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上绝对没有出现过的冷知识(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7:48 1

摘要:《元典章》规定, 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青头巾,由此开始,青头巾就和失足女性的男性亲属联系起来,青绿二色相近,后来绿头巾专门就用来指妻子有不忠行为的男性,慢慢有了“绿帽子”的说法。

1、明朝地球仪

明天启朝已经有地球仪。天启三年(1623年)应皇帝要求传教士给皇帝监造了一台木质地球仪,这是已知最早的中国地球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2、绿帽子的由来

《元典章》规定, 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青头巾,由此开始,青头巾就和失足女性的男性亲属联系起来,青绿二色相近,后来绿头巾专门就用来指妻子有不忠行为的男性,慢慢有了“绿帽子”的说法。

3、中国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

沈荩——1903年,天津《新闻西报》披露沈荩搜集到《中俄密约》内容,国人无不愤怒指斥清廷卖国,清政府恼羞成怒,慈禧下旨将沈荩杖毙。刑部用竹鞭捶击沈荩,打得沈荩血肉横飞,沈荩骂声不绝,尚未气尽,后被绳索勒死,时年31岁。这是用生命说真话的湖南汉子。

4、皇帝的诞节

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享受着一切优待,唐宋时期有一个“诞节制度”(当然和西方圣诞节毫无瓜葛),就是专门为皇帝而设。诞节制度是为了纪念皇帝的生辰而制定的,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 此制度始于唐玄宗时期,到宋朝才逐步被发扬光大。宋朝每一个皇帝的生日都是一个节日,每个皇帝继位后,都会以新皇帝生日为准设置诞节,如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日叫“长春节”,宋仁宗赵祯是“乾元节”,两宋18位皇帝中,除南宋末年的两个幼帝外,其余16位皇帝都有以自己生日命名的节日。诞节这天,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会宴请文武百官为皇帝庆生,当然生日礼物肯定是必不可少滴。

5、寡人的真正含义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6、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清朝皇帝其实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蒙古大汗。这个事情要怪明朝没办干净,明朝虽然灭亡了元朝,但是并没有彻底灭掉蒙古势力,残余的元朝势力跑到了草原上。所以蒙古汗位传承没有断,后期蒙古彻底被清朝打败,林丹汗暴死之后,他的儿子额哲与母亲苏泰太后献传国玉玺(元朝的)给皇太极投降从那以后,蒙古的大汗就由清朝皇帝兼任了。

7、不要叫朕皇阿玛

清朝时,皇子公主均称呼自己的父皇为“汗阿玛”,康熙时的众多满汉正式奏折中也读为“汗”,所谓“皇阿玛”是晚清时被彻底汉化后才有的叫法。

8、唐朝曾援助波斯

公元656年,阿拉伯帝国击败萨珊波斯,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的小儿子俾路斯因在领兵逃过一劫,为了复国,他跑到长安向李治求救,公元661年唐朝在波斯设立波斯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封俾路斯为都督,翌年俾路斯封为波斯王;高宗咸亨年间俾路斯入长安,受封为右武威将军,最后客死长安。

9、现存最早的地图

现存最早的地图,是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地形图、一幅驻军图和一幅城邑图。它们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

10、康熙是个数学家

以封建时代的标准来说,康熙算是综合能力勉强及格的皇帝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帝王其实在数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皇室条件好,康熙就经常钻研数学书,甚至还让宫廷里面的外国人(传教士,画师)等给他讲解西洋数学。那么康熙有没有留下什么数学“遗产”呢?有的,你现在解方程中用的专用名词“元”, “次”, “根”或“解”就是康熙皇帝的发明。

11、小蛮腰的由来

小蛮腰最早出自白居易的诗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有两个婢女,一个叫樊素,一个叫小蛮,小蛮的腰很细,故比之杨柳。

12、最早的彗星图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种占卜吉凶的帛书。在这部迷信著作中,绘有二十九幅不同形状的彗星图。每幅图上都能看到长长的、像扫帚一样的彗尾,以及圆圈或黑点形状的彗头。每幅彗星图下面都写有占卜的文字,每条占卜文字的开头都写着彗星的名称。这些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彗星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图。

13、对文艺贡献最大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对戏剧、歌舞、音乐、诗词都有研究,曾经创建梨园,被后世尊为梨园祖师和戏曲圣人。

14、边修书,边烧书

乾隆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其政权,维护其统治,在思想领域实行了严密的高压政策,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焚书。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乾隆一面要全国藏书家提供珍本书籍以供选择,一面却把被认为是词意抵触的“违碍”、“狂悖”之书大量禁绝和焚毁了,共焚毁各种书籍达71万卷之多,是历代王朝中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行动。

15、老公是古时对太监的称呼

老公是古时对太监的称呼,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红楼梦》第83回曾写道:“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这里的“老公”,指的就是太监的意思。

16、元朝的法律

游牧民族打仗是好手,治国却不行,律法上元朝没什么大进步,但有一点进步却写进了法律史,那就是强奸幼女罪被确立。“诸强奸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女不坐”(强奸幼女死罪,即使女方同意,也按强奸定罪,女方无罪。)从元朝开始,强奸幼女罪与一般强奸罪分开加重处罚。一个文明落后的朝代,把唯一的进步,给了保护儿童。

17、官衔最长的人

官衔最长的人是元朝中期权臣伯颜,他权柄最盛时的官衔是: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达剌罕、中书左丞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比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斡罗斯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禋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干察尔、领隆翔使司事。

18、唯一一个以古稀罪处死的人

1781年,退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铨,想给过世的父亲申请个从祀文庙的待遇,就上书乾隆皇帝,但在称呼上却犯了大忌。尹嘉铨在奏折中自称古稀老人,乾隆早已明示天下,自己才是古稀老人,如今突然冒出个人与天子抢称号,这让乾隆勃然大怒。最终,尹嘉铨被以古稀罪绞死。 (《名臣言行录》)

19、孔子是大力士

孔子不但能文,也尚武,孔子身高大约2米,是当时有名的大力士,同时武力值极高(擅长击剑、射箭、骑马、驾车)。《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等书都记载了“孔子之劲,能招(通翘)国门之关”。什么是翘关呢?“以一手捉城门关显而举之”。也就是说,用一只手握住门栓一端,“显而举之”,按照我的理解,意即:把几丈长的木栓轻而易地举过头顶,而后微笑着目视众人。能把那么老粗的木棍举起来,需要很大的力道,这说明孔子的确是个举重方面的人才。

20、“小鸟依人”最早形容男人?

《说文解字》说:“雀,依人小鸟也。”这是“小鸟依人”一语的最早出处。麻雀之所以“依人”,当然是因为凡人所居之处都能找到吃的。 “小鸟依人”第一次用在人身上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且是形容男人。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长孙无忌品评当朝人物,评论到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时,李世民说:“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褚遂良是李世民的书法老师,他也像麻雀一样栖宿在皇帝身边。用“小鸟依人”形容他,这是等级制造成的视觉效果。

21、皇帝如何选宰相

古代皇帝选择宰相,经常将候选人名字写在纸条上,放入金瓯或者琉璃瓶中,焚香祷告,然后用筷子夹出一张纸条,即为宰相。称为枚卜或瓯卜。

22、中国挽救了西方文明

艾因札鲁特战役被西方国家当做是历史的转折点,因为此役终止了蒙古铁骑的西征,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南宋在钓鱼城干掉了蒙古大汗,使蒙古帝国陷入内斗,从而挽救了西方文明。而后来忽必烈支持汉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

23、古代也有国家法定节假日

古代也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宋朝最长,每年大概会有100多天,宋朝的确很富足。据宋人庞元英的《文昌杂录》记载,宋代的节假日,一年“凡七十有六日”,其中有传统三大节: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天庆节、上元节也休假七天。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日各休假三天。立春、人日、中秋节、春分、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授衣、重阳、立秋各休假一天,这是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祠部对休假制度的厘定。

24、最早的历史文献

《尚书》, 原名叫作《书》,《尚书》所涉及的年代,起自原始社会末期的虞舜时代,迄至春秋前期的秦穆公时代,为时约一千四百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历史文献,以及追述原始社会末期事迹的著作。

25、清明扫墓

以前清明节理论上是没有扫墓的习俗的,清明应该做的事是踏青,寒食节才应该扫墓。但是因为两个节日离的实在太近,所以到明清以来慢慢就习俗合并,不区分了。

26、追封皇帝最多的朝代

追封皇帝最多的朝代是北魏,一般朝代建国后会象征性的追封3-5位祖先为皇帝,但北魏一口气追封了三十二位,往前溯了一千年左右,以至于常用的单字谥号基本都用掉了,正经的皇帝只能用双字,比如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这样。

27、元朝不许妇女改嫁

元政府颁布的法令:“命妇夫死不许改嫁。”这是中国历史第一次用法律形式明确限制妇女改嫁,鼓励妇女守节。在《元典章》记载着“不改嫁誓状”“失节不封赠”等等压迫妇女权益的法律。另外,蒙古男子之间鸡奸,有辱“草原雄鹰”的称号,也要处死刑。

28、北洋政府曾派兵武装撤侨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北洋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政权,但这恐怕并非事实,北洋时期中国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不断是不假,但外交上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当然受限于当时的国力,外交上的成果比较有限,但绝不是什么丧权辱国的政府。

1918年的派兵撤离在苏俄远东地区的侨民事件足以证明北洋政府在外交上的作为,对国民的责任。 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远东地区局势一片混乱,苏俄红军,反政府武装白军,乃至协约国武装干涉军等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战乱不断。当时滞留在远东地区的华人有上百万之多,他们的财物被乱军抢劫甚至杀害,妇女被散兵游勇强奸等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处境非常危险。 都说弱国无外交,彼时的北洋政府内部军阀割据,派系林立,国际地位与晚清时差不了多少,当接到远东侨民的求救讯息后,北洋政府顶住了日本的压力,(当时日本派出大批兵力进入苏俄远东地区,意图趁机拿下外东北)决议出兵武装撤侨。

民国七年(1918年)4月16日,中国派出4000陆军,一艘军舰“海容号”,在国旗五色旗的引领下开进了海参崴。对于一个内忧外患不断的弱国,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武力护侨,是非常难得的。海容号”开到海参崴后,极大地振奋了当地华人的民心,成功震慑了暴徒,之后针对华人的恶性暴力事件大为减少。 百万华侨从陆海两路撤回国内,陆路自然由掌控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负责,他派出了大量军队沿路护送接应。

海路撤侨过程中据说还发生了这样的一段插曲。当时华侨要将两个棺木搬运到船上,俄方边检人员死活不放行,海容号军舰在当地中国领事馆的要求下,派兵四十登岸威慑,最终迫使俄方放行。虽然当时我们的国力贫弱,但国家没有放弃处在水深火热下的海外侨民,这是非常难得的,我想所谓丧权辱国的帽子恐怕是戴不到北洋政府的头上的。 除此之外,我想说的是,北洋政府并非什么丧权辱国的政权,反而是一再维护了中国主权。1919年,北洋政府趁苏俄内战一度收复了外蒙古,挫败了英国分裂西藏,俄国染指新疆的图谋。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也是拒绝签字的。

29、太平天国中有外国军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大门已经被敲破,再不是闭关锁国的时期,中国和欧洲势力之间已经有了不少交集,大家可能都听说的“洋枪队”,这便是清政府的雇佣军,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太平天国当中也有外国雇佣军。其实后期江南一带很多太平天国将领麾下都有外国人,毕竟当时正是属于探险家的时代,很多外国人来中国碰碰运气,在中国参战也很正常,其中最有名的外国人则是呤唎,他原来是英国海军的军官,后来加入了太平军李秀成麾下,其对太平天国极有感情,对李秀成也非常钦佩,至死都称自己是“太平军上校”。

30、后汉节度使赵思绾专吃人肝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永兴节度使赵思绾以变态著称,专吃人肝。他将活人绑在木柱上,取其肝脏炒熟吃下。吃完后,受害者还惨叫未死,赵思绾以此为乐。(《旧五代史》)

31、宋朝女性可参加科举考试

隋唐以来,科举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一般人在男权社会都认为只有男性才能参加考试,所以规定上并没有禁止女性参加。

而在宋代,就有女性凭借这个漏洞去参加考试了。《宋会要辑稿·选举九》记载:“自置童子科以来,未有女童应试者。自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试,中书后省挑试所诵经书四十三件,并通,诏特封孺人。

” 淳熙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的年号,淳熙元年正是1174年。当年夏天,一名叫林幼玉的女童参加了童子科的考试。所谓童子科,是15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的少年参加考试,及第后予以出身并授以官职。林幼玉是科举开考以来,第一名参加童子科的女子。幸运的是,林幼玉通过了童子科的考试,被宋孝宗下诏,封为孺人。孺人是宋朝赐予官员母亲或者妻子的封号,官员通常为通直郎以上、承议郎以下。在明清时期,孺人是七品官员母亲或者妻子的封号。虽然林幼玉并没有被宋孝宗任命实际官职,但她的出现,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是中国古代唯一通过科举考试后,得到皇帝封赏的女子。

32、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是第一部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的官方历法,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

它的朔望月和回归年的数据虽然不比四分历精确,但有以下显著进步: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使月份与季节配合得更合理;将行星的会合周期测得很准,如水星为115.87日,比今测值只小0.01日;采用135个月的交食周期,一周期中太阳通过黄白交点23次,两次为一食年,即1食年=346.66日,比今测值大不到0.04日。太初历还把二十四节气第一次收入历法,这对于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

33、越造越小的大清水师

康熙年间,清王朝还有另一项重大科技突破:战船建造。由于和南明政权的数十年博弈,清王朝的造船技术,也是水涨船高。

到了17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能够制造装备重炮和多层甲板的“鸟船”。这种巨型战舰长五十米以上,火力和体魄都超过同时代的荷兰战舰,除了用于沿海作战,还被清王朝作为“封舟”,对属国琉球进行友好访问,把周边的日本朝鲜等“邻居”,统统吓得不轻。可以说,赶上大航海时代且拥有“海上丝绸之路”的清王朝,又手握“鸟船”这样的利器,真是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倘若清王朝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凭着强大的海军实力劈波斩浪,近代中国历史,很可能就是另一种写法。

可清朝,却偏偏选择了另一条闭关锁国的路上。既然封上了海洋的大门,曾经威震东亚海洋的鸟船,也就没了用武之地,从此越造越小。“康乾盛世”晚期的大清水师,最大战船也就十一丈长,就连乾隆晚年时横行中国沿海的越南海盗船,都对清军水师强悍得多。每次越南海盗船肆虐时,堂堂大清水师,却是只敢“登桅望”,也就是远远躲着看热闹。对上越南海盗船尚且如此,再过四十年后的鸦片战争,当然更被英国战舰堵着打。何为闭关锁国?何为落后挨打?越来越小的大清战船,就是生动缩影。

34、古代姓氏

姓氏在古代的含义不同,姓是母亲一系的,氏是父亲一系的。比如姜太公,他爸是吕,他妈是姜,所以其实他的叫吕尚 。姜子牙的资料介绍是这样写的:“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现在人后来慢慢搞错了,把姓当氏用了,所以叫姓名 ;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现在还叫氏名。

35、医学家皇子

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su)先后获封吴王、周王,不过这位王爷并未安于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对潜心研究医药学,先后编著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著作,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6、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甘德,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写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写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来源:青幽影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