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流浪大师”沈魏参观“陆俨少美术馆”时,对展馆中谢稚柳评价陆俨少的文字中“履薄临探”进行了纠错,认为美术馆抄录有误,应为“履薄临深”。理由一是根本没有履薄临探这个成语,二是“临探”二字都是动词,和“履薄”结构也不一致,不符合常理。
前段时间,“流浪大师”沈魏参观“陆俨少美术馆”时,对展馆中谢稚柳评价陆俨少的文字中“履薄临探”进行了纠错,认为美术馆抄录有误,应为“履薄临深”。理由一是根本没有履薄临探这个成语,二是“临探”二字都是动词,和“履薄”结构也不一致,不符合常理。
网传沈魏在纠错后,遭到了美术馆的驱赶。网上也有一段沈魏被保安驱出美术馆的视频广为流传,视频中沈魏也是大发脾气,称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建美术馆,竟然不让宣传。还把自己当小偷一样防着,称自己感受到了侮辱。
事件在网上传开后,很快就引发了全网的热议。很多网友对美术馆驱赶沈魏表示愤慨。另外,不少网友还发现这篇文章中,还有一处错误,就是“山功”二字,应该改为“山动”才对,这样才能和下文的“水流”“云飞”对应,“山功”显然也错了。
而随后,美术馆的两个操作更是再次引发争议。首先是工作人员在回应网友询问时,态度傲慢,称不会抄错的,原稿就是这样写的。其次,陆俨少美术馆不想着怎么改正错误,却突然宣布闭馆三天,来冷处理此事。
而在美术馆闭馆的三天时间里,网友们的争论却炸开了锅。主要因为,有网友也找到了,不少“履薄临探”的证据,比如在2000年8月出版的《陆俨少研究》一书中,写的是“履薄临探”,和“山动”而在2008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荣宝斋-2008三期》中则写的是“履薄临深”。
而美术馆也在此期间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是,文字是从08年嘉定报所摘抄,而该报纸上就是写的“履薄临探”和“山功”,因此美术馆也就这么抄录了。有网友找出当期报纸,确实如美术馆所说。
这件事到此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临探”还是“临深”?似乎双方都能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
而就在10月30日,沈魏一锤定音,回应了“临探”“临深”之争。称有人已经找到原稿,就是“履薄临深”才正确。
并给出一个最合理的推测。当年“嘉定报”在抄录原稿时,就出现了错误。而导致美术馆后来抄录时也跟着抄错了。
沈魏所指的原稿,大概率是一位网友找出的1991年港版的《陆俨少书画藏品集》,在该书第一页就明确写的是 “履薄临深”和“山动”。而这个91年的版本也是能查到的最早的版本,虽然也不是手稿 ,但被网友认为是原版。
所以,到这里为止,大部分网友心目中“胜负已分”, 真相大概率如沈魏所说。美术馆因无心之失,跟着报纸抄错了。
沈魏在一锤定音后表示,有人说自己立功了,自己并不认为有功劳,只是用一份严谨警醒大家。坦言发现错误,不要认为自己很厉害,美术馆出现错误,也不必认为自己有很大的罪过。
沈魏更是建议美术馆,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宣传文化。格局放大一点,比如这次事件,完全可以邀请老沈再回美术馆宣传,岂不是共赢了。
而除了回应“如履临深”之争,沈魏还在几日前回应了,流传于网络的两大误会。
第一个误会是,“向馆方纠错,引发对方不满”,沈魏称实际上,自己当时就是在直播间随口一说,根本没有对馆方人员说,对方也不知道。
第二个误会是,“沈魏是因纠错被馆方驱赶”,沈魏称实际上馆方也很无奈,当时自己是被黑粉举报了。美术馆被动地请自己出去。
所以说,这件事就到此为止,算是大结局了。
不过,而有网友则晒出陆俨少美术馆该展板最新的照片,发现展板将“山功”改成了“山动”,但“履薄临探”尚未更改,小海认为,可能是保留最后一点倔强吧。
实际上,对古籍、文化如数家珍的沈魏,已经多次在不同展馆中发现错误,并帮忙纠正。比如此前在徐悲鸿艺术馆中指出一幅“雄狮侧目图”不完整,右侧应有一条小蛇。而网友也找到原图,确实有一条蛇。
再比如,在和县文化馆中发现展厅里一幅标注伍子胥名字的画像出现错误,称该画像应该是孙武画像,订正后该展馆虚心改正。
还有在一个展馆里,沈魏看到该馆有一段介绍是“三月中旬的一个暑天”,沈魏认为表述错误,三月属于春天,再怎么也不能是暑天。直言自己也不是故意找错,只是有一点质疑。
当然,网上还有很多沈魏纠错的例子。可以看出,沈魏虽然流浪20多年,社会地位不高。但其文学素养,知识之渊博,远超很多专家。而且他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镜,语言组织能力也强,更难得的是,写了一手好字,还会画画。被网友称为“流浪大师”毫不为过。
来源:小圆影视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