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SML在中国赚了快一半的钱,转头却得排队向中国申请“稀土护照”——这画面像极点外卖发现骑手是老板本人。12月1日起,只要设备里沾了0.1%中国稀土,就得先盖北京的红章才走得了单,盖不到就得干等。
ASML在中国赚了快一半的钱,转头却得排队向中国申请“稀土护照”——这画面像极点外卖发现骑手是老板本人。12月1日起,只要设备里沾了0.1%中国稀土,就得先盖北京的红章才走得了单,盖不到就得干等。
精密激光器、伺服磁铁全在清单里,等于把ASML的血管掐在手里,库存再多也只能算“纸面战力”。
更尴尬的是,荷兰政府今年又把测量和检测机型拉进管制名单,EUV早已不卖,DUV成了唯一提款机,现在连这台提款机都担心被拔掉插头。
一边是本土政客喊“去风险”,一边是季度报表里42%的营业额写着“Made in China”,ASML像夹心饼干,哪边咬一口都得掉渣。
有人觉得稀土牌是“绝地反击”,但真正让对手冒汗的是牌桌背后的速度。
国产DUV拿下48%市场,把ASML从八成五拖到五成二;14nm良率干到九成;232层闪存量产;昇腾910B跑分逼近H100——每一根曲线都在告诉外界:禁运清单越拉越长,中国赛道反而越铺越平。
稀土新规只是顺手把围栏加高,让“转单”变成“转产”,把“替代”逼成“主流”。
至于安世半导体被点名,汽车圈先体验到痛感:本田加拿大直接砍半产能,沃尔沃零件告急。
车用芯片不算尖端,却像空气,平时没人念,一缺就全员窒息。
北京顺手给安世关上一扇门,也提醒整个欧洲——基础器件一样能被“卡脖子”,只是换了一只手。
ASML砸了13亿欧元去买法国Mistral AI的股份,想用生成式AI“算”出更便宜的EUV,想法很性感,却解不了近渴。
AI救得了光刻平台,救不了镨钕断供,救不了磁铁涨价,更救不了客户转单。
对一家习惯按季度交货的高端设备商来说,任何超过三个月的不确定性都是巨浪,而稀土审批周期写的是“视情况”——翻译过来就是“爱莫能助”。
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日本、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咨询量暴增,可矿山到分离厂至少三年,磁体到设备又得一年,远水解不了近火。
短期内,多数厂商只有两条路——要么高价囤货赌审批,要么干脆把产线搬出中国。
前者压利润,后者拖交付,无论怎么选,成本都会像气球一样飘到终端芯片,最后让全球消费者一起埋单。
更大的图景被悄悄推开:世界可能慢慢冒出两条半导体供应链,一边用中国稀土+中国设备,另一边赌非中国矿山+美日欧装备。
看似“安全”,实则“重播”冷战工业史——从设计软件到制造标准,连螺丝钉都得掰成两套口径。
技术分裂的代价不是加减法,是指数级成本和慢半拍的创新,摩尔定律若被 geopolitics 绊倒,所有人都是输家。
当然,故事不会停在“谁卡谁”。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断供都会催生新玩家:当年日本断腊,美国页岩油横空出世;韩国被限储氢,固态电池一夜蹿红。
稀土这张王牌真正的杀伤力不在于“禁止”,而在于“窗口期”——给国产替代争取两年安静发育,让设备和材料同步突破。
等海外矿山爬完流程,中国磁体可能已把含稀土量降到0.05%,甚至干脆换成铁氮,到那时“管制”二字就自动失效。
对ASML来说,真正的考题不是申请几份出口许可,而是如何在“卖得多”与“断得狠”之间找到第三条路径:把核心部件做成分体式,稀土模块可替换;把供应链拆成“中国版”和“国际版”,数据同宗,硬件异构;甚至干脆在中国放大规模维修与翻新中心,用服务贸易绕过货物管制。
每一次产业地震,都会有人顺着裂缝开出新路,赢家不是喊得最响的,而是最早接受现实、动手重组生产拼图的那一个。
稀土新规只是鸣枪,比赛才刚跑完第一圈。
观众想看“谁求谁”,选手得算“还能剩多少”。
毕竟在这场互掐马拉松里,领跑的秘诀不是甩掉对手,而是别让自己窒息。
来源:雾里从容摸索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