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海正药业(600267.SH)正式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总营收79.23亿,同比微增0.61%;归母净利润4.61亿,同比下降10.55%;但扣非净利润却达到了4.91亿,同比大增41.96%。
先瘦身,再聚焦。
10月28日,海正药业(600267.SH)正式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总营收79.23亿,同比微增0.61%;归母净利润4.61亿,同比下降10.55%;但扣非净利润却达到了4.91亿,同比大增41.96%。
从单季度看,海正药业2025年三季度营收26.72亿,同比增长1.57%,归母净利润1.62亿,同比大幅增长102.14%,扣非净利润1.69亿,同样大增96.13%,单季度净利润表现相当亮眼。
2025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市场交投活跃,但行业整体业绩承压,截止10月29日,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微增0.2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61%。该怎么看待海正药业的三季报?
“两升两降”,扣非净利润创历史最佳!
2025年前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表现亮眼,可以说是海正药业这份三季报最突出的特征。
拉长时间轴看,第三季度1.69亿的扣非净利润已经是历史同期最佳。只对比净利润的话,虽然2019年及2021年三季度的规模均超过了今年同期,但都是非经常损益贡献的。
不止是单季度,前三季度4.91亿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也同样是历史同期最佳。最近5年,海正药业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也稳步抬升,持续增长。种种迹象表明,其主业的盈利能力正在持续增强。
“两升两降”则是海正药业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背后的核心逻辑。
首先是毛利率的持续攀升。今年前三季度,海正药业的整体毛利率由之前年度的41%左右攀升至45.0%,较去年同期更是提升了3.8个百分点。
其次,是研发费用率的提升,单看费用化部分的研发投入,已经从2021年同期的2.9%增长至今年的4.7%。尤其是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持续降低的则是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说明公司控费成果显著。尤其是财务费用率,已经由2021年前三季度的2.9%,降至今年同期的0.8%,说明公司的财务压力显著减轻。
从有息负债结构看,无论是短期借款还是长期借款规模,都在持续压缩。
其中,2020年末至今年三季末,短期借款从51.12亿降至20.71亿,长期借款也从10.88亿降至4.11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公司主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瘦体健身,向高毛利率业务聚焦
费用率的持续降低可以用降本增效、业绩持续向好、有息负债有序清偿来解释,毛利率显著改善的原因是什么呢?
海正药业在2025年半年报中并未披露具体收入结构,不过在三季报中表示“主要系公司制剂、动物药销售增长及生产降本增效带来的利润增加”。
(海正药业三季报)
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是海正药业目前主要的两大业务板块。医药制造主要包括成品药和原料药,从用途上又可以分为人用药和动物药。
其中,成品药毛利率远高于原料药。以2024年为例,公司当年成品药业务毛利率68.41%,原料药毛利率28.75%。
(2024年年报)
由此可以判断,虽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幅不大,但毛利率更高的制剂和动物药销售占比权重显著提升,进而带动整体毛利率的上涨。
此外,作为战略调整,海正药业也正在逐步收缩毛利率不高的医药经销业务。即虽然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变动不大,但收入的内在结构持续向高毛利率业务聚焦。
作为一家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兵,海正药业已具备研、产、销全价值链的运营能力,实现了原料药与制剂的一体化产业链,产品覆盖抗肿瘤、心血管、抗感染、抗寄生虫、内分泌调节、免疫抑制和保肝护胆等多个治疗领域。
法伯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年初到6月,海正药业在中国药企的排名提升了13位,位居第38名,并在降脂、抗感染、呼吸、抗肿瘤等核心治疗领域分别位列第4、第13、第13和第24名。
在原料药领域,海正药业已建成台州、富阳、南通三大生产基地,具有发酵17000立方、合成2300立方的生产能力,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400余家海外客户达成合作,原料药外销占比超80%。
海正药业动物药业务应用场景分为农场动物与伴侣动物两类,尤其是后者,是今年重点发力领域。海正动保已成为国产宠物药品第一品牌,2024年,宠物业务电商业绩突破亿元,五年累计增幅达11倍;2025年上半年,宠物电商业务同比增长超60%,含税销售额破亿,继续保持高增长。
依托云南生物疫苗基地与富阳化药基地,海正药业搭建起覆盖猪、反刍、宠物三大产品矩阵,业务覆盖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现有产品50余款,批准文号90个。2024年,共有9个单品销售过千万,其中宠物驱虫药“海乐妙”连续多年销售破亿。
此外,海正药业也在探索合成生物、医美大健康等领域的机会,专注合成生物领域的子公司澐生合成今年揭牌成立且投产,健康美学领域则推出医美产品“女娲针”以及大健康产品伊索佳+等。
创新药研发:“自研+合作引进+投资参股”三路并举
除了仿制药,海正药业也在积极布局创新药,并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引进、投资参股”三路并举,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推动创新。
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海博麦布片(商品名:赛斯美)是国内首个口服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2021年获批上市,2024年销量为625.69万盒,较2023年增长了31%。
(2025年半年报)
三方平台显示,赛斯美零售价格约90元/盒。据此估算,其2024年终端销售额突破5亿。今年上半年,赛斯美销售收入同比再增长超30%,包括赛斯美在内的制剂产品销售,也是海正药业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除海博麦布片外,海正药业自主研发的HS387片于今年7月获NMPA临床批件,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HS387是一种选择性KIF18A抑制剂,用于卵巢癌、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全球范围内已有数款KIF18A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均处于相对早期且数量有限,至今尚无此类药物成功上市。
差不多同期,海正药业引进了深圳艾欣达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款广谱靶向小分子抗癌新药HSE-001,该药物具有潜在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特性,属于小分子偶联药物(SMDC),主要针对晚期肝细胞癌。根据协议,海正药业获得该药物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独家研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研发投入的增长风云君已经在开头介绍过,2025年前三季度,海正药业研发投入3.72亿,同比增长41%,绝对值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
近几年,海正药业研发费用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其实质上也是“先瘦身,再聚焦”的一个过程。
(2025年3月31日投资者现场交流会议内容纪要)
此外,海正药业还持有创新药企业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锐生物”)40.325%股权,是其第二大股东。
博锐生物主要聚焦于自身免疫和肿瘤免疫两大治疗领域,目前拥有20余种主要在研药品,其中10余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有7种已成功商业化上市。
在自身免疫领域,博锐生物商业化了5款产品:安佰诺、安健宁、安舒正、安佰特、安佰欣,覆盖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病等关键免疫性疾病。
在肿瘤免疫领域,博锐生物已有靶向HER2的安瑞泽和靶向CD20的安瑞昔两款产品上市。其中,安瑞昔(泽贝妥单抗注射液)是首款国产靶向CD20的抗体1类创新药,为淋巴癌患者提供了治疗新希望。
2024年,博锐生物总营收16.35亿,净利润6,658万元。今年上半年,博锐生物总营收8.62亿,净利润-6,135万元,并在2025年被评为浙江省“独角兽”企业。
作为一家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牌药企,海正药业正在经历自己的转型与变革。
从财务表现来看,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多个季度持续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充沛,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
从业务发展来看,制剂业务稳健增长,动保业务高速发展,原料药业务逐步复苏,新兴业务加速落地。
从创新能力来看,公司已构建了涵盖多个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管线,并通过参股博锐生物布局生物药领域。
透过三季报,风云君看到,通过“瘦身健体”、聚焦主业、创新驱动等一系列举措,海正药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正在持续改善。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来源:市值风云APP