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2年后,一半的体重又回来了?坚持这5个方法让你的体重不再失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20:26 1

摘要:终于熬过了无数个在健身房力竭的黄昏后,体重秤上变化的数字成了你努力后的勋章。

你,拒绝了朋友组局的烧烤火锅;

你,清空了购物车里所有的零食和饮料;

你,熟记了每一种食物的营养和卡路里;

终于熬过了无数个在健身房力竭的黄昏后,体重秤上变化的数字成了你努力后的勋章。

当你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放松一下”,回归“正常生活”时,体重却悄然反弹,甚至超越从前。

这并非个例,一项系统综述纳入了8项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并随访3年以上的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1-2]:

减重后体重难以维持,问题出在哪里?答案可能恰恰在于我们试图回归的“生活方式”本身。

许多人将“减重期的生活方式”与“维持期的生活方式”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这是最大的认知误区,在他们看来,达到目标体重后,就可以从“战斗模式”切换到“巡航模式”,可以适当放松对饮食和运动的要求。

但科学告诉我们,维持体重本身,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主动行为,5个解决方案来告诉你,减重后体重如何维持不反弹。

解决方案一

坚持规律称重

➤具体做法:

每周选择1-2个固定时间(如周一早晨、周五空腹)称重,并记录趋势。一旦发现体重连续2-3周持续上涨超过你目标体重的2.5-5%(例如,对于目标体重60公斤的人,即上涨1.5-3公斤),就立即启动应对计划。

➤科学依据:

美国国家体重控制登记处(NWCR)通过对成功减重并长期维持者的大型跟踪研究得出结论:那些成功维持平均13.6公斤减重效果超过10年的成员中,75%的人会每周至少称重一次。研究发现,规律的自我称重是防止体重“悄悄”反弹最有效的预警手段之一[3]。它能让你在体重小幅上涨时及时采取行动,避免体重持续上涨难返。

解决方案二

优化营养结构

➤具体做法:

在日常饮食中,确保每一餐都有优质蛋白质。例如,早餐可以选择鸡蛋/酸奶,午餐和晚餐可以是手掌大小的瘦肉、鱼、虾、豆腐或豆制品。目标是让蛋白质摄入量占到你每日总热量摄入的 20-30%。

➤科学依据:

蛋白质在体重维持中扮演着双重角色。首先,它能提供极强的饱腹感,显著优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从而自然减少总食量[4]。其次,在减重后,身体的基础代谢会降低,其中一部分是肌肉量的流失。充足的蛋白质摄入,结合力量训练,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肌肉。而肌肉是活跃的代谢组织,保留肌肉就是支撑你的基础代谢率,对抗“代谢适应”带来的能耗下降[5]

解决方案三

采用“混合运动”模式

➤具体做法:

不要只依赖跑步或跳操。将你的运动计划升级为:

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

每周加入2-3次全身性的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划船、推举等),每次针对主要肌群进行练习。

➤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力量训练是防止减重期间及之后肌肉流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6]。 增加肌肉量意味着你即使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NWCR的数据显示,其成员平均每天通过运动消耗大量热量,而力量训练是他们普遍采用的方式。这种组合拳能全方位提升你的能量消耗,对抗代谢下降。

解决方案四

提升“非运动性活动产热”

➤具体做法:

有意识地将活动融入每一天的碎片时间中。

用走楼梯代替电梯。

接打电话时起身踱步。

工作或看电视时,每隔45-60分钟站起来活动5分钟。

将汽车停放在离目的地稍远的车位。

目标是每日总步数达到8,000-10,000步。

➤科学依据:

非运动性活动产热(NEAT)是指除刻意运动外所有日常活动消耗的热量,它是个体间能量消耗差异的最大变量。研究发现,成功维持体重者与体重反弹者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就在于NEAT的水平。通过有意识地增加NEAT,你每天可以轻松多消耗200-500大卡,这相当于慢跑半小时到一小时,这对于长期抵消微小的能量正平衡、防止体重反弹至关重要[7]。

解决方案五

保证睡眠时长与质量

➤具体做法:

把睡眠提升到和饮食、运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

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科学依据:

睡眠不足是体重维持的“隐形杀手”。芬兰一项针对成年减重人群的新研究显示,睡眠质量与健康体重管理密切相关,夜间睡眠时长、昼夜节律及日间清醒度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减重效果,每晚睡7至9小时者在减重方面表现最佳。

总之,体重反弹并非不可避免,与其在反弹后懊悔,不如坚持科学的方法,将健康习惯融入生活,用持续的努力代替冲刺,让这些习惯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Horn et al, Postgrad Med 2022;134:359-75.

[2]Nordmo et al. Obes Rev2020:21:e12949.

[3]The National Weight Control Registry (NWCR). (n.d.). Research Findings.

[4]Halton, T. L., & Hu, F. B. (2004). The effects of high protein diets on thermogenesis, satiety and weight loss: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23(5), 373-385.

[5]Westerterp-Plantenga, M. S., Lemmens, S. G., & Westerterp, K. R. (2012). Dietary protein - its role in satiety, energetics, weight loss and health.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08(S2), S105-S112.

[6]Strasser, B., & Schobersberger, W. (2011). Evidence for resistance training as a treatment therapy in obesity. Journal of Obesity, 2011, 482564.

[7]Levine, J. A. (2004).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NEAT): environment and bi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86(5), E675-E685.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