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K线图,烟灰缸里的烟蒂已经堆成了小山。屏幕右侧的指标栏里,MACD红柱在缩短,RSI超买灯亮了三个小时,KDJ金叉刚出现又拐头向下,还有布林带的上轨压得死死的——这些我花了三个月死记硬背的指标,此刻像一群吵吵闹闹的外行,没人
凌晨两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K线图,烟灰缸里的烟蒂已经堆成了小山。屏幕右侧的指标栏里,MACD红柱在缩短,RSI超买灯亮了三个小时,KDJ金叉刚出现又拐头向下,还有布林带的上轨压得死死的——这些我花了三个月死记硬背的指标,此刻像一群吵吵闹闹的外行,没人能说清明天这只票到底会涨还是会跌。
就在前一天,我刚因为听信“主力资金流入”的消息追高被套,账户里的5万块本金,半年时间亏得只剩3万2。那天晚上我对着妻子抱怨“指标太多看不懂”,她随口说了句“你就不能找个简单的法子?难道炒股非要把自己逼成数学家?”
这句话像根针,扎破了我一直钻的牛角尖。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掉进了“指标陷阱”:每天花4个小时研究12个指标,试图找到完美的买入信号,可结果却是越研究越乱,越操作越亏。那些复杂的公式、缠绕的曲线,不仅没帮我赚钱,反而让我在犹豫和纠结中错过机会,在频繁操作中交了大把手续费。
后来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扔掉所有花里胡哨的指标,只盯着三根均线做交易,从最初的小心翼翼试错,到后来稳定年赚30%,账户本金也从3万2滚到了12万。今天我把这套极简交易法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不是教你“稳赚不赔”,而是想让和我当初一样迷茫的散户知道:炒股不用搞懂所有指标,把简单的方法做到极致,比什么都管用。
一、先搞懂:为什么“指标越多,亏得越惨”?
在说三根均线之前,我必须先跟你聊个扎心的事实:90%的散户亏钱,不是因为懂的太少,而是因为想懂的太多。
我之前认识一个老股民张叔,他的交易软件界面堪称“指标博物馆”:主图上叠着5条均线,副图里塞了MACD、RSI、KDJ、CCI、OBV、成交量VOL,甚至还有他花钱买的“主力持仓指标”。每次跟他聊天,他都能说出一堆专业术语,什么“MACD底背离配合RSI超卖”“KDJ金叉同时OBV放量”,听起来特别厉害。
可实际呢?他去年一年亏了40%。有次我问他:“这么多指标,万一它们信号不一样,你听谁的?”他愣了半天说:“那就等它们都一致呗,可等一致的时候,要么已经涨上天了,要么已经跌到底了。”
这就是很多散户的通病:把“复杂”当成“专业”,以为指标越多,判断越准确。但实际上,市场本质是“多空双方的博弈”,所有指标都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滞后信号”——你用10个滞后信号去判断未来,就像用10把旧尺子量新衣服,不仅量不准,还会让你越来越乱。
更可怕的是,指标太多会让你陷入“选择性相信”的陷阱:当你想买入时,会自动忽略看空的指标,只盯着看多的信号;当你想卖出时,又会过滤掉看空的提示,骗自己“还能涨”。我之前就因为这个,明明MACD已经顶背离,却盯着RSI“还没超买”的信号,硬扛着不卖,结果从盈利15%跌到亏损8%。
后来我才明白:交易的核心是“大概率事件”,不是“完美信号”。与其用10个指标互相矛盾,不如抓住1-2个最核心的工具,把它研究透、用到位。而均线,就是最适合散户的“极简工具”。
二、均线的本质:不是“预测工具”,而是“趋势镜子”
很多人用均线,只会看“5日线穿10日线是金叉,该买;10日线穿20日线是死叉,该卖”,可为什么有时候金叉买了会跌,死叉卖了会涨?因为你没搞懂均线的本质。
简单说,均线就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股价”。比如5日均线,就是过去5天股价的平均值;20日均线,就是过去20天股价的平均值。它的作用不是“预测明天会涨会跌”,而是“照出当前的趋势是什么样的”——就像你看一个人走路,不是看他下一步抬左脚还是右脚,而是看他整体在往前走还是往后退。
举个例子:如果股价一直在20日均线上方,而且20日均线是向上倾斜的,这说明过去20天里,买的人比卖的人多,整体趋势是上涨的;反之,如果股价一直在20日均线下方,20日均线向下倾斜,说明过去20天卖的人更多,趋势是下跌的。
我之前踩过一个大坑:在下跌趋势里,看到5日线金叉10日线就冲进去抄底,结果每次都抄在半山腰。后来才明白,小级别的金叉死叉,在大趋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就像你在逆流游泳,哪怕你手臂划得再快,也抵不过水流的力量。
所以用均线的第一步,不是找金叉死叉,而是先判断“当前趋势是涨是跌”。而判断趋势的最好方法,就是看“长期均线的方向”。我自己常用的长期均线是60日均线,因为60天差不多是一个季度,能反映出中期的趋势变化,不会像5日线、10日线那样频繁波动,也不会像年线那样反应太慢。
三、我的“三根均线交易法”:简单到能记在手机备忘录里
扔掉所有复杂指标后,我最终选定了三根均线:5日均线(短期)、20日均线(中期)、60日均线(长期)。这三根均线覆盖了短期、中期、长期的趋势,既能抓住上涨机会,又能避开大跌风险,关键是简单好记,哪怕你是刚入市的新手,看一遍也能学会。
1. 先定“大方向”:60日均线是“生死线”
我做交易的第一步,永远是打开K线图,先看60日均线的方向:
- 如果60日均线是向上倾斜的,而且股价一直在60日均线上方运行,说明当前是“上升趋势”,这时候可以找机会买入;
- 如果60日均线是向下倾斜的,或者股价一直在60日均线下方,说明当前是“下跌趋势”,这时候无论看到什么金叉、利好,都坚决不买,甚至可以考虑空仓;
- 如果60日均线是走平的,说明市场在“横盘震荡”,这时候尽量少操作,因为震荡行情里,均线信号容易失效,操作越多亏得越多。
我之前有个习惯,震荡行情里总忍不住想“高抛低吸”,结果每次都抛在低点、吸在高点。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只要60日均线走平,就把交易软件卸载,等它明确向上或向下了再装回来。就这一个动作,让我去年少亏了12%。
2. 再找“入场点”:20日均线是“支撑线”
确定是上升趋势后,接下来就是找合适的买入点。很多人会追高买入,结果一买就套,其实最好的买入点,是“股价回踩20日均线”的时候。
为什么是20日均线?因为20日均线反映的是过去一个月的平均成本,在上升趋势里,大部分投资者的成本都在20日均线附近,股价回踩这里时,会有很多人觉得“便宜了”,愿意买入,形成支撑——就像你爬山时,爬到一半累了,会找个台阶歇一歇,然后继续往上爬。
我的买入条件很简单,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
1. 60日均线向上,股价在60日均线上方;
2. 股价回调到20日均线附近,而且没有跌破20日均线(如果当天跌破,但收盘又拉回来,也可以算)。
去年10月,我关注的一只消费股就是这样:60日均线一直向上,股价从25元涨到32元后,开始回调,跌到28元附近(正好是20日均线位置),当天低开后很快拉起来,我就在28.2元买了进去。后来股价又涨到36元,我赚了27%。
这里要提醒一句:如果股价回踩20日均线时,成交量突然放大(比如比前一天多一倍以上),而且是放量下跌,那就要小心了,这可能不是支撑,而是“主力在出货”,最好再等等看。
3. 最后定“出场点”:5日均线是“止损止盈线”
买入后,怎么卖?很多人要么拿不住,赚一点就卖;要么太贪心,从盈利拿到亏损。我用5日均线来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不破5日线就拿着,跌破了就卖”。
为什么是5日均线?因为5日均线反映的是短期趋势,在上升趋势里,股价通常会沿着5日均线往上走,如果股价跌破5日均线,说明短期有很多人开始卖出,可能要调整了——就像你爬山时,突然脚下一滑,虽然不一定会掉下去,但最好先停下来,看看情况。
我的出场规则分两种情况:
- 止盈:如果股价一直在5日均线上方,就一直拿着,直到有一天股价跌破5日均线(收盘时跌破),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卖出。比如我之前买的那只消费股,涨到36元时,有一天突然跌到35元以下,收盘时跌破5日均线,我就在34.8元卖了,赚了23%(比最高点少赚一点,但落袋为安)。
- 止损:如果买进去后,股价不仅没涨,反而跌到20日均线下方,而且跌破了60日均线,那不管亏多少,都要赶紧卖。这说明之前的上升趋势可能变了,再拿着只会亏更多。去年我买过一只科技股,买进去后跌破20日均线,我没舍得卖,结果后来又跌破60日均线,最后亏了15%才割肉,教训特别深刻。
这里有个小技巧:如果股价跌破5日均线,但第二天又涨回来了,而且收盘在5日均线上方,那可以再买回来,这可能只是“短期调整”,不是真的要跌。但如果跌破后连续两天都没涨回来,那就别犹豫了,赶紧卖。
四、我用这套方法踩过的坑: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纪律”
很多人看完方法会说:“这么简单,我也能做到。”但其实,简单的方法最难的不是“学会”,而是“坚持”。我用这套方法的第一年,虽然整体赚了钱,但也踩过不少坑,每一个坑都让我明白:纪律比技巧更重要。
坑1:忍不住“抄底下跌趋势的票”
去年3月,有一只新能源股从60元跌到40元,我看它跌了很多,觉得“便宜了”,虽然60日均线是向下的,但我还是忍不住买了进去,想着“博个反弹”。结果买进去后,股价又跌到32元,我亏了20%才割肉。
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死规矩:只要60日均线向下,不管这只票看起来多便宜,都坚决不买。哪怕错过机会,也比亏钱好——股市里永远不缺机会,但本金亏没了,就再也没机会了。
坑2:跌破5日均线后“心存侥幸”
有一次,我买了一只医药股,涨到18元时,跌破了5日均线,当时我觉得“只是回调,还会涨回来”,没舍得卖。结果第二天又跌了3%,跌破了20日均线,我还是没卖,想着“等反弹再卖”。最后股价跌到14元,我亏了18%才卖,把之前赚的钱又亏回去不少。
从那以后,我给自己定了个“铁律”:只要收盘跌破5日均线,不管心里多舍不得,第二天开盘就卖,绝不犹豫。哪怕卖错了,也可以再买回来,但如果不卖,可能会亏更多。
坑3:频繁操作,忽略“趋势”
刚开始用这套方法时,我总忍不住想“多操作几次,赚更多钱”。比如股价刚回调到20日均线,我就买进去,结果没涨两天又回调,我又卖了,来回折腾了好几次,手续费交了不少,还没赚到钱。
后来我发现,在上升趋势里,最好的做法是“少操作”,一旦买入,只要没跌破5日均线,就耐心拿着,别总想着“做T”“高抛低吸”。去年我拿着一只半导体股,从22元拿到35元,中间有好几次回调,但我都没卖,最后赚了59%,比频繁操作赚得多太多。
五、炒股不是“比谁聪明”,而是“比谁更稳”
从当初的“指标废人”到现在能稳定盈利,我最大的感悟不是“找到了好方法”,而是“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我不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也不再想“每天都赚钱”,而是接受“会错过机会,也会犯错误”,只赚自己能看懂的钱。
很多散户之所以亏钱,就是因为太贪心,总想着“一夜暴富”,想抓住所有机会,结果反而被机会反噬。其实炒股就像种地,春天播种,夏天施肥,秋天收获,冬天休息,有自己的节奏,急不来。
这套“三根均线交易法”,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甚至看起来有点“笨”,但它帮我避开了大跌,抓住了不少上涨机会。我知道,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稳赚不赔”,市场一直在变,我们也要不断学习、调整,但最核心的永远是“简单、纪律、耐心”。
如果你现在还在被复杂的指标搞得头晕脑胀,不妨试试这套方法,从盯着三根均线开始,慢慢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记住:炒股不是比谁懂的指标多,而是比谁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比谁能在市场里活得更久。
最后,想跟大家说:股市里没有“神仙”,也没有“秘籍”,能让你赚钱的,永远是你自己的认知和纪律。希望你能少走弯路,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
文章仅供参考,写文章不易,不喜勿喷哦!小编在这里感谢大家的宽容与支持!
来源:爱炒股的开心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