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间里的火药味积累了很久,粉丝群里反复有人把皮衣哥拉进账本,要求“把赚到的钱吐出来还给超群”,而群主不见任何劝止
超群被指在安娜回国后切走亲姐姐的分成,还未履行与外婆每周视频通话的承诺
事情并不是一两句怨言
直播间里的火药味积累了很久,粉丝群里反复有人把皮衣哥拉进账本,要求“把赚到的钱吐出来还给超群”,而群主不见任何劝止
超群粉丝群长期有人指责皮衣哥,而他不加管控,这成了导火索
情绪顶到天花板那晚,皮衣哥在直播间把过程摊开,点名说清楚谁做了什么,谁该负责任
故事要从分成说起
安娜回国后,二姐承担了最细碎的活:联络、协调、出演、照看
最初商量好直播带货按五五分,后来在皮衣哥的努力下改成三七分,结果三七也没见落实
有一次二姐想看看卖货榜,了解到底卖了多少
超群瞪着眼说了句“你看什么”,这让家里人心凉的不是一点点
这不是一次小摩擦,而是合伙做事最关键的信任点被推倒
迎接安娜的仪式也有插曲
超群的父亲不愿张罗,担心影响儿子以后娶媳妇
人情摆在那,安娜外婆一直担心孩子回来受苦,需要看到中国这边的家是真心接纳
那场欢迎宴的五千元是皮衣哥掏的,饭桌上坐着超群的亲戚,不算奢侈,却有个该有的样子
有人会说只是一场酒席,但对外婆来说,那是一颗定心丸
另一个层面是照料与情感
回国之前在巴基斯坦,超群被描述为更关注手机屏幕,小女孩对他不那么亲热
如今镜头里几乎每天都是安娜,因为拍安娜能赚钱,父亲的形象变得温柔了,这种转变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流量?
这是个真问题,旁人不容易得出断语,但镜头之外的细节决定了答案
承诺是另一块硬骨头
安娜回国由皮衣哥和萨拉曼担保,协议写明每周要和外婆通一次视频
这不是大家随口说说
是法院签约写进条文的约束
萨拉曼还被许诺过一部手机,帮忙把孩子带回来,最后换来一句不兑现
萨拉曼的不满不是情绪化,是对约定被撕毁的反应
这一来二去,所谓“好人设”不再站得稳
皮衣哥公开吐槽后,已把超群拉黑,这代表关系实质性的断开
他不是第一次做类似的帮忙
小连、烧烤刘、超群,三个家庭的女儿因为他的参与得以回到中国,前两个家庭给予尊重和体面,这一次却被拖进一场账目和承诺的泥潭
内容生意不能把人情当筹码,协议是底线
在互联网上,这不是孤例
2024年到2025年的旺仔小乔事件就把内容与承诺的边界摆到台面:粉丝因“加私人微信”“门票”等承诺累计打赏80多万未兑现,7月发律师函,10月起诉,至7月27日掉粉696万
商业化很正常,但说出去的话要兑现,否则信任会反噬
上海二中院在2025年7月指出:网络打赏纠纷是否返还,要看双方关系和金额标准,违背公序良俗的赠与可主张无效,普通服务合同通常不支持返还
这份观点提醒所有在镜头前做生意的人,别把灰色地带当成安全区
回到这件事,几个节点清清楚楚
皮衣哥第二次去邯郸,协调分成,最终让超群和父亲同意三七,但执行层面无着落
他随后又回巴基斯坦,还有人情账要还
苏美拉如果来中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明确表示不会带萨拉曼和苏美拉去河北,不愿再卷入流量
这是一种止损,也是一种边界
现在最关键的,是把事情回到正轨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未查到超群的公开回应,也没看到利润分配调整或视频承诺的履行,舆论仍在讨论
讨论热闹,但解决方案不复杂
月底公开直播流水,按约给二姐分成,把三七落到纸面和账上,做到有单可核
这不是面子问题,是合伙做事的常识
还有粉丝群的管理
不管站哪边,纵容粉丝在群里辱骂帮忙的人,都是错的
群是公共场,发言要有边界,不以“护主”为名把人逼到墙角
谁来给这些群设条线,谁来对不当言论说不,是另一件需要马上做的事
外婆的心也需要安定
每周固定视频,不是形式,是让长辈看到孩子状态的窗口
“一周一次通话”这件小事办好,比任何豪言都重要
当一个家庭把最基础的沟通做扎实,外界就少了一半的噪音
镜头之外,家里的日常还在继续
二姑给安娜梳头,动作慢,不拉扯,小孩不躲
二姐被训斥那次,手指僵在屏幕上,话没说完就闭了口
皮衣哥在饭局角落看着安娜,不上前,不抢镜,人心是会看见这些小动作的
帮助过的人不该被当成防火墙,起码不能把账算到他们头上
这件事让人想到一个更实在的疑问:当镜头和收入进入家庭,亲情的秤该怎么摆,谁说了算,谁看账本,谁承担承诺?
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最低标准
协议写的事要做到,分成按约给,公共发言有边界,孩子的感受放前面
别被流量冲昏头,透明和守信是最好的“人设”
人们对超群的期望并不苛刻
把钱分清楚,把话说到做到,就能把这条路走长
有网友说希望安娜过好日子,这句希望没有别的含义,质朴得像家门口的一碗面
内容行业常常把人带向镜头中更亮的地方,但亮光不该去刺伤一起走路的人
这件事不是哪一方赢或输的问题,而是能否让参与者都保有体面
从来时路走回去,把该补的补上,把该管的管好,才能让下一步不再踉跄
来源:山隅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