的关键动作。
筹码结构恶化显露端倪。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岩山科技股东户数增加1.2万户,户均持股量从1.8万股降至1.5万股,筹码呈分散态势。9月16日高点时,高换手率已出现筹码分散迹象,此次大跌中,“主力净流出、散户净流入”的格局进一步加剧筹码分化,散户持仓比例上升,而主力通过大额成交完成筹码转移,这种结构变化往往意味着短期调整难以避免。
四、后市观察:三大信号定方向
对于关注岩山科技的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利润增长是否为陷阱”,不如聚焦三大信号判断后续走势。
第一个信号是7.7元支撑位的有效性。该价位既是近三个月震荡区间的下沿,也是2025年二季度机构的平均成本线,此前市场关注的7.8元支撑位已接近临界。若股价能在此区域站稳,且成交量萎缩至20亿元以下,说明短期抛压已释放;若支撑失守且无承接,下一个目标可能看向7.5元附近,调整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第二个信号是盈利结构的改善情况。需重点关注后续披露的经营数据,若核心业务营收止跌回升,且利润增长与主业形成正向联动,将缓解市场疑虑;反之,若仍依赖投资收益维持盈利,估值回归压力将持续存在,前期炒作泡沫可能进一步挤压。尤其要留意智能驾驶等宣称高毛利业务的营收转化情况,这是验证转型成效的关键。
第三个信号是主力资金的动向变化。若后续出现“成交量放大同时主力资金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的量价齐升态势,可能意味着资金重新布局;但如果持续呈现“缩量阴跌+主力零星出逃”,调整周期可能延长,需警惕概念炒作退潮后的持续压力。结合当前筹码分散的现状,资金重新聚集需要更长时间的整理。
从“二三四五”到“岩山科技”,公司名称与概念标签在变,但“靠概念炒作、非主业盈利”的本质未改。此次3倍净利增长引发的放量大跌,本质是市场对“伪成长”标的的重新定价。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也是一次重要提醒:脱离主营业务支撑的利润增长,再亮眼的数字也可能是陷阱,唯有紧盯营收、筹码与资金三大核心信号,才能避免成为利好出货的接盘者。
特别提醒:本文分享的尾盘操作技巧仅为技术分析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波动大,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市场实际情况独立决策
来源:小米兔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