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流量为王”“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宣传工作是抢抓流量入口的关键。单条短视频可以获得140万次的曝光量,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数、手机银行App用户数双双突破百万,自建的宣传渠道成为客户争先“投放广告”的平台……深耕一个地域的农商银行如何持续提升宣传“影响力”,
深耕一个地域的农商银行如何持续提升宣传“影响力”,进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苏州农商银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
夏立军
在以“流量为王”“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宣传工作是抢抓流量入口的关键。单条短视频可以获得140万次的曝光量,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数、手机银行App用户数双双突破百万,自建的宣传渠道成为客户争先“投放广告”的平台……深耕一个地域的农商银行如何持续提升宣传“影响力”,进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苏州农商银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
宣传可以塑造强有力的品牌
高质量发展既要靠业务战场上的“硬实力”,也要靠宣传战场的“软实力”。近几年,从局部区域对比来看,县域农商银行的业务发展优于市区农商银行,乡镇支行的业务发展好于城区支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农商银行在县域、在乡镇深耕更久、品牌认可度更高。只有品牌强,才能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内部人员如何流动,都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始终保持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品牌的成功塑造离不开亮点突出的宣传。苏州农商银行从渠道建设和内容生产两方面不断提升宣传工作,目前建立的自有宣传渠道有“两微一端一网一抖一报”,即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手机银行客户端、官方网站、抖音账号、纸质行报。自有宣传渠道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的宣传平台、各大媒体平台共同形成了立体的宣传矩阵。去年,官方微信号累计发布推文285条,粉丝突破100万,总阅读量超90万次;发布短视频75条,浏览量超80万次。“寻小镇滋味”系列和“苏农二十年,幸好有你”“苏农向上、链接无限”等短视频曝光量突破1023万次,获得广泛传播。在内容生产上,以纸质行报、短视频阵地为依托,以总行办公室为主体,形成了“编前会”制度,每月确定当前宣传重点、统筹发布渠道,通过头脑风暴、集中讨论等形式激发创新点,保障宣传工作高质量完成。在外部媒体对接中,形成了全国—省—市—区四级媒体差异化的对接机制。全国性媒体以专业性的深度分析为主,通过高管发表文章等形式,重点宣传发展经营中的特色做法,去年共计发表各类文章31篇。省级媒体主要围绕上级单位要求,抢抓本省宣传热点,以各类政策落地宣传为抓手擦亮品牌。市、区两级媒体以业务宣传为主,以地域化、特色化的方式,重点讲述苏州农商银行和地方共同成长的故事,过去一年,全行在各类外部媒体发布宣传稿件超500篇。
宣传可以搭建良性互动平台
宣传工作让我们跳出日常工作的局限思维,是推进发展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加速剂。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做好宣传工作、重视宣传工作,是学习借鉴和自我提升的关键。做好宣传工作,就必须“知己知彼”,要在全行业视角下来审视自身的发展阶段,做到“睁眼看同业”,充分发扬“人无我有”的长板,弥补“人有我无”的短板,才能不断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我提升。
对中小银行来讲,受限于自身资源和定位,相较于大型银行,自主的金融创新更加困难,如何实现稳健提升、特色化经营,是必须攻克的难题,而优秀同业、上级单位的宣传重点,恰恰可以拓宽我们的解题思路。从网点周边营销热点的获取,到金融产品的优化升级;从服务细节的提升,到全行战略规划的调整;从发展模式的创新,到各类金融政策的落地……每一篇宣传报道的背后,都潜藏着可以学习借鉴的秘诀。内部宣传中的经验交流更加直白有效,苏州农商银行通过内网OA等渠道,共享相关部门、支行的经验做法,激发一线员工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思路;在行报设立“反诈专栏、新规速递”等栏目,紧跟行业动态与政策导向,及时为全行员工更新知识库;“产业集群说”等短视频栏目,通过分享专业的产业分析,为业务审批等环节提供更具实际意义的信息参考。
宣传可以重塑高效生产逻辑
宣传工作从来不是凭空出现、曲高和寡的,做好宣传工作不仅是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锦上添花,具备“宣传思维”,更可以重塑生产逻辑,驱动价值创造。苏州农商银行不仅建立了一支150人的信息员队伍,更是号召全员行动积极参与全行的宣传工作,其目的一方面是扩充宣传的素材,从不同角度讲述苏农故事,提升宣传的质效;另一方面是鼓励更多员工树立“宣传思维”,帮助员工在自媒体时代培养以下三方面能力。
一是培养策划“亮点”的能力。宣传不仅是事情发生了,再去考虑如何包装、如何提炼,而是从一而终的提前策划。比如最近热炒的小米汽车,在发布会之前,公关团队就已经在为后续的热点炒作做出完整策划,为网络二创提供各种“梗”。成功的宣传案例,从来不是听之任之的野蛮生长,都是提前谋划的产物。具备“宣传思维”,就是要在工作谋划之初,提前设想好两个问题,即现阶段要做出哪些亮点,做出这些亮点后要怎样配套做出宣传。
二是培养提升“流量”的能力。“流量即用户”,银行发展是“以客户为中心”,那么银行的宣传,特别是新媒体宣传也要“以流量为中心”。相较于过往宣传独属于传媒业,现如今新媒体的诞生使得所有人都有信息生产的机会,“万物皆媒”的时代下,每个个体都成为了信息传播的节点,谁能做好宣传工作,谁就能把握住流量入口,实现“内容生产—精准投放—流量转化—价值创造”全链条转化,才能为业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三是培养找准“小切口”的能力。宣传工作对有些员工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儿,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遇到了和小时候写日记一样的难题,不知道写什么,觉得每天发生的事情都一样,没有亮点、没有宣传的必要。其实不然,同一件事情,要学会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成功的反诈案例、上门的暖心服务,都是可以宣传的内容。这就要求每一位员工做有心人,具备发现宣传“小切口”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对工作中各类细节进行反思与提升,进而不断优化各类业务流程。
宣传就是生产力,做实了就是战斗力,做多了就是竞争力,做久了就是生命力。未来的银行竞争,本质上是信息传播效能的竞争。我们要拿起手中笔、用好心中情,讲好故事、树好品牌,共同孵化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