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妇联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科普赋能扬帆计划”,依托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出“未来科学家”成长项目,于10月26日开展第二场活动,30名在宁困境儿童和15名女大学生志愿者结对,走进南京地铁实训基地,沉浸式解锁站台设备、轨道道岔、模拟驾驶等核心场景,在动
江苏省妇联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科普赋能扬帆计划”,依托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出“未来科学家”成长项目,于10月26日开展第二场活动,30名在宁困境儿童和15名女大学生志愿者结对,走进南京地铁实训基地,沉浸式解锁站台设备、轨道道岔、模拟驾驶等核心场景,在动手实践与职业体验中,读懂地铁运行的奥秘,种下热爱科学、服务城市的种子。
解锁站台“奇妙”设备
解密轨道变道密码
“地铁怎么‘拐弯’换轨道?”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开启了道岔探索之旅。导师先用拼图游戏热身:将地铁站平面图拆分,让大家在拼凑过程中定位道岔位置;随后带领“穿越”轨道实训区,亲眼见证道岔通过机械结构切换轨道的全过程。最令人兴奋的“给地铁劈叉”环节,孩子们和女大学生志愿者以小组为单位,亲手操作道岔控制装置,看着铁轨缓缓转动、精准对接,直呼“太神奇了!”
体验站务日常
“您好,请往这边排队候车!”“这是您的车票,请拿好。”在站务员体验环节,孩子们穿上模拟制服,变身“小小站务员”。他们学习购票指引技巧,为女大学生志愿者模拟的“乘客”提供服务;站在站台安全线旁,练习规范的候车引导手势。“原来站务员要管这么多事,既要帮大家买票,还要保证安全!”亲身体验后,孩子们对“责任”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走进“地下指挥中枢”
调度大厅是地铁运行的“最强大脑”,这里的屏幕实时显示着线路、客流、列车位置。导师带着孩子们走进这片“神秘区域”,讲解如何通过调度系统监控列车发车、到站时间,如何根据客流调整运行计划,以及突发事故时的应急调度方案。“如果前一列地铁晚点,后面的车会撞上吗?”面对孩子的担忧,导师用调度系统演示“间隔保护机制”,让大家明白“地铁不堵车”的秘密。
体验模拟驾驶舱
“列车即将发车,请站稳扶好!”随着模拟驾驶舱的播报声,研学活动迎来高潮。孩子们走进4D全景驾驶模拟舱,握紧操作杆——推动,列车缓缓启动;轻拉,列车平稳停下,眼前的屏幕同步展现隧道、站台的真实场景。在沉浸式驾驶体验中,他们学习判断信号灯、控制车速,感受“驾驭钢铁巨龙”的成就感。“原来地铁没有方向盘,但比开车更需要细心!”一名孩子摘下模拟驾驶帽,兴奋地和女大学生志愿者分享感受,“我以后想当真正的地铁驾驶员!”
溯源地铁诞生
“造一辆地铁需要几步?”“地铁是怎么‘运’到轨道上的?”在科普课堂上,导师从伦敦第一条地铁讲起,梳理地铁从半开放式到智能型的发展历程,详解地铁设计、制造、调试的全流程。孩子们带着“地铁线网怎么规划”“车站选址有什么讲究”等问题认真聆听,还通过图文手册“见证”地铁从图纸到实体的蜕变,纷纷化身“地铁知识小专家”,互相考问专业术语。
畅想未来交通
“未来地铁能运货吗?”“能不能像飞船一样快?”在“未来地铁设计师”环节,孩子们围绕“城市交通新需求”展开讨论:有人想设计“太阳能动力地铁”,有人提议“地铁车厢能变身为移动图书馆”,还有人画出“能跨线直达的智能列车”。大家在女大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动手拼装地铁模型,把奇思妙想融入设计,用巧手和零件,制作出专属于自己的“地铁”。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打开了接触城市交通科技的大门,更为女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从认知到实践”的职业体验平台。未来,省妇联将继续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科普赋能扬帆计划”,整合更多优质科教资源,开展更多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研学科普系列活动,为广大青少年点亮探索科学的明灯,种下创新与突破的种子,激发服务城市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群体在科技领域书写精彩篇章,为社会注入活力,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巾帼力量。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