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军太平洋舰队表示,周日(10月26日)下午,两架分别来自“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在30分钟内相继坠入南中国海。“海鹰”直升机的三名机组人员被救出,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的两名飞行员弹射并安全回收,五人“都安全且状况稳定”,舰队在声明中
半小时内美国在南海掉了两架战机,这效率也太高了吧,啥武器能不声不响的干下两架战机还能让美国海军闷声不吭呢?
美联社报道称,海军太平洋舰队表示,周日(10月26日)下午,两架分别来自“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在30分钟内相继坠入南中国海。“海鹰”直升机的三名机组人员被救出,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的两名飞行员弹射并安全回收,五人“都安全且状况稳定”,舰队在声明中说。
这美国海军的航母近年来发生事故概率很高啊,列出来给各位长长见识:
2025年2月:碰撞事故,与货船 Besiktas-M 相撞,地点在埃及塞得港附近的地中海水域。
2025年4月28日:飞机坠入海,一架 F/A-18E Super Hornet 在红海部署期间,从航母机库舱区被拖曳过程中掉入海中。
2025年5月6日:飞机坠入海(着舰失败),一架 F/A-18F Super Hornet 在尝试降落于航母甲板时,逾闸制动钢缆(arresting cable)未能拦住飞机(hook 没抓上钢缆),飞机滑出航母甲板落入红海,飞行员安全弹射获救;
2024年12月,友军误击 / “friendly fire”,一架 F/A-18F Super Hornet 属于 VFA-11 航队,从 Harry S. Truman 出发,在红海上空被另一艘美国军舰(巡洋舰 USS Gettysburg)误击击落。
要说在红海出事故也情有可原,毕竟是和胡塞武装在作战,虽然对方是拖鞋军,但这也算是作战,所以有点损失也属正常,但问题这是在南海,尽管中国海军还来驱赶下,但也不至于搞到起摩擦嘛。
不知各位记不记得,卡尔文森号在2022年1月24日,一架 F-35C Lightning II 在航母降落操作中发生事故,撞上航母甲板后滑出甲板,掉入南海!2022年3月2日,由美海军与民用打捞团队在约12,400英尺(约3,780米)深 的海底将残骸成功打捞。
所以有两个问题,这南海到底啥情况,红海掉正常,但南海也掉,为什么其他地方就不掉?难道真像“听风的蚕”说的那样PLA搞事了?
从理论上来看也不无可能,比如PLA的电磁武器确实比较牛逼,用超大功率的电磁波烧毁机载电子设备,以目前的战斗机来说一旦机载电子设备被摧毁,基本上就彻底失控了,坠机事小,飞行员能生还就不错了。不过大功率电磁武器聚焦距离有限,应该只能在视距内操作。
另一种干扰,现代舰载机降落时比较容易操作,航母虽大,但要在大海中对着这艘300多米长的航母成功降落,需要助降系统。最常见的就是“菲涅尔透镜”着舰系统,这是一组光学透镜加灯光组成的辅助着舰系统,下降航道高了或者低了都都能被飞行员看到,只有沿着正确的下滑曲线才能看到正确的灯光。
光学助降系统缺点也很明显,雾、烟、雨、浪花都会造成干扰,夜间海雾 + 舰体摇晃进一步加剧视觉错觉;在低能见度环境下(能见度低于1海里)光学系统基本无效,所以又有了雷达助降系统,比如ACLS(Automatic Carrier Landing System)和JPALS(Joint Precision Approach and Landing System)等。
这类系统可以通过舰载 AN/SPN-46 雷达自动锁定飞机,实时提供下滑角与航迹误差或者通过GPS差分定位(DGPS),可在能见度为“零”的情况下进行自动进场,但是这些系统都依靠雷达电磁波胡总定位GPS的数据,一旦被干扰就白瞎了。
但是问题来了,F/A-18E/F需要助降系统这点没错,毕竟这是固定翼战斗机,但直升机也坠海算是怎么回事?从降落航母来看,直升机需要的不是助降系统,而是导航系统,因为只要导航到能目视航母就可以了,再追踪航母到甲班上空,同速悬停即可完成着陆了。
连直升机都坠海,这就是这次南海坠机的神秘之处了,也许美军出门没看老黄历吧,这日子不适合出门,美军非得强行出门,你看不就出事了嘛!
来源:星辰大海的种花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