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这深情的旋律在街头巷尾响起,它已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背景音乐,更是克拉玛依人共同的心跳。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首唱出戈壁明珠崭新容颜的歌曲,诞生于市第一中学退休语文教师郭志宪的书桌,也诞生于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一份为家乡“正名”的情愫,和一代人见证戈壁变
与一座城结下一生情
郭志宪 《克拉玛依欢迎你》
当这深情的旋律在街头巷尾响起,它已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背景音乐,更是克拉玛依人共同的心跳。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首唱出戈壁明珠崭新容颜的歌曲,诞生于市第一中学退休语文教师郭志宪的书桌,也诞生于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一份为家乡“正名”的情愫,和一代人见证戈壁变花园的一脉深情。
母声牵乡愁:一封装满“新克拉玛依”的信
那个深秋的傍晚,郭志宪至今记忆犹新。电话那头,远在沈阳的母亲轻声哼唱着《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歌声透过听筒缓缓流淌,一份深情的母爱也随之翻涌。“儿子,你想家了没有?我听人说,你那儿还是戈壁沙漠的,很苦吧?”母亲问。
放下电话,郭志宪久久无言,凝望窗外,他的眼前依次闪过的是这样的画面:
清晨的微风中,人民广场上的白鸽成群飞过,发出一阵悦耳轻盈的哨音;
傍晚的夕阳下,克拉玛依河的粼粼波光,在一片绚烂中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华灯初上时,文化街的灯光渐次亮起,将整条街道点缀得如梦似幻……
而这一切,远在沈阳的母亲,以及许多和母亲一样的外地人并不知晓,他们的脑海中对克拉玛依仍然保留着“风吹石头跑”“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荒凉场景。
想到这里,郭志宪觉得,不能再等了,必须要做点什么。他转身走进书房,取出一摞他几年来精心拍摄的克拉玛依风光片,沉浸地欣赏着:清澈的克拉玛依河上,水鸟翩跹起舞;绿树成荫的街道旁,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友谊大桥如彩虹般横跨两岸,连接着城市的昨天与明天……每一张照片,都是这座城市蜕变的见证。
“那一夜,我几乎彻夜未眠。”郭志宪回忆说,“我把这些以水、树、花为背景的照片精心挑选出来,塞满了整个信封,想寄给妈妈。我想告诉妈妈,还有更多人,我的第二故乡克拉玛依早已不再是旧模样!”
正是这份如同游子寄回家的“成绩单”,成了《克拉玛依欢迎你》这首歌曲最原始、最真情的底稿。在那封信的最后,他这样写道:“妈,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人都通过歌声认识今天美丽的克拉玛依。”
童言催初心:一句“外面知道吗”的诺言
如今的克拉玛依河中心景区,歌曲《克拉玛依欢迎你》已经成为水幕电影的背景音乐之一,时常回荡在游人周围。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就在照片寄出后不久,一次春游让郭志宪创作的种子彻底破土而出。
那是引水工程通水后的第三个春天,郭志宪带着学生们前往克拉玛依河。大巴车沿着河边行驶,车内突然安静下来。学生们齐齐整整地盯着窗外。
“老师,快看!水鸟在浪花上跳舞!”
“哇,我们克拉玛依,像画一样美!”
学生们不断发出这样的感叹。
郭志宪看到的是,学生们清澈的眼眸里,倒映着水天一色的光芒。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惊艳与归属感。此时,一名学生问:“郭老师,克拉玛依这么美,外地的人知道吗?”
这一问却让郭志宪的心被扎了一下。那一刻,母亲电话里的牵挂、孩子们纯净的目光、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他心中汇成一股细流。
“是孩子们纯净的眼睛,为我擦亮了看家乡的视角。”多年后,当郭志宪回想起那一幕,仍动容地说道,“就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为这片土地写一首歌,要让它的新名字——‘戈壁明珠’‘西圣地’,随着歌声传遍四方。”
半生融一城:一曲唱透“心灵故乡”的情
从那天起,这位语文教师便开始了他的“寻美之旅”——
黄昏中,他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用诗人的心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黑油山前,看着汩汩涌出的油泡,他仿佛听见了石油父辈们“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铮铮誓言。那些依然从地底不断涌出的黑色原油,在夕阳下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诉说着这座城市不朽的传奇……
他在友谊大桥上徘徊,看它如彩虹般连接着过往与未来。桥下,是潺潺流淌的克拉玛依河水,映照着两岸高耸的楼宇。在他看来,这座桥,不仅连通了城市的南北,更连通了克拉玛依的工业传统与现代化梦想。
在克拉玛依河景区的流转驻足中,郭志宪看到的是这里春日绽放的郁金香、夏日嬉水的人群、秋日金黄的落叶、冬日里雾凇点缀的枝头……
他仔细记录着这些美好,将它们都化作歌词中生动的意象。
“歌词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是我们克拉玛依人亲手创造、鲜活生动的家园。”郭志宪说,歌词中“伸出双臂拥抱你”,是石油人特有的直白热情;“留下你的情和意”,是这片土地对每一个过客最真诚的期待……
我在克拉玛依工作生活了30多年,女儿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郭志宪深情地说:“我有两个故乡:沈阳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家乡,克拉玛依,是我永远的心灵故乡。”
正是这份特殊的情感,让他在歌词创作中倾注了双重的爱——既有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又有建设者对亲手创造的家园的自豪。创作过程中,他常常想起自己三十多年前初到克拉玛依时的情景。那时的城市,确实如外界想象的那样荒凉。但正是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用她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所以,当他写下“江南塞北风光美,美不过我们克拉玛依”时,眼前浮现的是母亲收到照片后打来的那个电话:“儿子,妈真想去看看你笔下的克拉玛依……”
如今,当《克拉玛依欢迎你》的歌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响起,它早已从一个人的倾诉,化作了一座城的共鸣。在文化街的夜市里,在外地游客的手机里,在归乡游子的行囊里,这首歌如同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着克拉玛依的过去与未来。
对于郭志宪而言,这首歌不仅记录着黑油山的传奇与水草丰美的今天,更珍藏着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那是母亲在电话那头的牵挂,是孩子们看见河水时的惊叹,是三十多年他来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
“现在,我常常带着小孙女在克拉玛依河边散步。当她跟着广播哼唱‘远方的客人欢迎你’时,我知道,这首歌已经成为了新一代克拉玛依人血脉中的记忆。而这,正是我这个外乡人,对这片心灵故乡最好的回报。”郭志宪说。
从黑油山到友谊桥,从世纪公园到古海机场,郭志宪创作的这首歌,是他写给这座城市的情诗,也是这座城的人们向外界表达的共同心声:克拉玛依,欢迎您!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姚欣雨
来源:克拉玛依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