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赚几百万?投资虚拟货币血本无归,多人陷入新骗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9:51 1

摘要: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从 AntEx 代币发行方卷款潜逃,到 WorldMall.app 平台突然关停,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数字货币骗局,让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辛苦积攒的积蓄瞬间化为泡影。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投入1000万越南盾,一个月就能赚回几百万!” 这样的诱惑,曾让无数越南投资者心潮澎湃,纷纷踏入虚拟货币投资的 “财富陷阱”。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从 AntEx 代币发行方卷款潜逃,到 WorldMall.app 平台突然关停,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数字货币骗局,让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辛苦积攒的积蓄瞬间化为泡影。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不仅让受害者陷入绝望,也让人们不禁发问:为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货币骗局依然能屡屡得手?越南的数字资产市场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近期,越南多地曝光的数字货币诈骗案,规模均达到万亿越南盾级别,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先看 10 月初震惊市场的 AntEx 项目诈骗案,主导者是当地知名投资人阮和平。

他凭借自己在投资圈积累的 “声誉”,将 AntEx 代币包装成 “越南制造的 DeFi 生态系统”,宣称能为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

在他的造势下,3 万名投资者信以为真,纷纷掏出积蓄参与募资,可谁能想到,所谓的 VNDT 数字货币与配套的电子钱包,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落地。

投资者投入的资金,直接被阮和平转入了个人账户,直到警方介入查处时,才从他手中扣押了 597 根金条、18 处房产等资产,总价值高达 3400 万美元。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 3 万个家庭的血汗钱,他们原本期待的财富增值,最终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类似的骗局在越南并非个例。早在 9 月,当地警方就捣毁了 “WorldMall.app” 交易所。

这个平台为了骗取投资者信任,虚构了 “外籍专业团队” 的背景,还承诺能为投资者带来 8%-21% 的年化收益。

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全国数千人纷纷入局,投入的资金累计达数百亿越南盾,可就在投资者做着 “财富梦” 的时候,“WorldMall.app” 网站突然关停,运营方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投资者的愤怒与无助。

更令人担忧的是,虚拟货币不仅成为诈骗分子的 “工具”,还被用于其他非法活动。

同样在9月,胡志明市法院审理了一起特大网络赌博案,43名被告通过在境外租用游戏平台,以 “日息 1%-1.5%” 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并用虚拟货币结算赌资。

这起案件的涉案金额高达38亿美元,创下了越南加密货币赌博案的纪录,也让人们看到了虚拟货币在非法领域的滥用程度。

从数据来看,越南数字资产诈骗的情况早已不容乐观,2019年12月至2024年5月期间,越南警方已经侦破了近2万起数字资产诈骗案,这些案件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超过1.2万亿越南盾。

而放眼全球,2024年此类欺诈案件造成的损失更是达到93亿美元,同比激增 70%,越南也因此被列为全球六大欺诈现金流热点地区之一。

如此严峻的形势,暴露出越南数字资产市场长期存在的 “灰色地带” 隐患,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市场监管处于真空状态,这就给了欺诈与非法活动可乘之机。

再加上虚拟货币本身具有匿名性和跨境流动性的特点,一旦资金被转移,追赃难度极大,这也让诈骗分子更加肆无忌惮。

深入剖析这些骗局不难发现,它们看似披着 “高科技” 的外衣,实则是换汤不换药的传统骗术。

胡志明市经济大学教授阮慝欢就指出,这些骗局主要瞄准的是金融知识匮乏的群体,抓住了人们渴望 “快速致富” 的心理,再用区块链领域的专业术语包装自己,制造出一种 “高大上” 的专业假象。

比如,骗子们会利用普通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的陌生感,编造 “去中心化生态”“智能合约收益” 等听起来高深莫测的概念,让投资者误以为这是一种新兴的、能稳赚不赔的投资方式。

为了进一步增强可信度,他们还会找知名人物站台,像 AntEx 项目,就是借助阮和平在投资圈的 “鲨鱼” 名人效应扩大影响力。

而 “WorldMall.app” 则通过虚构外籍团队背景,让投资者放松警惕,一旦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诈骗分子要么直接关停平台卷款跑路,要么将资金通过国际交易所转化为数字资产转移到境外,这不仅让投资者的资金难以追回,也给警方的调查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乱象,越南政府终于开始采取行动,启动了对数字资产市场的监管。

2025年9月,越南颁布了第05/2025/NQ-CP 号决议,正式启动为期五年的数字资产交易试点,这也意味着越南数字资产市场将从 “无规可依” 迈向规范化阶段。

这个政策明确规定,本土企业是牌照申请的主体,持牌机构需要实缴约3.8亿美元的资本,在结算时必须使用越南盾,同时禁止开展衍生品交易和加密货币支付功能,外资持股比例也被限制在 49% 以内。

在这之前,越南在 2025 年 6 月通过了《数字技术产业法》,7 月《监管沙盒法令》正式生效,这一系列举措已经构建起 “法律界定 + 沙盒测试 + 试点运营” 的三层监管框架,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数字资产的地位,为打击洗钱、诈骗等非法活动以及执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不过,监管政策的落地并不意味着市场乱象能立刻得到解决,挑战依然存在。

新政策设定的高门槛,让大多数本土企业难以达到申请牌照的要求;而像币安这样的国际平台,只能通过与本土企业合资的方式间接参与市场,这就导致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出现 “持牌机构缺位” 的真空期。

在这个过渡阶段,如何防止诈骗分子趁机卷土重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成为越南监管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对此,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在加强市场规范的同时,也要兼顾行业创新,不能因为过度监管而扼杀了数字资产领域的发展潜力。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投资者教育,让公众认清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的基本金融逻辑,提高他们对数字货币骗局的辨别能力,从源头上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

回顾越南数字资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无序生长,到如今监管政策逐步落地,每一步都伴随着投资者的惨痛教训。

万亿越南盾的损失,不仅让无数家庭承受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也倒逼越南监管体系加速完善。

如今,越南正站在数字资产市场规范发展的十字路口,第 05/2025 号决议的落地能否真正驱散 “灰色地带” 的阴霾,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投资者的切身权益,更决定着越南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

数字资产本身并非 “洪水猛兽”,合理利用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市场监管和理性的投资者群体。

只有法律、技术与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诈骗蔓延,让数字资产回归合规发展的轨道,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越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也让投资者能够在安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合理的资产增值。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