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波万顷映鹏城,海天共筑新篇章。10月30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大鹏分会场暨大鹏湾开放式海域(南澳)海测推介活动在深圳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畲吓湾海洋测试平台启幕。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通讯员 黄耀东 廖嘉平
碧波万顷映鹏城,海天共筑新篇章。10月30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大鹏分会场暨大鹏湾开放式海域(南澳)海测推介活动在深圳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畲吓湾海洋测试平台启幕。
在分会场现场,南澳畲吓湾4平方公里的试验海域,化身为“海洋科技实景试验场”,近20款海洋科技产品集中亮相,通过现场展览、实景演示、直播推介等形式,在此秀出“硬核”实力: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实时捕捉海洋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监控平台和仪器的运行状态,同步获取水域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数据;海底实时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如同“水下直播间”全天候实时呈现海底珊瑚、渔礁情况;无人船水质监测“水上机器人”智能、精准巡逻监测,高效回传各项水质数据;
两栖跨介质无人机自如切换“空中飞行-水面游行-水下潜航”三种模式,水面驻留无人机空海双域作业;新能源电动舷外机绿能低噪音却蕴藏澎湃动力;新型耐腐蚀材料直面严酷海况考验;智能电动水翼板、冲浪板等海洋智能运动装备宛如“海上精灵”在浪涌中稳定完成各种极限动作……这些硬科技在真实环境下的卓越表现,充分展现了科技与海洋碰撞的澎湃动能、无限魅力。
活动依托深圳(大鹏南澳)海洋科技讲堂,搭建起高效对话合作平台,政、企、学、研等领域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建设集研发、测试、发布、展示及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创新平台,赋能大鹏新区海洋新质生产力招引培育,推动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等关键主题,开展了系列专题宣传推介、主题演讲和合作交流,有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在专题推介环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系统介绍了新区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大鹏湾海洋试验场“一基地、多试验区”体系规划建设情况,并对新区海洋产业招商、大鹏湾开放式海域海测等进行详细推介。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海洋水动力中心主任陈汉宝、中交四航院港航与海洋事业部水工专业总工程师谢乔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助理研究员宋逸凡等多位专家聚焦创新及前沿领域,就“可快速部署的折叠型海上漂浮式光伏”“海洋测试场选址和建设”“海洋生态环境原位监测技术”等主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陈汉宝表示:“大鹏新区和南澳海域的综合条件令人印象深刻,是开展海洋科技试验的理想场所。今天的活动汇聚多领域海洋科技在此实景海测,为同行间的深度交流创造了宝贵机会。接下来我们团队也计划在南澳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对海上光伏等技术开展海测试验,为优化海上平台供电模式等关键需求,提供创新、高效解决方案,推动海洋能源利用进步。”
据悉,大鹏新区是深圳自然资源禀赋最好、海洋资源最优、环境质量最佳的区域,是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新区大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构建海洋科技“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格局,加速推进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建设,国际顶尖一体化多功能海洋创新联合体逐步形成。同时,推动海洋综合试验场、极地大洋保障基地等海洋平台落户大鹏,布局建设深圳水下机器人产业园、国际海缆登陆站、全球海洋大数据(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拓展“海洋+”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2025年,新区发布全市首个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计划,构建“一基地、多试验区”体系,打造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发展的“超级实验室”,推动海洋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目前,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土洋、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已正式运营。其中,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属于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一区范围,面积约4平方公里,水深约为3-8米。试验区内规划有科普研学区、多功能平台,可开展海洋原位仪器、感知探测类设备、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装备等水下、水面仪器装备的测试,能为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智慧海洋等产业提供关键技术验证与孵化服务,目前已面向全国涉海科研企业开放试验预约。
来源:读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