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29天,大量联邦雇员排队领取救济食物,多个机场正常运行受阻等情况依然没有解决。而造成这种局面,源于美国政坛的“极化”。特朗普重回白宫后,就不断打破美国法律和政治惯例,使得民主党退无可退。现在,美国两党的核心矛盾是奥巴
美国政府停摆已经逼近历史纪录,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就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如愿与中方进行了会晤,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这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29天,大量联邦雇员排队领取救济食物,多个机场正常运行受阻等情况依然没有解决。而造成这种局面,源于美国政坛的“极化”。特朗普重回白宫后,就不断打破美国法律和政治惯例,使得民主党退无可退。现在,美国两党的核心矛盾是奥巴马时期的医改,特朗普非常想要将其推翻,但民主党无法妥协。但美国政坛落到这局面,民主党有很大责任,正是因为他们率先用所谓“政治正确”,来打破美国法律和政治惯例,才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而且,政治一直被认为是“妥协的艺术”,但民主党却弄出了美国版本的“洛水之誓”,他们在与时任美国众议长麦卡锡达成协议,推动紧急拨款法案通过后,却在“罢免投票”中集体投出赞成票,使得麦卡锡黯然下台。这种“洛水之誓”的做法,除非能带来天大的好处,否则绝不能用。如果麦卡锡的下台,能让民主党在众议院获得压倒性优势,让共和党彻底陷入被动局面,那也就没用了。然而,民主党既没有就此控制众议院,还让共和党建制派被迫与特朗普的“maga派”合作。这起事件,给民主党后续在美国大选中惨败,特朗普再次上台埋下了伏笔。
有分析指出,从美国政府停摆就能看出,所谓的“西式民主”,最后的结果就是群体不断划分,然后抱团取暖,然后再进行划分,再抱在一起,这种无限的循环、切割,只会让国家彻底变成“一盘散沙”。如果是类似美国的两党制,那么国家政策就会像钟摆一样摇晃不定。若是德国这种多党制,那么重要决策很难实施。比如默克尔推动“北溪”管道建设,本来是利好德国和欧洲。但默克尔的接班人却因为“政治不正确”等因素,冻结了“北溪”管道,后续对管道被炸毁一事也不积极调查。
而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如愿以偿,在韩国釜山与中方领导人进行了会晤,还达成了三项成果。具体内容是:特朗普取消10%所谓“芬太尼关税”,暂停一年“50%穿透规则”和301调查,并把24%的关税暂停一年,换取中方也暂停实施相关反制措施。中美平等减免制裁,可以说是公平、双赢的结果。但中美关税战本就是特朗普挑起的,他折腾了大半年的时间,什么便宜都没有占到,最后只能把关税又回调到关税战前的水平,其实他已经输了。更重要的是,中方已经通过法律和关键工具,给国际社会“立规矩”,美国则是第一个服从的国家,这意味着什么,已经无需多言。接下来,中方将“收拾”此前“强制接管”中企旗下子公司的荷兰,特朗普则能腾出精力处理美国国内事务。
那么,特朗普要处理什么“国内事务”?答案很明显,就是完全颠覆以美国建制派为核心的体系,建立以特朗普集团为核心的新框架。当年的罗马共和国,也是内部派系斗争激烈,造成元老院最终停摆,使得罗马民众对“民主”彻底失望。在这个时候,凯撒站了出来,说出了名言“骰子已经抛下”,带着自己的军队跨过了卢比孔河,在民众的拥护下成为“终身独裁官”,把所有权力集中在他一人之手,成为罗马的“无冕之王”。现在的美国,也面临类似局面,特朗普已经不止一次在社媒发表自己戴王冠的图片了,意图非常明显。当年凯撒能做的事,现在特朗普也想要做到。在与中国达成“暂时和解”后,特朗普已经没有什么顾虑了,他接下来很可能会有大动作,我们将持续关注美国的局势发展。
来源:陈彬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